□張小博 楊偉松(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濮陽市范縣中學體育場地發(fā)展現狀研究
□張小博 楊偉松(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法、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對濮陽市范縣中學的體育場地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旨在發(fā)現縣鄉(xiāng)地區(qū)目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中存在的問題,為學校體育與新課程改革能夠順利的開展和實施提供理論依據。調查結果表明:濮陽市范縣所有調查中學的體育場地設施的配備總體水平與《中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和《中學體育場地器材配備目錄》要求有所差距,達不到我國教育部規(guī)定的基本標準。
濮陽市范縣中學體育場地發(fā)展現狀
伴隨著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的出臺政策,我國學校體育事業(yè)也得到了良性有序的發(fā)展,特別是中學體育事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我國縣級學校體育事業(yè)仍然發(fā)展緩慢。長期以來,中學學校體育器材設施問題日漸凸顯,不僅配置的數量不足,而且忽視了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由于受體育場地器材的限制,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也難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針對這種問題的存在,根據濮陽市范縣中學的現實狀況,提出了一些拙見,旨在改善濮陽市范縣中學體育場地的現狀,為進一步發(fā)展濮陽市范縣的體育事業(yè)做貢獻。
2.1、研究對象
以濮陽市范縣的22所中學的體育場地作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資料和中國知網數據庫,對“濮陽市范縣”、“體育場地”、“學校體育”等關鍵詞進行了檢索,同時收集了國內關于體育場地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文件,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與法律依據。
(2)訪談法。
筆者利用在濮陽市范縣參加中學生體育達標、中學畢業(yè)會考等多種形式走訪了各個學校,以了解實際情況并進行了筆錄。
(3)問卷調查法。
為全面了解濮陽市范縣中學體育場地的發(fā)展現狀,按照區(qū)域進行劃分,抽取18所初中,4所高中,共計22所學校進行實地調查研究。通過問卷當面發(fā)放和回收的方式,22所學校共發(fā)出500份,回收464份,回收率93%。
3.1、濮陽市范縣中學場地現狀調查研究
(1)濮陽市范縣中學田徑場地數量調查研究。
在調查的濮陽市范縣22所各類中學當中,有20所學校擁有了田徑場地,如表1所示:
表1 濮陽市范縣中學田徑場地數量調查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縣城高中和縣城初中在田徑場地配置數量上都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求,但在調查的10所鄉(xiāng)村初中還有2所學校沒有田徑場地,沒有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通過調查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原因:首先,因為學校教學樓、宿舍樓占地面積大,沒有多余的空地建造田徑場地。其次,相關政府部門財政支出有限,各學校都需要,而最后流入到鄉(xiāng)村初中的資金少之又少。最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校領導重視學校的升學率,根本不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認為沒必要建設田徑場地。
(2)濮陽市范縣中學球類場地數量現狀調查研究。
如表2所示:濮陽市范縣中學籃球場地都能達到國家標準,并超過了國家標準要求。相對于籃球場地,排球場地都未能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排球場地在絕對擁有量上也少于籃球場地。根據籃球、排球場地數量二個指標反應出來高中類學校都好于初中類學校,縣城類學校要好于鄉(xiāng)村類學校,其中縣城類高中最好。值得注意的是,在10所鄉(xiāng)村初中中只有2個排球場地,平均僅為0.2個。
表2 濮陽市范縣中學籃球、排球場地數量調查表
至于為什么沒有安置更多的排球架,在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中學學校領導和體育老師都認為籃球比排球更容易開展,而且籃球場地的實用性相對較高,可以一場多用,適合更多的學生去參加,而排球場地的局限性則暴漏無疑。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體育老師對籃球技術的熟練程度要好于對排球技術的掌握,所以索性就沒有開展排球課程。
3.2、濮陽市范縣中學場地數量現狀調查研究的對策
(1)學校領導應重視體育場地的建設。
各縣級中學領導應將體育場地建設工作列入學校整體建設的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科學合理的布局體育場地的建設。按照場地配備目錄的基本標準規(guī)劃場地建設,其中鄉(xiāng)村初中中薄弱的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分期分批逐步配置體育場地設施,更應該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自主研發(fā)堅固實用、成本較低、安全的體育場地器材。
(2)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
政府部門應定時劃拔一定比例的教育經費用于中學體育工作,特別是鄉(xiāng)村中學。學校部門更要做到??顚S?,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途徑籌集體育經費,充分發(fā)動企業(yè)贊助投資來改善中學體育場地器材的條件。
(3)學校應對體育場地進行合理配置與優(yōu)化組合。
合理安排體育課程時間,摒棄過去體育課上安排在同一時間活動場地擁擠不堪的做法。另外,還可以分年級分項目進行安排,充分考慮學生因生理、心里方面的差異而產生的活動區(qū)域差異,使得各年齡段的學生都能在場地上進行各自的體育活動,能有效地利用現有場地和空間。
4.1、結論
(1)濮陽市范縣中學現階段的體育場地除籃球場地外,其余都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標準;
(2)一些學校對體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鄉(xiāng)級中學尤為明顯,沒有把體育場地的建設工作擺在學校教育工作應有的位置上;
(3)學校缺乏一定的資金來源,使得體育教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嚴重影響到學生們的體育教學質量。
4.2、建議
(1)政府和學校應重視體育場地的建設工作,要真正認識到學校體育設施的地位和未來價值;
(2)政府部門應定時定量的劃撥體育經費,學校相關部門要合理利用;
(3)提高體育教師的執(zhí)教和克服場地局限性的能力,保證范縣中學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1]楊貴仁等.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系列國家標準實施指南[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2]楊貴仁,劉國永,季克異等.中學場地器材、設施配備標準研究實驗總報告[J].中國學校體育,2006,3.
[3]楊忠華,韓擁軍.浙江省舟山市中學體育場地配置現狀與分析調研報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