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討重癥病人急性期不同腸外營養(yǎng)策略的護理要點的臨床效果,并分析其應用價值。 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重癥急性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實驗組患者給予高氮高熱量營養(yǎng)法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給予低氮低熱量法進行護理。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異,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差異。 結果 由統(tǒng)計結果可得,實驗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水平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重癥患者早期給予高氮、高熱量腸外營養(yǎng)法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關鍵詞] 重癥患者;急性期;腸外營養(yǎng)策略;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9(c)-01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nursing points of different parenteral nutrition strategies for severe patients in acute stage. Methods 100 severe patients in acute stag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high nitrogen and high calorie parenteral nutrition,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low nitrogen and low calorie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nurs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much better improvement in blood glucose level,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High nitrogen and high calorie parenteral nutrition early given to severe patients is safe and reliable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Severe patients; Acute stage; Parenteral nutrition strategy; Nursing satisfaction
重癥患者在入院初期病情危急,機體的多項功能受到損害,機體代謝消耗明顯增高,并且許多器臟功能也有一定的受損?;颊咄€會伴有胃腸功能紊亂現(xiàn)象,影響了患者的營養(yǎng)吸收。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不能進食,所以在臨床上需要對患者實施腸外營養(yǎng)技術來維持患者的生理營養(yǎng)需要[1]。重癥患者在患病初期以及后期的機體應激狀態(tài)不同,營養(yǎng)的代謝也不相同,所以在患者的不同階段應該給予不同的腸外營養(yǎng)策略[2]。為研究重癥病人急性期不同腸外營養(yǎng)策略的護理要點的臨床效果,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重癥急性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重癥急性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實驗組患者給予高氮高熱量營養(yǎng)法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給予低氮低熱量法進行護理。
對照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46~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28±1.42)歲,患者質量在45~75 kg之間,平均體質量為(56.77±8.79)kg,消化道穿孔合并彌漫性腹膜炎患者15例,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術后患者10例。
實驗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在45~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38±1.52)歲,患者質量在44~77 kg之間,平均體質量為(57.29±8.61)kg,消化道穿孔合并彌漫性腹膜炎患者13例,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1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術后患者10例。endprint
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具有良好可比性。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均自愿參與該研究,患者以及家屬對于該研究具有知情權。
1.2 一般方法
實驗組患者給予高氮高熱量營養(yǎng)法,每天給予靜脈營養(yǎng)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續(xù)7 d,后續(xù)每天氮量控制在0.20 g/(kg·d),非蛋白熱量控制在125 KJ/(kg·d)。再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綜合護理具體做法如下:①心理護理,對于神志清醒的患者需要給予心理護理,患者可能會伴有疼痛、焦慮、憂愁、緊張等各種不良情緒,不良的心態(tài)會影響患者的健康。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告訴患者病情在逐漸好轉,排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并保持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3]。②生活護理,重癥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限制了患者軀體的活動。護理人員需要定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及擦浴,確?;颊叩恼麧嵤孢m,避免發(fā)生褥瘡以及各種感染現(xiàn)象。病房內需要定期通風、消毒,床單被套等要常換洗,保持床單元干凈整潔。室內可以放置一些綠色植物讓患者身心愉悅。③靜脈導管護理,3M膠布每3 d更換一次,如有異常情況隨時更換。穿刺點按要求消毒防止感染,每班要核對中心靜脈導管的體外長度,做好標記,嚴格交接班,避免脫管現(xiàn)象發(fā)生??梢栽诨颊叩牟》績劝惭b輸液泵報警器,可以監(jiān)測滴管內液面的高度是否正常,導管是否發(fā)生堵塞以及滴速是否在正常范圍內等等。④血糖以及靜脈壓監(jiān)測,對重癥患者需要定時監(jiān)測血糖水平,在給患者配制靜脈營養(yǎng)液時,常規(guī)加入6克葡萄糖后需要加入1U胰島素,根據患者血糖的水平含量可以酌情加減胰島素皮下注射,盡量將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70~8.85 mmol/L水平。不僅需要對患者血糖進行監(jiān)控,還需要定時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進行測定,防止患者出現(xiàn)急性左心衰等不良事件[4-5]。
對照組患者給予低氮低熱量營養(yǎng)法,每天給予靜脈營養(yǎng)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續(xù)7 d,后續(xù)每天氮量控制在0.10 g/(kg·d),非蛋白熱量控制在83.2 KJ/(kg·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異,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差異。
1.4 統(tǒng)計方法
實驗研究結束后,將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結果數(shù)據情況均準確地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和(%)表示,用χ2檢驗,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患者的研究結果中95%作為可信區(qū)間,并且結果中P<0.05 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異
從研究結果可得,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后的血糖水平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情況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數(shù)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營養(yǎng)一直是臨床醫(yī)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臨床營養(yǎng)包括腸外營養(yǎng)以及腸內營養(yǎng),腸外營養(yǎng)英文縮寫為TPN、腸內營養(yǎng)英文縮寫為TEN。這兩種方式是臨床上常用的給患者補充能量的營養(yǎng)策略。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補充時不僅需要給予患者適量的糖類,還需要補充患者一定的氨基酸、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脂肪、小分子營養(yǎng)素等等[6]。這些補充的營養(yǎng)和通常攝入的食物有顯著的差別。若患者是過敏體質時,則在選擇營養(yǎng)液的時候需要慎重,避免患者出現(xiàn)不良現(xiàn)象。若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不完全,或者有腹脹、嚴重嘔吐以及腸痙攣等現(xiàn)象時,那么臨床上盡量選擇腸外營養(yǎng)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選擇合適的營養(yǎng)給予方案是最科學并且有效的[7]。
在過去的重癥患者人群中,特別是進行了大型手術或者嚴重的創(chuàng)傷患者,臨床上消耗較大,過去部分醫(yī)生認為應該給予低熱量,并且認為高熱量持續(xù)營養(yǎng)會導致患者發(fā)生體內的皮質激素以及兒茶酚胺的水平含量會大幅度上升,血糖的清除率也會發(fā)生紊亂。這是說法不科學的,重癥患者在住院初期,機體的應激狀態(tài)嚴重,新陳代謝速度較快,低熱量營養(yǎng)供應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康復,甚至會增加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因此需要給患者進行長高熱量營養(yǎng)支持,能夠與患者的高消耗相吻合[8]。
在該研究中,對實驗組患者實施了高能量腸外營養(yǎng)策略法以及綜合護理,不僅改善患者的心態(tài),讓患者變得樂觀,同時對患者的生活、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導管進行了全面的護理。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得,實驗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少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張艷杰等人[9]的一文中與該研究的腸外營養(yǎng)策略理念一致,認為在重癥病人急性期給予高熱量腸外營養(yǎng)策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的并發(fā)癥少,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綜上所述,對于重癥患者早期給予高氮、高熱量腸外營養(yǎng)法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莉,徐元清.重癥腦出血急性期的病情監(jiān)護及護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31):75,82.
[2] 宋向云.重癥腦卒中急性期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臨床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36):4988-4989.
[3] 隋芳.重癥急性胰腺炎非急性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護理[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05,12(6):383-384.
[4] 王艷,顏澤婭,張雯婕,等.重癥急性胰腺炎非急性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4):368-369.
[5] 易朝暉,徐穗蓮,涂景梅,等.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營養(yǎng)護理的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1):106-107.
[6] 楊海新.重癥腦卒中患者營養(yǎng)支持的護理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8):3470-3472.
[7] 周鮮英,王磊,劉文俠,等.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護理[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8,,6(5):534-535.
[8] 雷榮蘭,唐偉,高明煥,等.重癥胰腺炎患者腸內營養(yǎng)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4):383-384.
[9] 張艷杰,余震,潘景業(yè),等.危重癥病人兩種營養(yǎng)管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的比較[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10,17(4):212-214.
(收稿日期:2015-06-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