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 目的 探究循證護理在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出現(xiàn)疼痛的護理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該院收治的100例通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將這100例膽囊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實驗組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之后給予循證護理,對照組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之后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對實驗組以及對照組經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在術后經不同護理方法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疼痛原因主要為創(chuàng)口疼痛(100%和100%)、牽涉疼痛(24.00%和26.00%)、發(fā)生膽漏(4.00%和4.00%),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疼痛程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在腹腔鏡術后疼痛時間小于12 h的例數(shù)(42.00%)與對照組(48.00%)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之后疼痛時間在12~14 h之間的例數(shù)(54.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3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之后疼痛時間在24 h以上的例數(shù)(4.0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1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加以循證護理,可以明顯的減少患者在手術之后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時間,提高膽囊結石患者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 膽囊結石;腹腔鏡;疼痛;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9(c)-012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the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holelithiasis. Methods 100 case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holelithia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urgery,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Wound pain, referred pain and bile leakage we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d postoperative pain in both groups. 1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wound pain, 24.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6.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referred pain, 4.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bile leakag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VAS scores were much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42.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48.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postoperative pain lasting for less than 12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 lasting for 12h to 14h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4.00% vs 36.0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 lasting for more than 24h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00% vs 16.0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holelithiasis,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 of postoperative pain,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pain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endprint
[Key words] Cholelithiasis; Laparoscope; Pain; Evidence-based nursing
循證護理是指目前護理學中以適應臨床護理的要求以及醫(yī)學模式的改變,而為患者實施最優(yōu)質、全新的護理方法[1]。該研究隨機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循證護理的出發(fā)點就是以患者為中心,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以及臨床癥狀,而對患者加以最適宜的護理,以達到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疾病治療的效果[2]。循證護理已經逐漸在各醫(yī)療部門中廣泛的應用[3]。膽囊結石的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往往會發(fā)生疼痛的臨床不良癥狀,并且疼痛時間較長。本文主要對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加以循證護理做研究,探究循證護理在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100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這100例患者經超聲檢查均確診為膽囊結石,并且無腎、肝、心等重要器官疾病,無精神疾病史以及智力障礙。將這100例膽囊結石患者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共計50例,年齡在28~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32±2.45)歲,男性患者為32例,女性患者為18例;對照組患者共計50例,年齡在29~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10±2.32)歲,男性患者為31例,女性患者為19例。經比較,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方面無明顯區(qū)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實驗組以及對照組膽囊結石患者采取同樣的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手術之后,對照組的50例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的基本護理,具體措施為對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穿刺孔、引流管、呼吸道等)進行觀察以及護理,并且給予患者吸氧以及肢體按摩等護理。實驗組的50例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均在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循證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通過視覺評分法對膽囊結石患者在手術之后的疼痛進行連續(xù)5 d評估以及記錄,統(tǒng)計患者手術之后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時間。
1.2.2 根據膽囊結石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的疼痛部位、程度以及疼痛所持續(xù)的具體時間,分析致使患者疼痛的各項原因。
1.2.3 根據患者的臨床具體癥狀,查找相關的文獻,制定出符合膽囊結石患者病情的具體護理方案以及注意事項。
1.2.4 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過程中,要密切的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及時的對護理的效果做出評價,并根據膽囊結石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護理調整。
1.3 療效判定標準
對實驗組以及對照組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實施不同護理方法進行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分析,包括患者存在疼痛的例數(shù)、疼痛程度評分、疼痛持續(xù)的時間以及疼痛的原因[4]。
1.4 統(tǒng)計方法
兩組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的護理情況研究數(shù)據,在本次研究結束后,均準確無誤地錄入SPSS 19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處理,使用例數(shù)(%)為計數(shù)資料,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經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之間,對比不同護理方法的護理效果數(shù)據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的疼痛原因包括創(chuàng)口疼痛患者為50例,占比為100.00%;牽涉疼痛患者為13例,占比為26.00%;膽漏所致疼痛患者為2例,占比為4.00%;對照組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的疼痛原因為創(chuàng)口疼痛患者為50例,占比為100.00%;牽涉疼痛患者為12例,占比為24.00%;膽漏所致疼痛患者為2例,占比為4.00%。兩組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疼痛原因并無太大區(qū)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實驗組膽囊結石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的平均值為(4.38±0.26)分,對照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的平均值為(5.87±1.13)分,實驗組50例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之后給予循證護理其疼痛程度評分明顯低于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487,P<0.05);實驗組患者在腹腔鏡術后疼痛時間小于12 h的例數(shù)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實驗組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之后疼痛時間在12~14 h之間的例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實驗組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之后疼痛時間在24 h以上的例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結語
膽囊結石是目前臨床中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其形成主要是患者的遺產基因、患者分泌的膽固醇過多或者是患者的腸道吸收膽固醇的能力變得異常等多種因素引起。
通過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膽囊結石進行治療,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比較的小,并且患者在手術之后恢復的比較快,這樣就減少了患者治療的痛苦,縮短了患者住院的時間。在對膽囊結石患者治療之前,往往通過超聲對患者的膽囊結石進行診斷并確定位置,但是若患者的膽囊結石出現(xiàn)了合并當總管結石的情況,則可能出現(xiàn)因未能正確診斷患者的病情,而導致患者進行二次手術的風險,因為超聲對患者的膽總管結石的診斷率僅為65%左右。在臨床通過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膽囊結石進行治療,避免了患者其它膽囊結石相關疾病發(fā)生漏診的情況,通過腹腔鏡手術為患者的膽囊結石進行治療,在臨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加以臨床經驗、科學證據以及患者的需求,對患者制定相應的最恰當?shù)淖o理計劃,通過對患者實施恰當?shù)淖o理,來提高患者經治療的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endprint
醫(yī)療部門為患者進行循證護理主要包括3個基本的要素,即患者的具體臨床癥狀以及病情、合適的護理研究依據、護理人員的綜合護理技能以及經驗[5]。只有將這3個循證護理的要素結合起來,才可以將臨床護理的效果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出來[6]。
目前,為膽囊結石患者進行治療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腹腔鏡手術治療,雖然腹腔對患者手術時產生的創(chuàng)傷比較的小,但是其由于視野比較的狹小,很容易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出現(xiàn)患者因牽涉而出現(xiàn)的損傷疼痛情況。腹腔鏡手術之后,患者所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以及消化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等都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現(xiàn)疼痛的現(xiàn)象。患者在手術之后出現(xiàn)疼痛嚴重的影響了對膽囊結石患者的預后以及生活的質量,因此,在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給予有效的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由于循證護理在我國實施的比較晚,醫(yī)療部門對循證護理的應用仍然處于探索的階段?;颊咴谀懩医Y石經過腹腔鏡手術之后,由于出現(xiàn)了比較疼痛的癥狀,使得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時的依從性比較的低。同樣醫(yī)療部門以及護理資源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時,其要不斷的進行探索,總結經驗,增強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更好的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該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膽囊結石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的疼痛原因均主要為創(chuàng)口疼痛、牽涉疼痛、膽漏所致疼痛(P>0.05);實驗組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之后給予循證護理的疼痛程度評分的平均值為(4.38±0.26)分,疼痛持續(xù)時間小于12 h的患者為21例(42.00%),疼痛持續(xù)時間在12~24 h之間的患者為27例(54.00%),疼痛持續(xù)時間大于24 h的患者為2例(4.00%),而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其疼痛程度評分的平均值為(5.87±1.13)分,疼痛持續(xù)時間小于12 h的患者為24例(48.00%),疼痛持續(xù)時間在12~24 h之間的患者為18例(36.00%),疼痛持續(xù)時間大于24 h的患者為8例(16.00%),與王爍瑤等[8]的研究結果相似。結果表明,導致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疼痛的主要原因為創(chuàng)口疼痛、牽涉疼痛以及發(fā)生膽漏;給予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循證護理,可以明顯的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時間,提高治療的效果,改善膽囊結石患者在腹腔手術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黃蓓.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護理中循證護理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1,17(16):24-25.
[2] 羅華敏.循證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病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48-49.
[3] 何育玲,文夢靈,王敬芳,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的循證護理229例分析[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08,10(2):23.
[4] 李盛英.循證護理在腹腔鏡膽囊炎患者切除術后的效果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4):215-217.
[5] 劉桂鋒,尹麗杰,馬淑賢,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的循證護理221例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7(6中旬刊):43.
[6] 周潔麗.循證護理應用于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后疼痛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11(5下旬刊):2647.
[7] 魏景致,盧清麗,陳星,等.循證護理在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4(1下旬刊):368,369.
[8] 王爍瑤,趙志文.探討循證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6(7):163.
(收稿日期:2015-0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