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我向來十分敬佩那些有高世之才的人,他們大抵胸懷豁達,態(tài)度超然。 面對贊譽,不爭不搶,將“有付出必有收獲”奉為圭臬;面對譏諷、中傷、打擊、陷害,毫不畏懼,義無反顧。 然而在不斷審視自我的時候,卻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處并進行彌補。 這樣的人寵辱不驚,自然散發(fā)出一種非凡的氣質。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大智慧,絕大多數(shù)人愛贊譽勝過非議,愛名利勝過初心。 正如能博君捧腹大笑的喜劇絕對比讓人不知所云、生澀難懂的文藝片更受歡迎。
我國電影界的“金掃帚”獎陷入了由于獲獎演員不支持而不得不停辦的境地,著實令人嘆惋。 掃帚本就是清除污穢的器具,該獎項的設立原本就是以電影評比促進電影創(chuàng)作,鞭策中國電影進步的。 演員和導演也可借此機會再次檢視自己的作品。 何必再三推脫,甚至閉門不見呢?或許是出于自尊被打擊而選擇的回擊舉動,又或許是被人戳到痛處而無地自容的反應。
與“金掃帚”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金酸莓”獎,也曾有過十幾年無人問津的慘淡經歷。 哈利.貝瑞,這位既獲得過“奧斯卡”又獲得了“金酸莓”的雙料影后,曾這樣解釋她出席“金酸莓”獎頒獎典禮的原因:“如果不能做一個好的失敗者,也就做不了一個好的成功者?!辈⑶疫€補充了一句“希望上帝讓我再也見不到這些人”,雖然這些話表達出她的傷心,但一個敢穿上最好的禮服前去領“金酸莓”獎且勇于自我解嘲的女演員,想必更是用這些話表達自己對藝術生涯曾經迷失的幡然醒悟。
凱恩斯有句名言:“從長遠來看,我們都死了?!钡懒酥?,跟在你名字后面的將會是你為這個世界所做的事情,那些指指點點的非議絕不在其中。
藝術可以分為“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陽春白雪”固然對大眾有曲高和寡之虞,然“下里巴人”也不是迎合低級趣味換取高票房的藝術。 我想,真正的“下里巴人”應該是貼合群眾心理、反映群眾呼聲及社會現(xiàn)實的。 一旦被銅臭味所包裹,就不再是藝術。 藝術有其與眾不同的價值,以逐利為實、行藝術之名者,褻瀆了人類精神殿堂的圣潔。
“金掃帚”獎有什么可怕?你只要像傅華陽一樣敢于說出“這正好給了我一個反思檢討的機會”,再拿出改正的實際行動,即可。
如果人心中的真文章都被殘篇斷簡封固了,真絲竹都被妖歌艷舞湮沒了,就不如向上天借一把“金掃帚”,用這把“金掃帚”掃去自身的浮躁與世間的塵埃。
(指導教師 金國良)
(責任編輯 曹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