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怡+王慶生
摘要:MTA教育,是一個雖然年輕卻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專業(yè)碩士學科,其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特點恰好符合翻轉課堂的功能。翻轉課堂,也稱顛倒課堂,通過把傳統(tǒng)課堂上的課中知識傳授和課后知識內化的順序顛倒,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個性化學習環(huán)境,是順應信息技術發(fā)展而產生的教學模式變革。本文在分析MTA教學適應翻轉課堂特點的基礎上,借鑒翻轉課堂的模式,嘗試給出具體可行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翻轉課堂;MTA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4-0157-03
一、研究背景
2007年春,“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在給因病無法出席課堂學習的學生補課時,利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師講課音頻,并將制作好的視頻放置到網(wǎng)站上以供缺課的學生使用。從未缺席的學生也使用在線材料,主要用于復習和強化課堂教學內容。不久,兩位教師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展開課堂教學實踐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由此提出了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理念。[1]
MTA教育的定位是培養(yǎng)旅游及酒店行業(yè)的領導者,其教學中最重要的特點是實用性,不僅在于灌輸知識,更在于決策及實用管理技能的訓練。因此,在MTA教學中施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成為未來MTA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重要趨向。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將對其教學模式進行初步的研究,嘗試論述適應MTA教學特點的可行的翻轉課堂模式。
二、翻轉課堂及其內涵
傳統(tǒng)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yè)、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在翻轉課堂上,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jīng)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xié)助而完成,從而形成了課堂形式上的顛覆。隨著教學過程的顛倒,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學者將這種改變稱為“流程的變革”。[2]
(一)翻轉課堂的三個要素
隨著翻轉課堂的逐漸發(fā)展和演化,其內涵已經(jīng)從最初單純把教學地點的翻轉發(fā)展成為更加全面的要素構成。翻轉課堂主要涉及三方面要素:一是技術要素,主要為微視頻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學視頻;二是流程要素,主要為“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活動;三是環(huán)境要素,主要為帶有智能診斷功能的學習分析系統(tǒng)。[3]
因此,翻轉課堂所帶來的變革興起了對于包含教學關系、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huán)境等復雜的教育行為的關注;已經(jīng)逐步從單一的在線視頻觀看轉變?yōu)殛P注智能診斷系統(tǒng)支持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富媒體環(huán)境;已經(jīng)喚起了教學全過程的自覺融合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
(二)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
翻轉課堂最終實現(xiàn)的是“教”與“學”的翻轉,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也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改變。翻轉課堂上,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職能代替了教師傳統(tǒng)意義上的講授職能,而學生通過課前對于授課視頻的學習,在掌握了相關知識儲備后,成為課堂的主體,變單一的聽講為主動的全面參與,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進化為主動研究者。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習者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意識,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MTA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的意義和局限
(一)翻轉課堂在MTA教學中的意義
1.教學視頻提供學習的隨機性、靈活性,適應MTA學生在職碎片化學習的特點。所謂“碎片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對學習內容或者學習實踐進行分割,不能拿出相對完整的時間進行學習,或者不能相對完整地學習某一個內容。MTA學員大部分都是在職人員,他們只能利用工作生活的零散時間來學習,其學習形式最為符合“碎片化學習”的特征。
隨著手機、平板PC等便攜式媒體工具的廣泛使用,學生在上下班途中、工作的間歇和業(yè)余零散時間都可以隨時連接網(wǎng)絡,進行學習。
2.打破教學時空限制,實現(xiàn)教學時間的最大化。對于MTA學生而言,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好,而翻轉課堂將用觀看授課視頻的形式取代傳統(tǒng)的教師課堂講授,將課堂講授的時間由課堂移至課外。只要有空閑就可以聽老師講課,只要有一個座位就可以開始學習。將傳統(tǒng)課堂的寶貴時間留給師生互動和深度學習,提高學習績效。
3.翻轉課堂更加易于調和MTA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差異。群體教學和個體差異的矛盾,使得“在課堂時間傳遞知識”注定了是一種有缺陷的方法。而在翻轉課堂上,由于“教”“學”的不同步,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即教師錄制完教學視頻,就已經(jīng)完成了“教”的過程,然后就是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進行“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中較高的水平安排授課內容,“吃不消”的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回放,查找資料、請教老師或者同學探討等多種形式解決視頻教學中不理解的問題。
同時,因為視頻資料的永久存續(xù)性,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的方式加以復習鞏固,更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4.學生主動探索的課堂角色更符合MTA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MTA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未來旅游業(yè)領袖所應具備的國際視野、科學決策能力、領導力和社會責任感。因此,MTA的課堂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積極參與方面給予更大的關注,同時將符合活動預期教學目標的視頻內容提前發(fā)布以供學生在課前構筑相關理論基礎,這樣的教學方式就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成果。
(二)在MTA教學中實現(xiàn)翻轉課堂的局限
比起傳統(tǒng)課堂講授的方式,翻轉課堂明顯更加適合MTA教育的教學對象以及培養(yǎng)目標,但是翻轉課堂在現(xiàn)階段的實現(xiàn)過程中還是存在局限和障礙。endprint
1.MTA教學普遍規(guī)模有限,無法支撐高質量教學視頻的制作成本。高水平的視頻還是需要相對較高的錄制成本,包括課時費用、電教室和高標準的電教設備以及錄制人員的費用等。鑒于目前國內院校開設MTA教學的規(guī)模普遍有限,因此成本問題不能不納入考慮。
2.對師資的要求內容增多,難度加大。為了實現(xiàn)學習者在課外開展自主學習的目標,教師必須實現(xiàn)構建完整的學習支持體系。不論在知識點導入、前測,還是在學習資源組織方面,都要認真研究,為學習者構造一個適合自主學習、能夠便捷獲取學習資源的虛擬學習環(huán)境。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保證學習者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源,另一方面還要設計一些激勵措施和引導手段,相比傳統(tǒng)課堂,對老師的要求確實有所增加。
3.學生在獨立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伙伴及教師的互動,容易喪失學習動力。翻轉課堂要求學生獨自開展課前學習,雖然可以獲得時間和空間的便利,但是因為缺乏與同學的互動和競爭,學習動力難以得到持續(xù)。根據(jù)這種情況,配合翻轉課堂的教學,就必須搭建學生與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平臺,以增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確保教學過程得以順利實施。
四、MTA教學中的翻轉課堂模式
美國富蘭克林學院數(shù)學與計算科學專業(yè)的Robert Talbert教授經(jīng)過多年教學的積累,總結出翻轉課堂的實施結構模型(見圖1),該模型簡要地描述了翻轉課堂實施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該模型簡明扼要地展示了翻轉課堂課前和課中的流程和內容,明確了翻轉課堂并不是傳統(tǒng)的“課前預習+課中講解”的模式,強化了翻轉課堂課中的重點并不是對知識的講授,而是在快速少量測評之后,將主要課時投入解決課前討論涉及的問題,通過深化知識的理解、實踐和應用,深化知識內化程度,從流程上明確了翻轉課堂的實質。
在Robert Talbert教授翻轉課堂結構圖的基礎上,南京大學的張金磊等人導出了內容更加具體、更具實踐指導性的翻轉課堂實施模型(如圖2)。
該模型突出了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是實現(xiàn)課堂翻轉的兩個有力支撐,其目的是創(chuàng)造個性化學習環(huán)境,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彼此的協(xié)作學習,探求問題的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逐步深化知識的內化過程。
(一)課前階段
1.高水平的授課視頻是翻轉課堂成功的關鍵。(1)自制教學視頻。①隨堂錄制。即可以在現(xiàn)有教學課堂上隨堂錄制相關教學內容。該做法的優(yōu)點是:a.既不需要教師單獨安排課時講解,也不需要安排電教教室和電教設備。只要安排專門人員和設備進行攝錄即可。最大限度節(jié)省課程錄制成本。b.教師與學生互動場景再現(xiàn),教學具有現(xiàn)場感。視頻中的學生可以提供給學習者一種身臨其境的上課體驗感,好像置身在真實的課堂中。而現(xiàn)場學生的互動,也有利于教師發(fā)揮正常的教學水平。隨堂錄制的缺點是:視頻和音頻的清晰度無法達到封閉環(huán)境下錄制的水平和效果。②電教環(huán)境中特別為課程錄制視頻。其優(yōu)、缺點與隨堂錄制相反,其時間和經(jīng)濟成本都比較高,所以對教師和課程的選擇更加慎重,但視頻質量較好,更適于上傳公共網(wǎng)絡,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2)充分利用現(xiàn)有網(wǎng)上資源,并和自身教學特色相結合。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最早宣布將課程免費放到網(wǎng)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線課程建設熱潮。到了2011年,在這10年間,僅麻省理工學院就發(fā)布了約2000門課程。而2009年,哈佛大學推出高質高清課程《公正》等,引來新一輪視頻公開課程建設熱潮。在這股熱潮中,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國內名校也紛紛開設公開課。網(wǎng)易等眾多網(wǎng)絡匯聚了數(shù)量豐富質量上乘的國內外名校的一批優(yōu)質公開課。這些網(wǎng)絡資源必須經(jīng)過精心選擇,合理設置,并與MTA院校教學特點和學生水平相結合,加以取舍、組織并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視頻資源,開闊學生視野,充實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支撐理論,有效開展課堂討論并切實輔助各自主體教學體系的目標達成。(3)推進MTA院校教學視頻資源共享。本著合作共贏的宗旨,MTA各院校也可以在有關管理部門的幫助、協(xié)調和促進下,共同建設并共享MTA教學資源庫。多學校提供教學視頻從而形成教學資源庫,為MTA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前習題的設計與互動平臺的創(chuàng)建。(1)課前習題設計的原則:突出學習目標,定位重點、難點,引導知識深化、應用或實踐的方向。因為學生是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可能出現(xiàn)對知識點把握不準、理解不清晰的問題,而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前習題能夠充當學生自我學習過程中的路標,明確地指出該章節(jié)學習的重點,并通過具有延展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對于重點問題的思考,為課堂討論進行準備。(2)社交媒體互動平臺的創(chuàng)建,有利于學生與學生間的協(xié)作以及教師的答疑。教師可以基于微信或qq等社交媒體建立班級討論群,及時對于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解答學生疑難問題的過程,既可以幫助老師及時確定課堂指導的方向和內容,也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視頻中講授的知識,對于課堂活動的順利成功展開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課中實施
1.教學主體角色的翻轉。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進行簡短的討論題目的確定,之后就把課堂交給學生。通過課前的視頻觀看,學生對于討論的主題已經(jīng)構建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結合自己在行業(yè)實踐中的管理實踐,經(jīng)過自主探索和積極思考,形成獨有的觀點。而這些觀點也會在與同學的討論中加深對于問題更深層次的挖掘。在討論甚至是爭論中,學生思辨能力、溝通能力、決策能力甚至是領導能力都在發(fā)展和提高。而教師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也不能忽視。關鍵問題的點評,正確方向的監(jiān)督,以及結論成果評價和交流,都必須在教師引導下才能向正確的方向行進。而學生的某些經(jīng)驗也會豐富教師的案例,觸發(fā)教師新靈感,真正達到角色的翻轉。
2.個性化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翻轉課堂,因其以學生為課程主體的特點,學習環(huán)境會伴隨學生主體的特點而產生變化,可以說是因學生而異的課堂,個性化是翻轉課堂的標簽。每個學生作為獨立的學習個體,其個體尊嚴得到最大的重視。每個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對于現(xiàn)象的觀察,對于情勢的處理,對于理論的應用,都有其個體特征,教師不能用傳統(tǒng)課堂上的對錯進行簡單化評價,而要積極鼓勵學生個人見解的充分表達,全力支持學生彼此觀點上的交鋒,并在辯證的前提下客觀分析種種觀點的利弊,讓學生擁有最終決策的機會。
(三)外部環(huán)境
1.關注新技術新媒體對于翻轉課堂的促進作用。翻轉課堂是以網(wǎng)絡課程的發(fā)展為基礎而創(chuàng)新的課堂模式,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勢必創(chuàng)造新的機會或者帶來新的挑戰(zhàn)。要把翻轉課堂的模式走下去,就必須每時每刻關注相關技術的更新和發(fā)展,不斷革新和充實教學模式,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增進教學效果的目的。
2.對于翻轉課堂的活動要進行縝密地設計和安排。翻轉課堂把主要的教學功能轉移在課前自主學習,就要求學校必須縝密規(guī)劃教學內容和監(jiān)督教學過程,避免因為課前學習環(huán)節(jié)的不到位,造成課堂活動無法進行或無法按計劃展開的結果。
五、結論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在MTA教學中的應用還處在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我們既要充分認識其先進性,積極探索符合教學實際的有效模式,又要對預期出現(xiàn)的困難和弊端有所準備,努力使其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MTA教學工作,不斷為提升MTA人才培養(yǎng)質量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
[3]馬秀麟,趙國慶,鄔彤.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