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學二年級,最近班上興起一個爸媽工資大評比的新話題。兒子放學回來就追問我和老公每個月工資有多少,還樂此不疲地和我們討論這些錢可以干什么。得知同學媽媽的工資比我高后,他竟然對我說:“媽媽,你掙得太少了,趕快換個工作吧?!蔽以撊绾位貞??
解答一:
很能理解你的不知所措,有一種作為母親被兒子“戳傷疤”的難為情,也有一種擔心兒子會因此自卑的焦慮,先接受這些情緒反應,然后你才能平復下來。
之后,理智地看待這件事情,你可以借機和兒子交流一下金錢觀,真誠地與孩子聊聊對錢的看法、錢的用途以及得到錢的途徑。注意,交談過程中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而是傾聽他的看法,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到底是哪些想法讓孩子嫌你掙錢少。要理解孩子的這些看法,無論他的理由是否合理。一個被接納了情緒的孩子,他實際上也會自己去平衡和調(diào)整自己的認識。同時,真誠地與孩子探討你掙錢少的原因,行業(yè)間的差異,或者這份工作除去金錢標準外的其他意義等等。這樣的探討,會讓兒子從多個角度去看待母親的工作,從而漸漸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別人的價值以及自己的價值。其實,作為家長,我們真的沒必要把自己當成超人,持一種與孩子一同成長的態(tài)度,會讓彼此更輕松。
解答二:
沒想到小學二年級小朋友的攀比現(xiàn)象已經(jīng)從鞋子、衣服、家里開的車延伸到父母的工資啦。若沒有一顆強大心臟,真沒準兒會有那么點兒慚愧或氣惱。但如果你暴跳如雷,那就說明你被戳中了痛處。你要做的是:第一,不要拿孩子撒氣。第二,雖然攀比不是什么好事,也可以借此良機施以教育。簡單跟孩子說“不要跟人家比”顯得太蒼白,最好從正面的知識和解釋開始。這個年齡他似懂非懂,但可以提前把其中涉及的幾個重要理念和他講清楚,比如錢、工資、價值、取舍和決定。即你為什么選擇這份工作?它對你的意義?人的價值是否完全可以用金錢衡量?你做決定時是否考慮到其他因素,如陪伴孩子的時間、自己的興趣而放棄了某些待遇更高的工作等等。并且,你還可以發(fā)問、引導孩子思考,如:對你來說,什么最重要呢?如果拿錢換你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你愿意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