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了任務型教學法在職校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一些應用。文章首先分析了職校英語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然后闡述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基本原理。最后依據(jù)這些基本原理對現(xiàn)今職校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改進建議,實踐結(jié)果表明任務型口語教學法是一種非常具有潛力的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任務型;英語口語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21-041-2
在我國,英語教師面對應試教育的現(xiàn)實,不重視學生英語口語的提高,一切教學活動均圍著筆試成績來設置。而職業(yè)學校的教育是向社會輸送能在生產(chǎn)第一線工作的應用性人才,這就要求中職英語應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學習者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會以英語為工具處理職業(yè)技術業(yè)務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學習過程而言,情感因素(信心,動機,學習態(tài)度,焦慮)比認知更重要。教師就要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學習、交流,讓他們樂于用英語表達自己。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中職英語教師如何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到英語口語教學中?他們是如何確定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口語能力?為了使英語口語課更生動有效,本文為中職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了任務型教學方法的一個實用案例。
在描述如何設計和完成任務之前,先說一下課程的時間安排。本課程一周上課2次,每次2節(jié)課,1節(jié)課45分鐘,共9周為一個周期。
一、基礎型活動
課程如何開始是至關緊要的。初始階段的目標有:1.主旨是使學生主動、互動、參與;2.在學生進行口語陳述時,評估學生的技能;3.為學生提供互動的機會。這些目標適用于以下活動:討論課程大綱;通過聽磁帶內(nèi)容和老師所講獲得更多的信息;在以學生為主導的小組討論中提出問題和發(fā)表意見。
個體能動性、互動性、參與性在學習中是關鍵。第一節(jié)課討論課程教學大綱。預先給學生一份教學大綱;指導他們通讀一遍,并準備好問題。隨后所有學生會根據(jù)這些問題進行探討。之后老師的課主要關注的是課程的教育目標,和學生在后續(xù)學習中能獲得的機會,以及主動參與的重要性。接著就是問題和解答環(huán)節(jié)。
第一節(jié)課,教室墻壁上有海報。海報上給出了如下信息“initiative”,“participation”,“Excuse me”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一天以簡介結(jié)束課程。學生兩兩組合,互相詢問一系列老師羅列的問題,輪流介紹。這個活動有助于他們了解彼此。第一周其余的課堂上進行兩個活動:個人口語展示,課堂參與和討論技能的練習。個人口語展示是為前測做準備。學生根據(jù)自己選的主題進行五分鐘的介紹。目的是考量他們的口語表達的水平。每次展示完均有一個簡短的問答環(huán)節(jié)。
參與技能訓練即練習獲得更多信息。學生會拿到一些紙或卡片,上面寫著各種要求。他們聽錄音帶,聽老師的一個簡短介紹,然后問一些能夠完成所分配到的任務的信息。如果學生問了所有關鍵問題,那么他們就能順利完成練習。這就是一個聽力理解練習,但被設計得具有較強互動性。
第一周的最后一個活動是以學生為主導的討論。班級的一名學生做領導,其他同學分成3組。兩個組分別討論主題并陳述觀點。一個小組僅僅提出問題。老師給出適當?shù)恼Z言指導。
二、核心活動
1.討論/辯論。
核心活動的第一個周期安排在第二周,由老師為主導的活動開始,以一個指定主題的正式討論或辯論活動結(jié)束。正式活動完全由學生主導,即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領導者、觀察員、小組展示者、參與者)。更確切地說這是一個討論或辯論活動,因為在期間有小組討論和辯論,口語表達。第一周訓練的參與技能在這個周期中就能體現(xiàn)。首先,老師介紹一下表達觀點、表示贊同和否定的語句。接著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進行個人訓練。然后根據(jù)指定的主題,進行討論,老師巡視并給予相應制定。最后的練習由老師控制轉(zhuǎn)變成學生控制。
對于正式活動,老師事先給出主題和相關閱讀材料。學生分成兩組,支持方和反對方。閱讀材料為雙方提供了足夠的觀點。根據(jù)規(guī)定步驟,一名學生進行整個活動,另一名學生扮演觀察者,給出評價,并按照標準評估整個小組的表現(xiàn)。正式活動那天,老師在最后提出反饋。
第五周開始第二個周期。先對第一個周期進行回顧,學生根據(jù)標準完成反饋過程。然后,他們進入實踐階段,在這個階段,老師的主導逐漸減弱。隨著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個階段會有一場第二次的正式模擬討論或辯論活動。
兩個特征會使第二個周期相對復雜。在正式活動的當天,兩名外部觀察員會受邀前來。這會注入一個新的動力。另外,雖然活動主題已經(jīng)布置,但不會給予閱讀材料。學生必須自己獨立研究這個主題。
2.口語展示。
這項活動的第一個周期在第三周開始,在第四周結(jié)束。第一個周期的目標有:了解有效口頭展示的特點;練習口頭直接反饋的表述。
起初,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老師將他們的意見進行匯總,并講解評價標準。隨后,學生根據(jù)他們自己的前測表現(xiàn)(第一周)進行回顧和討論,并對同伴也做出反饋。同時,老師也會對其進行評價。這兩個階段是讓學生理解第一個目標。這樣學生就會大概了解有效陳述需要哪些要素,并審視自己的陳述技能。接著,每個學生準備做一個簡短的口頭展示。每個展示后,老師和同學們均要提供反饋意見。練習的最后,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正式口頭陳述寫下指導意見。
學生在第四周做正式口頭展示,隨后是問答環(huán)節(jié),并由展示者做最后的總結(jié)。到第六周進行第二個周期。在這個時候,老師
把根據(jù)學生正式陳述寫下的書面評估發(fā)給學生,并布置下一個正式陳述的任務。這時候的任務比第一周期更復雜:學生需在陳述時使用相應的幻燈片;在問答環(huán)節(jié)后,陳述者融合同學的評價進行總結(jié)。老師事先做好幻燈片設計的演示。
在第二個周期中,學生在課堂上不做練習。他們自己準備陳述過程,老師適時給予一對一指導。在第九周,學生進行展示,并形成口語技能的后測。
三、支持活動
1.問題解決交流活動。
這些活動共安排3次,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進行。第一個是信息交換活動,各小組交換信息,完成一幅繪畫任務。這個協(xié)作組活動需要學生詢問并給出一些明確的方向和指令。第二個是叫“說謊”的交流游戲,側(cè)重于敘述性陳述,交換信息和觀點。第三個活動是“犯罪現(xiàn)場”游戲,再次注重問問題和為自己辯護。第二和第三個活動均使學生練習了面試技巧。
2.行進式活動。
為了不斷強調(diào)課堂參與度,老師要有效地進行會話控制。另外,活動一直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生不斷操練參與技能。
四、綜合型活動
學生根據(jù)報紙、游戲做一項研究報告。完全由學生進行主導。學生決定主題、設計、成分、角色。這個小組活動主要關注主動性、領導力、組織能力、參與度?;顒颖辉O計成一個周期:在第五周,老師做任務布置,學生在第六周進行討論,在第七周完成設計工作,第八周時做準備和演練。第九周,所有部分匯總,整個活動結(jié)束。在這項活動中,老師僅是一名語言顧問。
本文探討了任務型教學法在中職學校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這僅是基于蘇州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英語課程上提供的一個案例研究。在2014年英語課程評語中,學生在回答“你最喜歡學校哪個英語課程?”時,有67%的學生提到了英語口語課程。有這樣的效果主要歸因于任務型教學法注重了語言的功能用途。另一方面,本文所描述的口語課已經(jīng)演化成一系列的任務。然而,如果任務之間不相關聯(lián),那么學生就不會達到既定目標。如果老師不重視學生設計的過程,評估標準也不被認為有效的話,那么這個課程中的活動就是一個個無意義的活動。
總之,任務型教學法對于英語口語課極為有效。但仍需進行長遠的探究才能使它在第二語言課程發(fā)展領域獲得成功。老師需要使用不同的定量與定性研究,進行更多的數(shù)據(jù)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