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忠
摘要:班級是構(gòu)成學校的重要細胞,優(yōu)秀的班集體是優(yōu)秀的學校的基石,做好班集體的建設工作在學校發(fā)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想做;會做;好做
中圖分類號:G635.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21-012-1
關鍵一,“想做”
強化班集體建設價值的再認知,才能提高行動的自覺性,使班主任“想做”。
1.獨生子女的問題迫切呼喚集體主義教育。
目前,中學生中,獨生子女所占比例很大,他們基本生活在一個沒有玩伴的家庭環(huán)境下,與老一輩又沒有共同的語言,交流甚少,從小就沒有獲得與同齡人較多的接觸機會,更缺少了與同伴交流、處理事情的鍛煉,這樣一來,獨生子女很容易產(chǎn)生性格孤僻、自私自利、依賴性強的性格缺陷。他們大多性格孤僻、固執(zhí)任性、自私懶惰,不會關懷他人,更不懂得感恩報答?;旧隙紝儆诩依铩靶」鳌?、“小王子”的類型。從小受到父母的呵護,衣食無憂,飯來張口,缺少獨立自主能力的鍛煉,性格上大多具有很強的依賴性。讓他們?nèi)谌爰w,學會交往,學會謙讓,學會合作,班級同學情是對兄妹情缺失的有益補充,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2.要重拾集體主義教育的法寶,積聚社會正能量。
近些年以來,社會風氣滑坡嚴重。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思潮污染社會,信任危機,人心浮躁,親情疏淡,真情欠缺。私欲極端膨脹,社會責任喪失。別人可以麻木,但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德育工作者不能漠視,這應是我們堅守的良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的一代,是他們靈魂的工程師。社會風氣的扭轉(zhuǎn)教育其實是可以做許多事情的。集體主義教育是重要內(nèi)容之一。引導人們熱愛、關心集體,以集體利益為重,是當今社會衡量人們道德行為的基本標準,也是調(diào)節(jié)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關系的根本指導原則。教育師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熱愛集體、關心集體,搞好集體的團結(jié),珍惜和維護集體榮譽,增強集體觀念,是轉(zhuǎn)變學生自私狹隘的行為,造福社會的有效途徑。
3.班集體是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成長的重要園地。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要堅持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jié)合的原則,強調(diào)教育者對集體及集體中每個成員的教育和影響應是同時的、平行的。每一項針對集體開展的教育活動應收到既教育集體又教育個人的效果。要求教師通過集體來影響人,要求經(jīng)常地從個人轉(zhuǎn)向集體或從集體轉(zhuǎn)向個人。他認為,良好的集體必須有共同的目的,一致的行動;必須有正確的輿論,必要的制度和紀律,以培養(yǎng)集體義務感、責任感和榮譽感。由此可見,班集體是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重要內(nèi)容,正是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成長的搖籃。
關鍵二,“好做”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引領學生的健康成長。
可以通過美化校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愛班愛校的歸屬感。精心設計主導文化,以核心價值觀為依托,以傳統(tǒng)美德為重點,引領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讓學生處處受教育,時時受熏陶,增強對學校的自豪感和信心度,增強學生的歸屬感,自發(fā)地熱愛班級熱愛學校。
2.夯實“一訓三風”,為班集體建設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氛圍。
通過加強校園各種宣傳陣地建設,形成全校團結(jié)進取的輿論導向,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讓學校的???、廣播站、校園櫥窗等等,成為學生展示班級風采的多彩陣地,轉(zhuǎn)變師生作風,引導良好校風的形成。當然,學生一日常規(guī),獎懲制度、評價激勵制度等較完備的制度文化,也為依法依規(guī)進行班集體建設創(chuàng)造較好的條件。
3.組織豐富的校級層面的活動,為各班集體搭建展示競爭的舞臺。
集體主義精神如何形成?帶領班級全體成員積極參加班級間的比學趕超的競爭,是形成團結(jié)一心的集體精神的一種有效實踐。因此,通過組織校風建設月、總結(jié)表彰月、社會實踐、參觀考察、“兩操”訓練等主題活動開展,讓學生以所在的集體為榮,以自己為集體的貢獻驕傲,實現(xiàn)個體心目中的集體意識。
關鍵三,“會做”
班集體建設,目標是導向,人際關系是基礎,組織機構(gòu)是骨架,輿論和紀律是兩大保證,活動是重點。只有抓住這些規(guī)律性要素,才能事半功倍。
1.統(tǒng)籌班集體目標,突出個性化發(fā)展。最好的班集體目標,是個體成員親自參與確定為集體成員所公認的目標,也是個體奮斗目標的高度凝練,使得形成“班級對我有價值,我在班級有地位”和諧班級局面。
2.努力發(fā)揮活動育人功能,讓師生在體驗中發(fā)展自我。在活動中體驗,是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效的教育行為。班會活動是班級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而逐步推行班會課程化、課程生本化,是活動育人效果最大化的有效嘗試。使班會活動的主題、內(nèi)容、形式,堅持“三貼近”原則,走進學生心靈,走進學生生活、走進當下時代,走出教室,走出學校,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實現(xiàn)其對集體的依戀。同時,可以通過示范課、觀摩課等形式,推動主題班會的落實。通過聘請家長、院校老師開設講座,組織生日祝福、堅持寫成長日記、堅持家校聯(lián)系本的使用等活動,增強班級活力。
3.精心構(gòu)建班級文化,形成班級特色。提煉班級的核心價值觀,發(fā)揮班級文化引領作用,這是班集體建設的較高的境界。有利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發(fā)揮班級組織機構(gòu)功能,營造健康的輿論導向。但班級文化建設,并不只是簡單地在教室里外布置一些名言、警句,而是要緊緊圍繞班集體建設目標的達成這個“牛鼻子”來選擇和設計和提煉,提出班級全體師生公認并堅信的價值追求,才是有效的班集體文化。如“啟航班”,就可以在物質(zhì)文化、精神文化、小組文化等方面,圍繞“啟航”這個核心展開。“啟”,啟動,行動起來,行勝于言?!昂健保h航,目標導引,信念支撐,同伴互助。因此,班歌為《奔跑》;班訓為踏實好學,善思求進。室內(nèi)布置的教育名言可以為“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