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園
如果希望運用好權力而又不使其越出合理的柵欄,就要規(guī)范好權力“任性”的邊界。
任性,本指執(zhí)拗使性,無所顧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詩人顧城曾寫過一首題為“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的詩,純真的任性引人愛憐、心生柔軟?!妒勒f新語》里王子猷冒雪連夜乘船訪戴逵,卻連門都沒敲,轉(zhuǎn)身就走,云: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種不拘于俗、物、念的任性讓人心動。
那么,當下對“任性”這個時髦的熱詞,尤其是負面意義上的“任性”到底該如何看待?其實,“任性”恰可以被當作一個透視當代社會的“萬花筒”和“放大鏡”。畢竟,話語是時代的晴雨表,是社會變革和轉(zhuǎn)型的最好注釋和文化符號,反映著當前中國的社會文化心態(tài)和價值觀念。而“任性”熱詞的調(diào)侃和傳播似乎所向披靡、無所不包:有錢任性,有權任性,窮人任性,股市任性,房市任性。在整個社會都“任性”的種種亂象中,最值得關注的無疑是“權力的任性”,當然,這里的權力限指公共權力。公共權力是人民賦予公共機構行使的管理公共事務的政治權力。
“任性”的權力可謂“法力無邊”:宏大奢華的高校軍訓閱兵式彰顯的是等級觀念與權力的結合;出格文件、創(chuàng)收文件、掐架文件的濫發(fā)濫用折射的是權力亂作為的無知無畏;公共領域的食物中毒、環(huán)境污染反映的是權力的缺位與違法不作為;公務員考試報名擠破頭與公眾信“訪”不信法是對公共權力的迷信和依賴;地方政府驚現(xiàn)“普遍性、塌方式”腐敗則是最典型的權力任性。
事實上,針對當前權力任性亂象,比較有意義的工作并不僅在于形成種種對策措施,首先厘清權力“任性”的合理邊界才是真正的突破口。只有明確了權力的職能范圍、程序、手段及其與其他權力、權利之間的關系,并且有真實具體的懲戒作托底,權力機構才可能審慎、負責地行使公共權力,社會公眾也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與制約。
權力本身如同知識、財富一樣,都是力量,但權力的獨特性在于它能支配社會資源,擁有權力也就如同擁有了支配社會資源的力量,因而其尋求擴張的本性就難以避免,這也是權力最大的危險和罪惡。如果希望運用好權力而又不使其越出合理的柵欄,就要規(guī)范好權力“任性”的邊界。這個邊界指權力應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行使,受到法律、規(guī)則、制度、道德、倫理等方面的制約。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分界清晰,按規(guī)則制度行事,受倫理道德制約,權力濫用得到有效控制。
首先,就規(guī)則制度而言,權力“任性”的邊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權限。權力和規(guī)則制度之間有著復雜的博弈關系,制度承擔著為權力規(guī)范界限的重要任務,權力本身又是制度設計的重要前提,制度存在的缺陷有可能導致權力失序,甚而失去制度自身的指導性和操作性。因而規(guī)則制度最重要的職能就在于擁有合理科學的權力限度與邊界規(guī)定,從根本上杜絕權力的濫用和異化;反之則往往導致制度失靈、權力腐敗。當下探索建立的權力清單制度正切合這一主題,權力清單將每項權力執(zhí)行主體、依據(jù)、程序都清楚地列出,讓公共資源和公共權力及其行使流程都呈現(xiàn)在陽光下。這樣的事權劃分明細和權力邊界職責意識無疑促進了公權力的清晰、透明。
二是程序。確立權力運行的程序意識是厘清公共權力邊界的重要關鍵。權力運行的程序是指行使公共權力的過程中所須遵循的方式、步驟等。我國當前權力運行程序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重實體、輕程序、程序設計適用性不強。程序不規(guī)范會使行政自由裁量權過大,致使權力的運行沒有受到行政程序的制約,程序不透明容易產(chǎn)生“暗箱操作”,造成大量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的現(xiàn)象。信息公開、立法公開化、決策程序機制的建立等法定程序的價值就在于消解權力異化給社會風氣帶來的惡劣影響。
當下探索建立的權力清單制度促進了公權力權限的清晰、透明。 圖/東方IC
三是手段。權力的運行必須采取正當?shù)氖侄?,故意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行使權力,或是基于錯誤的權力觀、不正確的行使權力,都是不正當?shù)倪\行手段。習近平強調(diào),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里強調(diào)的更多的應是制度控權的“效用性”與“結果”,尤其是手段與方法,即以制度管權力,將權力置于法治的籠子里,以約束具有腐蝕性、專橫性、擴張性的權力。
另外,權力越界行為的產(chǎn)生動因不僅應考量權力內(nèi)部的分權和制衡機制,也要考慮權力外部諸如強化社會自治職能等因素。由于歷史傳統(tǒng)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國的政府監(jiān)管起始于法治尚不健全、市場尚未發(fā)展成熟的狀態(tài),政府在過往的治理中既集所有權力于一身,也集所有責任于一身。政府與市場、社會、自治組織等其他主體的相對界限清晰,也是守住權力“任性”的最為智慧的責任邊界。
倫理道德也是權力“任性”邊界的重要內(nèi)容。所謂倫理,就是在法律邊界之外的某種偏好,也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所選擇的價值觀念,而道德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由于規(guī)則制度作用范圍的局限性,倫理道德顯得頗為重要,否則,在規(guī)則制度作用的范圍之外,如果沒有倫理道德的約束,人的自由乃至權力的運用自然易于變得任性。古人云,“非德之威,雖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雖察而人不服”,“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因而,如果說規(guī)則制度是制約權力“任性”的技術訴求和基本底線的話,倫理道德則是一種價值追求和社會文化土壤,這樣一種思想產(chǎn)品的力量決定了一個民族、一個善治國家的未來。
公共權力的倫理道德邊界在于權力主體通過職業(yè)道德、倫理精神、社會輿論、習慣信念等規(guī)范進行自我約束,嚴格遵守倫理道德規(guī)范,同時通過各項倫理道德的制度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公共權力道德環(huán)境和社會風氣,實現(xiàn)社會的公共利益和國家的善治。這里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現(xiàn)倫理道德邏輯異化現(xiàn)象,即“賞善罰惡”的正常道德邏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異化,典型的例子是官員在權力失范時卻能獲得有利的結果而不是受到懲治,諸如給領導撐傘、校長閱兵式、紅頭文件濫發(fā)亂象等現(xiàn)象頻生。這種被異化的權力和價值觀的混亂形成的環(huán)境氛圍一方面提供了權力“任性、作惡”的空間,另一方面會使公眾對公共權力產(chǎn)生信任危機。
倫理道德是一個政權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權力持有者在權力運用的過程中不僅僅應依靠權力或規(guī)范制度,還應直接根源于蘊涵著社會理性價值觀的倫理精神與道德驅(qū)動??档抡f:“在一切道德評判中最具重要性的就是以極大的精確性注意到一切準則的主觀原則,以便把行動的一切道德性建立在其出于義務和出于對法則的敬重的必然性上,而不是建立在出于對這些行動會產(chǎn)生的東西的喜愛和好感的那種必然性上?!眰惱淼赖陆o權力“任性”設限何以可能的關鍵就在于自律與他律的結合,加強教育引導與制度規(guī)范,教育權力持有者樹立正確的權力價值觀、正確處理公共權力與私權利的關系、擁有正確的權力責任意識,以及加強“立身”“官德”等修養(yǎng),通過創(chuàng)新倫理道德教育、推進倫理道德立法、完善社會問責以及匡正倫理道德制度等途徑形成公共倫理規(guī)范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