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已經(jīng)持續(xù)了將近兩個月。11月17日,俄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表示,俄空軍在48天中共完成2289次戰(zhàn)斗飛行,摧毀恐怖分子4111處設施。俄稱其目標是打擊恐怖主義,但西方國家卻質(zhì)疑俄反恐“真心”,采取諸多施壓措施。俄客機遭襲、巴黎暴恐事件后,事態(tài)又有新的變化。整場大戲讓人眼花繚亂。那么,俄羅斯究竟有什么考慮?惹惱了誰?中東和世界局勢又會如何變化?在迷霧下隱藏了怎樣的真相?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俄強力反恐有多重考慮
首先,盡管西方一再質(zhì)疑,但反恐確實是俄在敘行動的重要原因。新世紀以來,俄國內(nèi)穆斯林人口快速增長,已達2000萬,占總?cè)丝诘?5%。伴隨著中東恐怖主義沉渣泛起,“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不斷坐大,中東極端勢力對俄南部“軟腹”的威脅與日俱增,數(shù)千受到極端思想蠱惑的俄公民前往中東參加“圣戰(zhàn)”。兩次車臣戰(zhàn)爭、別斯蘭人質(zhì)事件等血的教訓猶在眼前,近期俄客機又遭恐怖襲擊,恐怖主義已成為俄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對“伊斯蘭國”進行先發(fā)制人式打擊、“御敵于國境之外”確是俄羅斯的真實想法。
其次,防止敘利亞政府崩潰。敘是俄在中東戰(zhàn)略支柱之一,塔爾圖斯港是俄在東地中海地位的重要保障。而在反對派、“伊斯蘭國”、“努斯拉陣線”的三重威脅之下,敘利亞政府岌岌可危,控制區(qū)域一度不足全國面積的17%。巴沙爾政權如果倒臺,將嚴重影響俄在中東地位,進而威脅其南部安全和全球影響力。極端情況下,“伊斯蘭國”的黑旗還可能插上大馬士革城頭。為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俄積極行動,助敘政府穩(wěn)定局勢,收復失地。
最后,促使西方與俄對話,推動敘問題政治解決。普京強調(diào),鞏固敘政府、助其反恐是解決危機的不二法門。俄介入確有可能打破目前的僵局,為危機的解決打開機會之窗。同時,在當前歐洲飽受難民危機、恐怖主義之苦的情況下,如果俄行動促成敘危機轉(zhuǎn)圜,形成國際反恐聯(lián)盟,也將有利于俄與西方關系的逐步緩和。在經(jīng)濟形勢嚴峻、烏克蘭危機已成“死結(jié)”的情況下,俄需要在敘利亞這一外圍“重啟”與西方的關系,進而謀求西方制裁的減輕甚至取消,為危機解套。這從普京多次呼吁與美歐共建反恐聯(lián)盟,并就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進行合作的表態(tài)中可見一斑。
引發(fā)俄美在敘博弈新態(tài)勢
俄在敘反恐“動了美國的奶酪”,立刻引發(fā)這位中東“霸主”、敘反對派“總后臺”的激烈反應。美唯恐俄對中東影響上升,危及其地位,因此指責俄反恐是假,支持巴沙爾是真。奧巴馬表示,俄的打擊行動沒有區(qū)分恐怖分子和“溫和反對派”,這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軍方態(tài)度更為強硬,美防長卡特表示,俄行動惡化敘利亞局勢,挑戰(zhàn)國際秩序,美打算通過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手段與其對抗。10月底,美國決定向敘部署少量特種部隊,并向反對派增加1億美元軍援。美反制措施使敘沖突呈現(xiàn)出一定的“代理人戰(zhàn)爭”特質(zhì),美俄分別支持的兩派力量爭斗日趨激烈,美制火炮與俄制坦克在戰(zhàn)場直接對壘。
但也應看到,雖然美表態(tài)強硬,但奧巴馬政府并不希望在大選前陷入一場地面戰(zhàn)爭,其在敘利亞可打的牌十分有限,多限于口頭警告、輿論戰(zhàn)和象征性的軍事政治動作。為了避免擦槍走火,美還與俄協(xié)調(diào)空中行動。俄則多次強調(diào),軍事介入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危機政治解決。事實上,雙方在促進敘局勢穩(wěn)定、共同反恐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利益。10月21日,普京會見巴沙爾,會見后普京稱巴沙爾準備對話。俄外長拉夫羅夫則表示愿與反對派合作反恐。由于美俄都不愿長期深度介入敘危機,雙方最終在某個“平衡點”達成妥協(xié)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俄外交、軍事、情報等部門近期磋商不斷。奧巴馬和普京還借G20峰會之機展開“咖啡桌外交”。歐洲難民危機也促使歐盟對敘國內(nèi)沖突采取更務實的態(tài)度。歐盟國家近來鮮有要求巴沙爾馬上下臺。法國軍方人士承認,俄通過打破平衡制造了一個可以抓住的機會。近期,俄、美、歐及中東大國等各方多次在維也納舉行敘問題外長會。俄也開始與敘反對派接觸。有消息稱,各方正在制定有關敘政治過渡的計劃。
將對中東和全球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在中東局勢紛繁復雜、俄與西方關系微妙、國際恐情日益嚴峻的情況下,俄在中東軍事行動注定將成為一次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對地區(qū)和全球局勢帶來深遠影響。
對地區(qū)而言,俄重新成為影響中東的重要力量,引發(fā)地緣格局調(diào)整。一方面,中東國家分化加劇。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什葉派國家多與俄交好,它們樂見俄軍事行動,不僅為俄行動提供便利,還成立情報共享中心,“什葉派之弧”進一步實化。而作為美國盟友,沙特、卡塔爾等遜尼派陣營國家則視敘利亞、伊拉克及伊朗為“眼中釘”。分別與俄、美交好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對立更加明顯,隱有陣營對抗之勢。兩派力量及其背后支持者在敘利亞、也門等多條戰(zhàn)線上的纏斗難以完全停息,甚至可能開辟新的戰(zhàn)場,導致中東陷入“代理人戰(zhàn)爭”的困局。沖突的加劇也將為“伊斯蘭國”等恐怖分子、庫爾德武裝等民間武裝帶來見縫插針、坐收漁利之機,使中東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
另一方面,地區(qū)國家對俄、美的“效忠”并不絕對,中東政治的不確定性或?qū)⑸仙?。作為美盟友和遜尼派國家的代表,沙特曾長期是俄“宿敵”。但今年以來,沙特先是宣布將向俄投資100億美元,俄軍事介入敘問題后又多次與俄暗中接觸。沙特的游移從根本上講是為維護自身安全利益和在中東地位。沙特對伊朗核協(xié)議十分失望,對美疑慮上升。與俄改善關系使沙特多了一條出路,這對風雨飄搖的中東十分必要。不僅沙特,短短一年內(nèi),俄與土耳其的關系也因為能源由疏離轉(zhuǎn)向熱絡,又因敘利亞危機再次交惡。中東國家的“朝秦暮楚”,本質(zhì)上是因為在“阿拉伯之春”后,原有的中東力量平衡已被打破,在一片大亂、秩序即將重構的情況下,中東國家更加關注切身利益,希望在中東未來的政治安排中占據(jù)更有利的位置。地緣政治“大洗牌”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增大中東的安全風險。
俄在敘行動也將引發(fā)大國關系新變化。從俄美關系看,盡管兩國有在敘合作的可能,但敘危機遠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更應注意的是,俄軍事介入或?qū)⒓由铍p方在俄美關系的核心問題之一,即歐洲安全問題上的矛盾。俄主張以歐安組織為核心建立廣泛的歐洲安全體系,而美則借蘇聯(lián)解體后俄力量孱弱之機多番推動北約東擴,不斷擠壓俄戰(zhàn)略空間。俄軍事介入敘危機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其南部安全更加擔心,為了迫使俄在烏克蘭、敘利亞兩條“戰(zhàn)線”上退讓,北約在歐洲啟動了一系列反制措施。9月,北約正式啟用設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六個指揮控制中心。10月,北約又決定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新建兩個指揮控制中心?!叭骊狱c2015”軍演也在歐洲如火如荼地展開,30多個北約盟國及伙伴國的約3.6萬人參加演習,出動60多艘艦船和160余架飛機,成為北約自2002年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聯(lián)合軍演。雙方軍事部署和對抗的進一步加劇,將使俄與西方在歐洲的安全“鴻溝”進一步實化、固化,對俄美關系造成難以彌補的永久性傷害。
俄歐關系則迎來了改善契機。俄軍事介入并未引起歐盟國家的太多批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歐洲正被難民危機搞得焦頭爛額,而俄介入如能有助危機解決,歐盟也樂見其成。此外,在俄客機遭炸彈襲擊、巴黎爆發(fā)系列暴恐事件后,俄歐共同反恐的需求上升。奧朗德已決定近期先后出訪美、俄,或?qū)⑸逃懛纯致?lián)盟一事。法國參議長拉爾謝希望歐盟進行審議,逐步減輕對俄制裁。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甚至表示,歐盟不能什么都跟著美國走,應爭取與俄建立有益的關系。但正如上文所述,俄反恐行動雖有可能緩和俄歐關系,但卻將進一步加深俄與西方在歐洲安全問題上的鴻溝,更何況歐洲經(jīng)貿(mào)制度性安排、能源問題、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仍橫亙在俄歐之間。歐、美立場雖然在具體問題上可能有差別,但仍是一個戰(zhàn)壕里的盟友。俄歐關系即使有所緩和,也頂多僅能維持脆弱的“冷和平”狀態(tài)。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