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君民
(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通 226019)
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健殘融合與共享是現代社會每一領域發(fā)展的必然走向,也是人道主義在現代社會中的一種全面體現。關愛殘疾人就要讓他們能夠更好、更便捷的融入到現代生活。而從社會體育的視角出發(fā),加大對現代化進程中群眾體育健殘融合與共享的研究,正是進一步滿足殘疾人身體鍛煉需求的切入點。江蘇省在現代化進程中,群眾體育事業(yè)從經費、開展面、落實情況等有了不斷的提升,健殘融合與共享成為當前江蘇省進一步提升群眾體育工作的抓手之一。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實現為殘疾人構建融合的體育環(huán)境、體育設施,滿足殘疾人體育鍛煉的需求,成為每一個群眾體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文章以江蘇省群眾體育健殘融合與共享作為研究的對象,展開了關于健殘體育融合與共享的路徑研究。通過本研究以期為江蘇省健殘體育開展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論與實踐層面的參考。
從我國的殘疾人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來看,殘疾人的體育事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從殘疾人單項體育賽事到殘奧會,我國的殘疾人競技體育水平在不斷的提升,殘疾人體育事業(yè)得到了國際殘聯(lián)的認可。但是,從我國殘疾人體育的構成與發(fā)展關系來分析,殘疾人競技體育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出現了不均衡、單一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殘疾人體育的普及面與惠及人群是不足的。打破單一的殘疾人競技體育機制、創(chuàng)新殘疾人體育的社會化、群眾和,成為實現殘疾人體育均衡發(fā)展的基礎。而從江蘇省殘疾人競技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來看,要遠遠的優(yōu)于普通殘疾人的群眾體育發(fā)展水平,在體育政策與保障制度引導下的殘疾人體育,往往具備了更多的競技因素,而這種單一的競技比賽模式,讓殘疾人體育活動的普及顯得更加的乏力。
江蘇省現代化進程中群眾體育的健殘融合與共享,需要以殘疾人的體育鍛煉積極性、體育參與的常態(tài)化為基礎。而縱觀當前江蘇省殘疾人體育工作的開展狀況,殘疾人的體育心理、自信程度往往無法與健全人相比,也正是這些因素的影響,使得殘疾人的體育鍛煉與健全人的體育鍛煉存在著較大的鴻溝,心理鴻溝的逾越需要社會殘疾體育氛圍的潛移默化。從江蘇省殘疾體育的開展來看,除了個別地區(qū)殘聯(lián)組織一些大眾體育活動之外,很少有殘疾人自發(fā)組織的體育社團、俱樂部等。這一問題成為影響江蘇省群眾體育健殘融合與共享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調動江蘇省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實現群眾體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通過對江蘇省特殊教育的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發(fā)現,當前在江蘇省省內高校針對殘疾大學生所進行的體育課程定位、體育課程目標規(guī)劃、殘疾體育內容與體育資源、殘疾體育教育支持的研究與開展非常的薄弱,體育課程的目標往往更為注重身體健康的發(fā)展,而忽視了對殘疾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社會適應與心理的干預。同時,大部分高校也尚未設置特殊體育教育的經費,加之無障礙體育設施的匱乏,這就使得高校的殘疾體育教學無法開展,影響了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與體育興趣的發(fā)展。而從江蘇省中小學來看,幾乎沒有學校能夠針對殘疾學生開展體育教學與特殊體育比賽等,這成為制約江蘇省現代化進程中健殘體育融合與共享路徑的一大主因。而正視與改革這一現狀,是促進江蘇省健殘體育融合的必然路徑。
在江蘇省群眾體育健殘融合與共享的過程中,立法對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立法的內容包括殘疾人體育的權利、政府的責任、妨害殘疾人體育的情形、殘疾人體育的政府工作內容、法制保障措施等等。因此,江蘇省在推進健殘融合與共享的過程中,要加大對健殘融合的理念與共享理念的創(chuàng)新,從健殘體育器材、場地設施、健殘體育教育、健殘體育比賽、健殘體育視聽等方面著手,全面提升群眾體育的健殘融合工作質量,為江蘇省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殘疾人體育的高效開展,需要足夠的體育資源與經費作為支撐。因此,在當前江蘇省現代化進程中,要加大江蘇省現代化進程中體育資源的共享、健全殘疾人體育管理的機制。這是因為在江蘇省這樣的人口大省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在殘疾人體育制度、殘疾人體育教育、殘疾人體育環(huán)境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也缺乏現成的殘疾人體育模板參照,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這就需要江蘇省群眾體育管理部門等,加大對殘疾人體育資源的摸排,力度殘疾人體育制度與體育資源的共享,在促進殘疾人工作全面落實的基礎上,完善殘疾人體育管理的體系。
體育權利是社會上每個人享有的權利之一,通過體育鍛煉等方法來獲得健康是現代社會公眾的生活方式。所以,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享有體育鍛煉等權利。因此,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殘疾人,江蘇省要加大對殘疾人體育支持與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實施,這就需要在確定科學的殘疾人體育理念的基礎上,完善江蘇省殘疾人體育支持的結構、服務的主體、體育服務的開展與管理體系。同時,要借助高校、體育俱樂部、社區(qū)等,加大對殘疾人體育鍛煉、體育競賽、體育輔導、體質健康監(jiān)測的落實,以此來全面的促進江蘇省殘疾人體育工作的開展。
江蘇省的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與服務水平,同發(fā)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有許多工作需要進一步的落實。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江蘇省健殘融合與共享的力度,需要全社會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在完善殘疾人無障礙制度與政策的基礎上,加大對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的興建、改建與優(yōu)化。同時,要加大社會公共媒體對殘疾人體育設施與體育環(huán)境的宣傳力度,以此來提升公眾對無障礙產品、無障礙環(huán)境、無障礙體育設施的了解、關心與保護意識。通過開發(fā)特定的無障礙產品、構建無障礙環(huán)境,來進一步的促進江蘇省現代化進程中群眾體育健殘融合與共享的水平。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都擁有參與體育、共享體育服務成果的權利。而從當前江蘇省殘疾人體育工作開展狀況來看,存在著殘疾人體育教育單一、殘疾人體育設施不足、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產品少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殘疾人體育需求的滿足。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江蘇省群眾體育健殘融合與共享的效果,需要在深入調查與分析現有殘疾人體育設施、服務、機制的基礎上,結合殘疾人群體的健身需求,加大對健殘體融合與共享路徑的研究。通過此類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提升江蘇省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質量,為實現群眾體育的全面化與靈活性,提供有益的參考。讓江蘇省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成果,真正惠及到每一個社會人。
[1] 鄭寧寧.山東省特殊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現狀調查與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0(4):78-79.
[2] 尹敏敏,袁茵.后奧運時期我國殘疾人體育的發(fā)展走向——由競技性向群眾性的轉變[J].山東體育科技,2009(4):89-91.
[3] 石坤.殘疾人競技體育與人文關懷的若干問題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9(4):92-94.
[4] 楊軍,何華崗,閻建華.北京殘奧會對中國特殊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09(1):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