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鈴
(重慶文理學院聯(lián)系 重慶 402160)
微課程在高校健美操專業(yè)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①
王鈴
(重慶文理學院聯(lián)系 重慶 402160)
隨著智能手機的應用,社會逐步的信息化,生活節(jié)奏也隨之加快,冗長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已經讓我們有點“審美疲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了“微課程”這種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微課程作為一種高效和省時教學和學習方法,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所了解和認同,可是“微課程”在大學體育專業(y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相對較少。該文研究“微課程”在大學體育專業(yè)健美操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
大學 健美操 微課程 實踐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社會逐步走向信息化,微信、微視頻、微博、微商的出現就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微時代”。在“微時代”的背景下,“微課程”的產生更是對我國學校教育課程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微課程是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給學生明確的概念,促使學生能自我探索,收集資料;提供給學生適當的案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自我測評,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健美操微課程資源的制作與開發(fā)都離不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過程等,是一個相對微縮版的課程體系。微課程的出現讓學生的學習有了非常大的自主權。
課前賞析與自學。健美操是一項融體操、舞蹈、音樂于一體的追求人體健、力、美的運動項目。它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因此把健美操微課程教學的資源形象生動化、具體化,有利于學生在課前建立完整的表象,基本了解下次課所上具體內容。這個方法尤其對初學者的自主學習基本動作有促進作用,并且對有一定健美操基礎的同學自主學習成套動作提供了幫助。例如:在健美操基本步伐學習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常以示范為輔,講解為主。雖然分解動作的講解能夠重點強調,但在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時,有些學生可能在當時學會了,可出來課堂又忘記了;有些學生可能因為站的位置不好,沒有看清楚老師示范的動作。因此,把重點教學動作用多媒體的形式制作成微課程上傳到學校資源網站上,讓學生們共享資源、在線學習。這種方法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偟膩碚f,微課程就是將老師所教授的課程用數字化的手段來處理,讓學生能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反復觀看學習。
課中針對性分析講解。以前簡單的“PPT”技術不再是微課程的唯一選擇,講課式和情景劇式的出現豐富了微課程的制作形式。形式愉快、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內容精煉、內涵豐富是微課程的特點。健美操優(yōu)美的技術動作、簡明的文字介紹、生動的語言解說,針對性強的插入式教學課件的運用能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更加濃烈。例如:健美操成套動作分段學習時,就可以把分段動作中的技術動作分解成單一動作,逐個動作進行分析講解,鏡面和背面示范相結合。當然教師還是課堂的主體,隨堂的講解示范和分組練習,糾正個別錯誤也是必不可少的。健美操的比賽規(guī)則和裁判規(guī)則用微課程的形式,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分析,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直觀,更容易掌握核心內容。
課后自我鍛煉鞏固練習。微視頻是對重點、難點或是某個知識點的解釋與延伸,是常規(guī)課程的有益補充。教師可以將在課堂上學生們的練習情況或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錄制下來,制作成微課視頻,為學生課后自我糾正與鞏固練習提供材料。例如:在健美操基本步伐交叉步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容易將第一拍的腳后跟著地做成前腳掌著地,教師可以將學生們練習過程中出現的的問題拍攝下來,制作成微視頻,提供給學生們課后觀看,讓學生們能仔細觀察自己出現的問題,更好地掌握技術要領,達到課后鞏固練習的效果。
高校健美操專業(yè)微課程的構建是建立在健美操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的,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展開靈活多樣的微課程形式,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主,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書本教材是單一的紙質載體,是一個嚴謹的知識體系,它使用學術性語言客觀介紹學科知識,它針對的是所有使用該教材的學生。而微課程可以靈活的、有針對性地運用數字化的移動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因材施教,與學生形成互動,這是書本教材做不到的。
2.1 教學的設計
微課程不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局限在對某個“知識點”的內容講授、完整演示、答疑、反復練習、教學反饋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而是覆蓋
了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它以整合課堂教學或在線教育應用為基礎,并將教學(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必不可少的課程要素包含其中。微課程最好是以最簡明的方法去表達核心的內容,越簡單越好。區(qū)分教學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標之后,再選擇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設計出5~10 min的微課程(國外腦科學有數據證明,學生在剛開始上課時的前十分鐘注意力最集中,10 min之后就會慢慢降下來了,如果老師的教學方法或教學內容不做改變,那么學生的注意力會一直很低,直到下課的時候才會興奮,因此微課程的設計最好不要超過10 min)。比如;健美操套路分段教學時,針對該分段動作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把標準規(guī)范動作和錯誤動作(易錯動作)視頻制作成精短的微課程,上傳到學校資源網站上,讓學生們共享資源、在線學習,使得學生能直觀的發(fā)現自己動作技術的不足。通過類似的教學設計,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引起學生自我練習、自我糾正與對知識的思考。這對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有積極作用。
2.2 教學視頻的制作
短小而精悍的微縮視頻就是微課程的主要載體,當然它也可以是以任何媒體形式出現的微內容,比如:音頻文件、文本內容、軟件格式、Flash動畫等。健美操課程是以動作技術為主的課程,我們一般將理論知識穿插進技術課程。因此教學視頻是健美操微課程最常用的一種手段。教學設計確定之后,就開始微課程教學視頻的制作。就是將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講解活動的錄制和PPT的演示過程進行有效結合,或是將國內外優(yōu)秀健美操運動員的比賽視頻與PPT的演示過程進行有效結合。我們將錄制的健美操表演或是比賽視頻運用現代的先進計算機技術和教育技術進行后期加工,加入簡明的文字介紹和生動的語言解說,這樣豐富了視頻的內容,也完善了視頻的表達形式。通過的健美操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充滿活力的氣氛中直觀地了解與掌握健美操的技術動作要領和理論知識。
對于高校的一線健美操教師來說,微課程的設計、開發(fā)和技術的應用是一道不容易跨過去的坎。近幾年日本東芝公司獨辟蹊徑,設計開發(fā)了東芝玲瓏微課制作系統(tǒng),為微課設計開發(fā)提良好的硬件保障和系統(tǒng)環(huán)境。微課程的優(yōu)點是可以隨時隨地網上在線自主學習,內容精簡,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墒怯捎趦热莶粔蛳到y(tǒng),微課程制作方式多以手機(攝像機)錄制課堂教學片段為主,這樣的形式不夠多樣不夠鮮活,不適合學校長期教學形式,只能作為該課程的教學輔助的一種手段。微課程是教學改革和學習模式創(chuàng)新的產物,它可以應用于在線學習、遠程教育、翻轉課堂、混合學習等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這能促進和提高教學的質量,也能推進“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發(fā)展。在國外,微課程對教育的影響已不容忽視,各種網絡教育平臺的在線學習、遠程教育、移動學習都迅速發(fā)展,并且體現出教育資源的共享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但在我們國內高校微課程的發(fā)展還正處于起步階段,健美操微課程更是新興課程,由于教師們各自的時間和自身閱歷的限制,沒有辦法完成大規(guī)模微課程的設計和制作,因此健美操微課程的發(fā)展還需要各高校的健美操教師們一起努力。
[1]黃燕青.翻轉課堂中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 2013,12(16).
[2]劉楊鉞.MOOC傳統(tǒng)型大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N].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3-06-26(2).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程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the Micro Curriculum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Wang L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Contact,Chongqing,402160,China)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phones, social progress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also will accelerate the pace of life, lengthy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styles have made us a little "fatigued."In this context,a"micro-curriculum"This easy and fast way of learning.Micro course as an efficient and time-saving method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s begun to be more and more teachers are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but relatively few "micro Cour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of use.In this paper, "micro-course"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Aerobics Course.
University;Aerobics;Micro courses;Practice
G831.3
:A
:2095-2813(2015)09(a)-00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064
王鈴(1984,4—),女,漢,重慶永川人,大學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