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光敏
摘 要: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遍及社會各個領域,同時計算機病毒也會給我們的計算機系統(tǒng)帶來潛在的威脅與嚴重的破壞。這些計算機病毒能造成網絡擁塞,整個系統(tǒng)癱瘓;會造成計算機內儲存的機密信息被竊?。簧踔吝€有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和網絡被人控制的現象。這些利用網絡傳播、破壞的計算機病毒,一旦在網絡中傳播、蔓延,很難控制。往往準備采取防護措施時,可能已經遭受病毒的侵襲。所以我們必須從操作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開發(fā)設計的角度來提高計算機防病毒的能力,最終形成一個立體的、完整的網絡病毒防護體系,進而確保我們的計算機能安全工作。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計算機病毒;技術分析
我國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fā)展,計算機的應用已經在各種社會領域當中普遍使用,計算機在社會當中,隨著人類進步而成為社會發(fā)展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人類對于在運用網絡計算機的同時,而針對計算機的各種病毒也隨著春筍般冒了頭,信息安全的威脅在病毒侵襲下日益嚴重,病毒的傳播范圍越來越廣、擴散速度逐漸加快、破壞方面也越來越強。而在如此社會網絡時代環(huán)境下,計算機病毒攻擊與防范技術也在不斷拓展。計算機的應用對社會越來越重要,隨之而來的愈來愈多的網絡用戶遭受計算機病毒與攻擊也愈加頻頻發(fā)生,在病毒干擾下,給計算機網絡與系統(tǒng)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與破壞,嚴重影響了社會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一、研究網絡環(huán)境下計算機病毒防治策略的意義
計算機病毒是以網絡傳播為基礎的,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的漏洞而被人為創(chuàng)建的能夠破壞計算機系統(tǒng)的程序,通常以程序代碼的形式出現。人們通常把能夠引起計算機系統(tǒng)故障,或竊取計算機信息數據的代碼稱為計算機病毒。
二、網絡環(huán)境下的計算機病毒的特征
計算機病毒是一組能夠自我復制并能破壞、影響計算機使用、安全的程序代碼,這些代碼是人為編制或在原來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這些代碼以網絡為平臺,進而廣泛傳播,對點擊這些程序的計算機帶來巨大的隱患和威脅,所以也稱之為網絡病毒。
1.傳播途徑多,擴散速度快
大多數病毒的傳播是以網絡為媒介,以系統(tǒng)漏洞、網頁、郵件等形式進行,伴隨著網絡的播散而播散,以極快的速度播散到全世界,譬如最早的由 BBN 技術公司程序員羅伯特·托馬斯編寫的計算機病毒Creeper出現在1971年,但當時Creeper還尚未被稱為病毒。Creeper 在網絡中移動,很快就傳播到了很多計算機。2007年的“熊貓燒香”病毒僅僅在幾天之內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對很多大到公司小到普通網民產生了巨大影響。
2.傳染性強、潛伏性好
傳染原本是病毒的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過一個生物擴散到另外一個生物,這個現象叫做傳染,并在一定環(huán)境下,得以大量繁殖,導致被傳染生物的死亡。同樣,人們形象的把通過網絡播散的一些能導致其他計算機癱瘓的程序稱之為計算機病毒,與生物病毒不同的是,這些病毒是人為編制或插入的程序,這些程序一旦被啟動,便會自動搜索傳染目標并插入自身代碼,如果不能及時被清除,便會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擴散。計算機病毒傳染的渠道主要有:軟盤、計算機網絡,而現今狀況下,以網絡最為便捷、迅速。而這些病毒在進入到一臺宿主時,并不會立即發(fā)作,它可以隱藏在文件中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后得以爆發(fā),隱藏性越好的病毒,傳播范圍越廣。
3.目的性和針對性強
最早期計算機病毒設計者在設計這些程序時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水平,而當今這些設計者不僅僅是為了顯示水平,更多的是通過編撰病毒來獲得高額的經濟利益。譬如“盜號木馬”的出現,這些木馬潛伏在用戶的計算機中不被察覺,并通過這些病毒程序來盜取用戶信息,如:QQ 號,銀行賬號等,并將其發(fā)送到黑客手中,給用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而給黑客帶來了巨額的經濟利益。
三、網絡環(huán)境之下的計算機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1.建立計算機病毒管理報警中心
計算機病毒管理報警中心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員在WindowsNT服務器上建立Norton“系統(tǒng)管理中心”,它需要通過更新計算機病毒定義碼,通過對防毒軟件進行及時配置、安裝等方法,以此做到有效防御計算機病毒、簡化網絡安全管理的目的。這個管理中心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配置文件、設定自動的保護、自動更新計算機病毒定義碼以及定時掃描計算機病毒等技術手段,進行提前的預防保護。
2.完善計算機安全防護體系
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這不僅包括網關、防火墻、防病毒及殺毒軟件等產品。盡管病毒與黑客程序種類越來越繁多,感染形式多樣,發(fā)展和傳播逐漸迅速,日益之下對于計算機危害越來越大,因此我們要確保計算機的安全防御與控制,我們必須隨時更新各類殺毒軟件并安裝較新版本的個人防火墻,并隨系統(tǒng)啟動一起加載,進而防止黑客進入計算機偷取、盜密或放置病毒程序。
3.加強計算機的網絡管理
在目前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方面,我們依然處于防御被動的位置,因此在管理上還要積極主動。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治,僅僅依靠技術方法的防御措施是很難安全的預防與控制病毒的蔓延等傳播問題,這就需要技術方法與管理機制密切聯系起來,高度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進而從全局上保護網絡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應從軟件系統(tǒng)的使用以及硬件的配置、管理、維護、服務等相關環(huán)節(jié)制定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對系統(tǒng)管理工作者及用戶加法制教育與職業(yè)道德教育,嚴懲從事非法活動的個人與集體,采用更為有效的新技術,規(guī)范工作程序與造作規(guī)章,建立“以防為主。防殺結合、軟硬互補、以殺為輔、標本兼治”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計算機安全防護技術。
四、結語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由于計算機系統(tǒng)的脆弱性與互聯網的開發(fā)性,計算機病毒對信息安全的威脅日益嚴重,我們一方面要掌握對當前的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未來病毒發(fā)展趨勢的研究,建立主動防御為主、結合現有反病毒技術的綜合防范體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 文因建.計算機病毒原理及防治[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0(6).
[2] 韓千葉.計算機病毒分析與防范大全[M].北京: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15).
[3] 王鑫,蔣華.網絡環(huán)境下的計算機病毒及其防范技術[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8(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