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夢思
摘 要: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始,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鍵,它關聯(lián)著寫字、閱讀、習作等一系列的發(fā)展。字理識字教學法是依據(jù)漢字的構形規(guī)律,運用漢字形音義的關系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字理識字教學法的運用需要結合“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四種造字法,使得學生在了解漢字文化內(nèi)涵的同時更加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漢字。更符合低段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規(guī)律。
關鍵詞:小學語文;字理識字教學法;六書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古老的文明傳承給我們留下了有溫度的,有氣味的,有感情的,有魅力的漢字文化。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所有內(nèi)容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啟蒙教育,是學習文化的起點。小學生識字成效不僅直接關系到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還影響小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同時又能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問題。本文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生字表二的100個“四會”字為例,闡述字理識字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漢字是通過構形直接記錄語義,間接記錄語音的表意體系的文字。古老的漢字形體承載著豐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將漢字文化引入識字教學中能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漢字完整的信息是由形、音、義復合傳遞的,三者缺一不可。了解漢字中蘊含的文化能更好的將漢字形聲義相結合,幫助學生學習。
一、借助圖畫發(fā)現(xiàn)字理,使識字教學更加有趣味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的不竭動力主要來源于學習的內(nèi)驅力。漢字以象形、會意為本源,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可供感知。在識字教學中,漢字本身攜帶的知識、趣聞、故事、歷史、文化,也是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外在轉向內(nèi)在,從對外部獎賞的追逐轉為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逐漸形成熱愛漢字,發(fā)現(xiàn)真理、探索規(guī)律的人文精神的關鍵。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圖畫發(fā)現(xiàn)字理,讓學生產(chǎn)生對漢字文化的興趣。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睗h字中有許多字都是根據(jù)生活中的具體實際事物描畫出來的,象形字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漢字,它有著鮮明而獨特的直觀性。
在識字教學中,可根據(jù)字形的特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與漢字之間的關系,接著演示漢字的原始狀態(tài)和演變過程,以幫助孩子記憶字形、理解字義。如“雨”字,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出示“雨”字的整個字形演變(甲骨文篆文隸書楷書)結合猜一猜,畫一畫,認一認的方法進行識字。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雨”字本身,更多的是對“雨”字歷史發(fā)展過程的了解,由此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漢字的興趣,增加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材中,幾乎每一種版本的低年級語文教材初學構字力較強的獨體字時,課本里都會以“文字圖——小篆——楷書”的形式3出現(xiàn),因此,我們應很好地利用這三者進行比照教學。如在進行“水”字教學時,可先出示甲骨文的“水”字圖然后進行“水”字的字形演變,由甲骨文發(fā)展成為篆書之后再是楷書的“水”。教學時需要充分利用圖片資源,對于象形字可通過圖字對照,重現(xiàn)象形字的形象,而不是僅僅把文字圖和小篆當作簡單的插圖。
二、通過字形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重現(xiàn)會意字的原意
對于那些由獨體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可采用分解組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其“會意”的方法。在學習“聰”字時可采用對“聰”字進行分解的方法學習?!奥敗弊旨坠俏男误w為,由此可見,“聰”字與“耳、心”有關?!岸钡谋疽鉃槎?,“ 心”的本意為心臟,結合起來兩者之意就是耳聽心辨,耳聞聲音而心能辨別其是真假,這便是聰明的體現(xiàn)。漢字是有情感,有聯(lián)系的,因此在“聰”字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進行拓展。為什么在古文字里面,“聰”字和“蔥”字會是同一個部件呢?那是因為古人把“通達”作為聰明的具體體現(xiàn)。香蔥因其氣味有通達之效,因此香蔥的“蔥”其字形才會與“聰”會有一個共同的構件。
三、通過類比推理和辨析,靈活運用字理進行識字
漢字的學習是一個體系,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對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你要好好學習?!睗h字雖然是方塊字,但是每一個漢字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開來的。如在學生學習“人”字之后,在學習到與“人”字相關的字時,便可以與之前學過的知識相聯(lián)系。 “人”字的字形很簡單,由一撇一捺兩個筆畫構成,但它包含了很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叭恕钡募坠俏男误w是,一個面朝左站立著的一個人,上端是頭,向左下方伸展一筆是手臂,中間是身子,身子以下是腿。這個字形記錄的是人的側面站立形象。在現(xiàn)代漢字中,人部絕大多數(shù)的字都是在字的左邊加上一個“亻”旁,如“俊、儒”表示人的德性,如“傲、儉、仁、侈”表示人的行為,這些具有相同表義部件的字與表義部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同時,以“人”字為基礎,古人還創(chuàng)造了許多與“人”有關的字,如“從”兩個面朝左側立的人,一個跟從一個,表示前后相從之意。又如“比”由兩個面朝右側立的人組成,表示兩個人緊緊的挨在一起,所以,我們可看出“比”字的本意是靠近、并列或挨著由此便有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梢姡私獠考淼暮x,以之為圓心擴散則可以認識與之有意義聯(lián)系的一系列字,可以提高識字效率。
四、在字理析解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古人造字時,會把當時社會的文化、生活習慣以及人文發(fā)展也融入了構字之中。例如“家”字,現(xiàn)在我們常說的家就是人居住的地方。賀知章的名詩《回鄉(xiāng)偶書》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這個“離家”當然是指“人”離開了家鄉(xiāng)??墒羌坠俏牡摹凹摇眳s以“屋內(nèi)有豕(豬)”為“家”。篆書中的“家”也是“屋內(nèi)有豕(豬)”為“家”。從這個字可以看出,在上古人們的牧業(yè)是從養(yǎng)豬開始的,有豬的地方就是家存在的地方,可見豬對人們的重要性。僅僅一個“家”字,我們就能看出上古人們的生活形式。又如“?!?,甲骨文字形,左邊表示神靈,其右是跪著的一個面朝左的人,雙手伸出,表示祈禱,求福。在篆書中,表示神靈的部分更加明確,表現(xiàn)了上古人們對待神靈的尊重和對自己美好生活的祝愿與祈禱。在漢字中,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歷史發(fā)展的軌跡,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悠長歷史。在歷史發(fā)展的背后,我們重新去追尋那些漢字曾經(jīng)發(fā)展過的腳步,可以感受到漢字中帶有的傳統(tǒng)文化魅力是巨大的。從漢字中折射出古人諸多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對這些漢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對小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與感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許慎.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1963.
[4]左民安.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