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再發(fā),張魁賢
(1.泉州市中醫(yī)院骨科,福建 泉州 362000;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州 350000)
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是指大于的10歲的青少年至骨骼發(fā)育成熟前的一種脊柱側彎畸形,屬中醫(yī)學當中“龜背”的范疇[1]。據(jù)統(tǒng)計,該疾病發(fā)病率較高,在所有脊柱側彎者中占74.7%,約為全世界青少年總人數(shù)的2%~4%[2]。該疾病不僅影響患兒的外觀,而且對病人生活質量及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3]。中期AIS患者佩帶脊柱側彎矯形器治療是一種可單獨使用而且有效保守療法。但目前常用的脊柱側彎矯形器仍存在一些結構及材料方面的缺陷,常常會導致患兒皮膚出現(xiàn)水泡,最終被迫停止治療,而影響治療效果[4]。2012-10-2013-06,我科采用帶氣囊的色努矯形器和普通的色努矯形器分別對15例中度AIS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比較其療效。
本組30例,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男2例,女13例;年齡:10~16歲,平均:13.0±2.3歲;Cobb角度:20°-31°,平均:27.1±3.8°;椎體旋轉等級:1-2級;平均:1.73±0.46級;色努脊柱側彎分類[5]:三彎:2例,四彎:13例。對照組:男3例,女12例;年齡:10~15歲,平均:13.2±2.4歲;Cobb角度:20°-32°,平均:26.2±3.8°;頂椎椎體旋轉等級:1-2級;平均:1.67±0.49級;色努脊柱側彎分類:三彎3例,四彎12例。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ffgt;0.05)。
納入標準 患者年齡:10~18歲;Risser征:0-2級;原發(fā)彎:Cobb角20°~40°;頂椎椎體在T6以下;未曾經其他方法治療;無癱瘓、無嚴重心肺功能不足或神志不清等問題;將治療情況如實告知患者,并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是由普通色努矯形器、氣囊和充氣裝置三部分組成(圖1)。它的適應癥和色努矯形器相同,不同的是在矯形器的內側安裝了兩個氣囊裝置,氣囊安置1根進出氣雙向閥門,氣囊的大小可以根據(jù)患者的不同身高、體表面積來選擇。氣囊內壓力通過充氣裝置來調節(jié),臨床使用方便,同時增加舒適度。氣囊和矯形
帶氣囊色努矯形器裝置,器通過固定帶拉緊而緊貼身體。
圖1帶氣囊色努矯形器外觀
戴矯形器時,患者里面應該穿一件較緊身的棉質內衣,注意壓墊處內衣不要起褶皺,以免壓傷皮膚。骨盆圍托應完整地將兩側髂嵴包住,而且不能產生壓痛。適應期間穿戴2-3 h,隨后卸下1 h。皮膚表面磨紅處用稀釋過的酒精涂擦。第一個夜間不需要穿矯形器。第二個夜間需要穿4到5 h。第三天起要求每天應穿矯形器23 h,適應期時間最長不超過五天。適應期結束后,患者除每天1 h時間來處理個人衛(wèi)生和體操鍛煉外,其余時間都用來佩戴矯形器。戴矯形器1個月后觀察皮膚壓迫情況,如無皮膚紅腫、潰破,再置入氣囊裝置。給氣囊充入合適量的氣體,攝脊柱全長正側位片,檢查氣囊的位置,側彎矯正情況及軀干的平衡情況。每4~6周門診復查,3個月不佩帶矯形器站立位脊柱X線片,每次攝片時,應同時檢查去除矯形器一段時間(8~10 h)后,彎曲的進展情況[6]。
包括除去矯形器的功能腰背肌鍛煉和佩帶矯形器的肺功能鍛煉[7]。腰背肌鍛煉包括:五點支撐、飛燕點水。要求患者每天完成兩次腰背肌功能鍛煉,每次至少20 min(每個動作持續(xù)5秒鐘,間隔3秒后再重復進行)。佩戴矯形器時多次進行深呼吸功能鍛煉。
治療前后攝脊柱全長X線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主彎側彎度數(shù)和頂椎椎體旋轉等級。評價標準依照2005年SRS年會統(tǒng)一的矯形器治療脊柱側彎的有效性標準:治療后側彎角度改善5°為顯效,進展<5°為有效,進展>5°為無效[1]。
運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等級資料兩樣本比較用秩和檢驗。P<0.05時說明兩組間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差異,P>0.05時兩組間數(shù)據(jù)不存在明顯差異。
27例患者(女25例,男2例)獲得6~12個月的隨訪,平均隨訪9.5個月。治療過程中,3名患者(治療組1名,對照組2名,均為男性)因出現(xiàn)皮膚反復出現(xiàn)壓痛、長水泡而選擇終止矯形器治療。
治療組,對照組,均在治療的有效性、主彎側彎度數(shù)及頂椎椎體旋轉等級改善方面均取得滿意的結果。其中兩組有效性比較,經等級資料兩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后得出:Z=0.129,P=0.196>0.05,說明兩組有效性差異不明顯。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Cobb角大小比較:治療后兩組Cobb角變化值采用秩和檢驗:Z=-2.85,P=0.04<0.05,說明治療后兩組Cobb角大小變化有明顯差異(表2)。AVR等級:治療后兩組AVR等級經秩和檢驗得出:Z=2.14,P=0.032<0.05,說明治療后兩組AVR等級差異明顯(表3)。
表1治療后兩組病例有效性比較
表2治療前后兩組病例Cobb角(°)對比(±s)
表2治療前后兩組病例Cobb角(°)對比(±s)
?
表3治療前后兩組病例AVR等級(級)比較(±s)
表3治療前后兩組病例AVR等級(級)比較(±s)
?
我們將色努矯形器進行改良,根據(jù)夾板固定壓墊的作用機理在色努矯形器上增加氣囊裝置,這樣能充分利用三點固定的原理,將側方作用力通過向下傾斜的肋骨傳導至脊柱,充分發(fā)揮矯形器的矯正作用。研究表明:在患者耐受的前提下,增大壓力面積能使參與矯正的肋骨增多,使可矯正的區(qū)域增大,可增加矯正療效[8]。
通常三彎患者,壓力點的位置位于T4(與腋窩中點等高),其余壓力點分別是T10(右后凸),L4以下[2]。因色努矯形器設置了鎖骨支撐,壓墊無法對頂椎發(fā)揮作用,因此我們將氣囊放置在左側腋下壓力點處及右后凸側下兩根肋骨體表位置。四彎的患者比三彎在腰部多一個彎曲,通常腰上段彎曲的頂椎常見于L2,腰肌隆突常伴腰左后凸,必須在對側增加壓力[2],因此四彎的患者需要在左后方的壓力點上增加一個氣囊。氣囊的大小根據(jù)患者體表面積大小具體情況來定。
添加氣囊的時間為開始穿戴矯形器一個月后,這時患者已經基本上適應穿戴矯形器,我們可以通過添加氣囊來增加矯形器三點作用力,剛開始氣壓不能太大,逐漸增加氣囊的壓力,但壓力必須要在患者的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并通過攝X線片,來評估氣囊的作用效果。
國內外許多專家曾經報道過色努矯形器的療效,其中胡文清[9]通過色努矯形器對68例AIS患者的2年治療,結果顯示:治愈21例,顯效33例,有效l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5.59%。Stefano[10]教授經過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色努矯形器配合功能鍛煉可以降低AIS患者的手術率,從28.1%降至3.8%-7.3%。
實驗結果顯示:與普通色努矯形器相比(1)在有效性方面比較,兩種治療方法結果無明顯差異(表1),考慮與觀察和治療時間較短有關,該臨床實驗只反映了短期療效;(2)在脊柱側彎角度改善方面,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有明顯優(yōu)勢(表2)。考慮因為氣囊增加矯形器的側方三點作用力和矯正力點的彈性,從而增加了冠狀面上抗脊柱側彎的分力;(3)在頂椎旋轉角度改善方面,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有明顯優(yōu)勢(表3)。主要因為氣囊增加矯形器的側方三點作用力,使得水平面上抗椎體旋轉的作用分力,又因為撐開力、橫向矯形力主要起脊柱去旋轉的作用,而旋轉力主要起椎體去旋轉的作用[11]。最終可以得出結論:添加氣囊裝置可能可以提高色努脊柱側彎矯形器的抗脊柱側凸及抗脊柱旋轉的矯正效果。
對照組中有一名患者治療后進展>5°以上,其原因與患者初始側彎的大小及骨骼發(fā)育成熟度有關,該患者發(fā)病時其家屬發(fā)現(xiàn)較晚,初診時患者14歲,頂椎側彎角度已達32°。一般患者初始側彎角度越大,側彎越容易發(fā)生進展。
首先,對患者治療及觀察的時間較短,遠期療效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其次,參與該實驗的例數(shù)較少,需要集累更多的患者進行隨訪研究。再次,該實驗中氣囊的壓力大小仍不好控制。因此,我們還應該從氣囊的大小、材質等方面去改進,使得氣囊既能增加舒適度,同時又能增加矯形器的矯正力。同時,我們可以在充氣裝置添加氣壓表,這樣可以更準確的控制氣囊中氣體的壓力[12]。Labelle.H[13]等研究認為計算機輔助下可以行脊柱側彎矯形器的三維設計和調整,這樣使得脊柱側彎矯形器設計更加符合患者體型,能有效提高療效。
典型例 患者女,14歲,初中生,月經初潮1年。主訴:發(fā)現(xiàn)雙髂棘不等高半年。現(xiàn)病史:患者因半年前在家中被父母發(fā)現(xiàn)雙側髂嵴不等高,無特殊不適。既往史:該患者順產兒,既往體健,無外傷史。體征:雙肩不等高,右側肩胛骨處膨出,雙側骨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彎腰90°時,可見兩側后背高度不對稱,右側高、左側低,棘突連線不在一條直線。四肢肌力及肌張力正常,神經反射、腹壁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影像學檢查:X線片示:Cobb角為32°,Risser征為2°,椎體旋轉等級:2級診斷: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AIS)色努脊柱側彎分型:四彎;KingIV型。治療:采用帶氣囊的色努矯形器治療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半年后:X線片示:Cobb角為25°,椎體旋轉等級:1級
圖2 a、治療前脊柱全長正側位片;b、治療后脊柱全長正側位片
[1] 孫超,邱勇.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支具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0,20(5):421-424.
[2] 邱勇,朱麗華,宋知非,等.脊柱側凸的臨床病因學分類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00,20(5):265-268.
[3] Yamada.K,Yamamoto.HM,Akagawa.Y,et a1.Tiology of idiopathic scoliosis[J].Clin Ortbop,1984,(18):41-50.
[4] Peter O.Newton,Michael F.O,Brien,Harry L.Shufflebarger,et al.Idiopathic Scoliosis[M].邱勇.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93.
[5] 杰克·色努.色努脊柱側彎矯形器[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36-42.
[6] 何曉紅,何燕.特發(fā)性脊柱側彎青少年患者支具治療期間功能鍛煉指導[J].護理學報,2010,17(2B):41-42.
[7] 李丹,王楚懷,賴建.舍努式矯形器壓力面積對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療效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8,30(11):775-777.
[8] 唐明星.Lenke1A-型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其生物力學研究[D].中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4.
[9] 胡文清,許瓊芳.矯形器用于治療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25(2):117-118.
[10]Stefano NEGRINI,Salvatore ATANASIO,F(xiàn)abio ZAINA.End-growth results of bracing and exercises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Prospectiveworst-caseanalysis[J].The Conservative Scoliosis Treatment,2008,395-408.
[11]Hopf.C.Criteria for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between 40 degree and 50 degree:surgical vs conservative therapy[J].Orthopade,2000,29:500-506.
[12]陳敢峰,梁必如,簡紹鋒.新型可調式脊柱復位矯形氣囊外固定器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J].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2010,2(9):231-233.
[13]Labelle H,Bellefleur C,Joneas J,et a1.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 computer--assisted tool for the design and adjustment of braces in idiopathic scoliosis: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study[J].Spine,2007,(8):83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