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健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yī)院眼科,吉林白山 134300
針藥結合治療視神經萎縮的臨床效果研究
孫永健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yī)院眼科,吉林白山 134300
目的 探討針對視神經萎縮患者,觀察選擇針藥結合方法完成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 整群選擇該院2007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視神經萎縮患者110例。通過隨機數表法完成視神經萎縮患者的隨機分組。A2組(對照組 55例):臨床主要結合患者的疾病情況選擇神經營養(yǎng)藥物進行治療;A1組(觀察組 55例):臨床在A2組治療基礎上選擇針藥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視神經萎縮患者在視力改善等方面表現出的差異。結果所有視神經萎縮患者完成治療后,A1組視野為(326.92±91.47)灰度,P100波潛時為(107.15±22.40)ms;A2組視野為(374.05±93.60)灰度,P100波潛時為(114.33± 21.25)ms;在視力改善方面,A1組明顯優(yōu)于A2組視神經萎縮患者(P<0.05)。結論 針對視神經萎縮患者,臨床選擇針藥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將患者的視力有效改善,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最終顯著提高視神經萎縮患者的生活質量。[關鍵詞]針藥結合;視神經萎縮;臨床療效
視神經萎縮主要因為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導致患者表現出視神經纖維變性改變的情況,最終導致患者出現了視神經傳導障礙的情況。此種疾病的疾病原因較為復雜,疾病病程較長,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失明。針對患者選擇針灸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將患者的眼供血有效增加,將患者的視功能有效提高[1]。為了研究最佳藥物對視神經萎患者進行治療,該研究主要針對該院2007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視神經萎縮患者,臨床選擇針藥結合的方法完成治療后,獲得確切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該院2007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視神經萎縮患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完成視神經萎縮患者的隨機分組。在A1組55例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16~ 65歲,平均年齡為(42.2±1.9)歲;在A2組55例患者中,男36例,女19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19~66歲,平均年齡為(42.5±2.1)歲;對比兩組視神經萎縮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出均衡性(P>0.05)。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全部滿足視神經萎縮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①患者表現為單眼視力下降的情況或者表現為雙眼視力下降的情況,難以清晰辨別人物,嚴重的情況下,不分明暗,患者的外眼輪廓未表現出異常的現象;②對患者實施眼底檢查,表現出視盤色淡以及蒼白的癥狀,邊界表現為模糊或者清楚;③對患者實施視野檢查,表現出中心暗點或者表現出視野缺損的情況;④患者瞳孔對光反射表現為遲鈍或者消失;⑤患者色覺減退表現為先紅后綠;⑥對患者實施視覺電生理VEP檢查,對疾病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孫永?。?970.12-),男,吉林白山人,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眼后節(jié)。
1.3 選擇標準
將滿足臨床診斷標準不小于4項的患者納入研究范圍內,將未患有全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實施肝腎功能檢查以及血常規(guī)檢查表現正常的患者納入研究范圍內,患者入選后,禁止選擇對該研究療效造成影響的藥物進行治療[3]。
1.4 排除標準
①將無法按照療程治療的患者進行排除;②將處于哺乳期以及妊娠期的患者進行排除[4]。
1.5 方法
1.5.1 A2組患者 針對A2組視神經萎縮患者,臨床選擇神經營養(yǎng)藥物進行治療。選擇維生素B1(100 mg)以及B12(500 μg)進行治療,主要選擇肌內注射的方法,1次/d。選擇ATP、胞二磷膽堿以及C0A等相關的能量合劑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1次/d,將30 d的治療定為1個療程[5]。
1.5.2 A1組患者 針對A1組視神經萎縮患者,在A2組治療基礎上選擇針刺+中藥左歸飲加減治療的方法。具體步驟為:①對患者實施針刺取穴治療:主穴主要選擇患者的太陽穴、晴明穴、絲竹空穴以及太沖穴等進行治療;針對表現為肝腎不足的患者,添加太溪穴以及肝俞穴對患者進行治療;針對表現為脾腎不足的患者,添加腎俞穴以及脾俞穴對患者進行治療;針對所有穴位主要選擇垂直進針的方法進行治療。選擇常規(guī)的刺入深度。于晴明穴刺入到患者的皮膚后,保持垂直進針,之后于球后方向保持斜行進針,距離為1.5~3 cm,直至患者眼球表現出酸脹感后,停止對患者進針。其余穴位手法主要選擇平補平瀉的方法。在取針過程中,要求緩慢進行,完成取針后,要求患者對眼周穴進行按壓,時間為3~5 min,防止患者出現出血情況。2次/d,為患者留針的時間為30 min,將10 d的治療定為1個療程,患者休息2 d后,對患者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6]。②對患者實施中藥治療。主要按照補益肝腎之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主要選擇左歸飲加味的方法進行治療,用藥處方為:選擇熟地20 g;黃芪、山藥、當歸、茯苓、山茱萸、決明子、女貞子、桑椹以及枸杞子15 g;葛根、菊花、川芎、石菖蒲、丹參、柴胡以及川芎10 g;選擇炙甘草6 g進行治療。針對表現為頭痛頭暈的患者,添加鉤藤以及天麻10 g對患者進行治療。針對表現為失眠多夢的患者,添加夜交藤以及合歡花10 g進行治療。針對表現為大便秘結的患者,添加杏仁以及枳實10 g對患者進行治療[7]。主要選擇水煎服的方式,1劑/d,2次/d[8]。針對兩組均完成3個月的治療后,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
1.6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中,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完成視神經萎縮患者的臨床數據分析,選擇t檢驗以(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視神經萎縮患者完成治療后,在視力改善方面,A1組明顯優(yōu)于A2組視神經萎縮患者(P<0.05),具體情況見表1所示。
視神經萎縮屬于臨床較為普遍的一種盲性疾病,是因為諸多原因造成患者視網膜神經細胞出現了退行性病變的情況后,最終導致患者表現出視覺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導致患者患病的原因較為復雜。針對此類患者選擇針灸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發(fā)揮顯著的效果[9]。通過對患者的眼部穴位進行針灸,能夠將患者的經絡進行有效調整,將患者的臟腑功能進行有效調整。在此基礎上配合對患者選擇中藥方法進行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用藥處方中的熟地黃,能夠發(fā)揮滋腎填陰的功效。山藥能夠發(fā)揮健脾益腎固精的功效;山茱萸以及枸杞子能夠發(fā)揮補肝強腎的功效;女貞子能夠發(fā)揮補益肝腎以及清熱明目的功效。甘草能夠發(fā)揮調和藥性的功效,將諸多藥物聯用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發(fā)揮益精明目以及滋補肝腎的功效。
表1 A1組與A2組視神經萎縮患者視力改善的臨床對比(x±s)
該研究中,所有視神經萎縮患者完成治療后,A1組視野為(326.92±91.47)灰度,P100波潛時為(107.15±22.40)ms;A2組視野為(374.05±93.60)灰度,P100波潛時為(114.33±21.25)ms;在視力改善方面,A1組明顯優(yōu)于A2組視神經萎縮患者(P<0.05)。在視力改善方面,A1組明顯優(yōu)于A2組視神經萎縮患者(P<0.05)。有效證明針藥結合治療視神經萎縮疾病的臨床價值。
總之,針對視神經萎縮患者,臨床選擇針藥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將患者的視力顯著改善,顯著提高視神經萎縮患者的生活質量。
[1]孫慧悅.針藥結合治療視神經萎縮36例58眼[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2,34 (3):330-331.
[2]劉莉.針藥配合治療視神經萎縮59例(89眼)[J].河南中醫(yī),2014,24(5): 44.
[3]王淑玲.針藥并施配合注射腦活素治療視神經萎縮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yī),2012,19(5):32-33.
[4]趙鑫.內服中藥配合針刺治療視神經萎縮60例[J].現代養(yǎng)生:B,2012,2 (5):16-17.
[5]譚清,王麗英,王建平,等.針刺加中藥對視神經萎縮患者視功能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6,26(11):781-783.
[6]孫河,樊曉瑞.針藥并用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6):20-22.
[7]徐莉.針藥結合治療抗青光眼術后繼發(fā)性視神經萎縮41例[J].中國針灸,2012,32(8):689-690.
[8]王跑球,劉志雄,劉洪文,等.綜合療法治療腦性癱瘓合并視神經萎縮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8,28(11):798-800.
[9]孫河,王玉斌.針藥并用治療外傷性視神經萎縮13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6):11-12.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Pharmac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Optic Atrophy
SUN Yong-ji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Baishan Central Hospital,Baishan,Jilin Province,134300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pharmac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ptic atrophy.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optic atrop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uring March 2007 and Februar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1(n=55)in which neurotrophic drugs were used for the treatment,and group A2(n=55)in which acupuncture and pharmacotherapy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neurotrophic drugs.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gray scale of visual fields,P100 wave latency were(326.92±91.47)and(107.15±22.40)ms in the group A1,while those were (374.05±93.60)and (114.33±21.25)ms in the group A2;in the aspect of 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the group A1 was superior to the group A2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optic atrophy,acupuncture and pharmacotherapy can better their quality of life by improving the visual acuity with higher efficacy.
Acupuncture and pharmacotherapy;Optic atrophy;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59
A
1674-0742(2015)08(a)-0173-02
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