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波 鄧 超(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西安 710038)
淺談城市馬拉松賽文化特點①
徐波鄧超
(西安思源學院陜西西安710038)
進入到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數(shù)量在不斷增多,參與群體也不斷擴大,全國范圍內都有涉及??梢哉f,馬拉松在人們生活中各個方面都已經(jīng)逐步滲透,開始成為一種時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城市馬拉松賽有著比較獨特的文化特點,對于城市宣傳和城市名片的打造,具有一系列的促進意義;該文簡要介紹了城市馬拉松賽的文化特點,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城市馬拉松賽文化特點城市宣傳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1.232
在人們的生活、城市發(fā)展以及社會和諧等諸多方面都開始滲透馬拉松活動;借助于馬拉松運動的開展,可以將運動健康生活理念給詮釋出來,可以將城市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建設給展示出來,城市人民的向心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增強,對于城市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
在全世界范圍內,各大田徑賽事都包括了馬拉松這個項目;而文中提到的城市馬拉松并不是某個賽事項目,而是城市舉辦的單項體育賽事,專業(yè)選手以及業(yè)余市民都可以參與過來,以便將本城市的優(yōu)勢資源給有效凸顯出來。馬拉松項目比較的特殊,并不能夠在限定的場地內開展,因此,它的賽場就是城市,舉辦的城市可以結合城市特點,來對馬拉松路線科學設計,通過運動的成功開展,將本城市的發(fā)展情況以及市民風貌展示給全世界。
相較于歐美國家和臨近的韓國日本,我國城市馬拉松賽發(fā)展速度并不快,只有較低的普及程度。在20世紀50年代,就在全國運動會中加入了馬拉松賽事項目,改革開放后獲得了較快發(fā)展。1981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一次國際馬拉松賽,有著重要意義;后面的十幾年中,開始斷斷續(xù)續(xù)的舉辦,如,大連國際馬拉松、杭州國際馬拉松等。當時城市馬拉松賽舉辦的目的是為了對人才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專業(yè)人才占據(jù)了較大的比例,有著較強的競技性。之后進行了深入改革,如,開始面對全社會、鼓勵業(yè)余選手參加等,這樣馬拉松賽才算走進了社會大眾中。我國一般將等級管理實施于馬拉松賽事中,根據(jù)高低順序,可以將其劃分為金牌賽、積分賽以及國際賽等,還有部分賽事是民間自發(fā)組織的。有著日趨多樣的形似和內容,包括情侶跑、兒童跑等,設置這樣的項目,可以促使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年齡段跑步愛好者的健身需求得到滿足。
3.1集中展示性
在舉辦城市馬拉松賽之前,會做足宣傳工作,一般宣傳周期有一年,配套活動有1個月,但是只有1天左右的比賽時間,在這一天內,有著最多的關注者和參與人員。在這不到1天的時間內,在42km長度的馬路上,舉辦城市需要將本城市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環(huán)境氣候等諸多方面展示給全國和全世界,涉及到了基礎設施、地理環(huán)境、文化素養(yǎng)等各個方面,因此,集中展示性是城市馬拉松賽的一大特點。要科學設計賽道,城市馬拉松賽的賽道是靈活的,結合城市發(fā)展需求,通過更改和優(yōu)化設計的賽道,將城市需要呈現(xiàn)的重點區(qū)域和組要環(huán)節(jié)等有效呈現(xiàn)出來,以便更好的展示城市。以近些年上海國際馬拉松為例,將浦東和浦西黃金地標賽道給有效串聯(lián)了起來,上海城市形象和現(xiàn)代氣息得到了有效展現(xiàn),還讓全世界領略了浦西身后的文化底蘊。
3.2廣泛參與性
每一次城市馬拉松的開展,都會有眾多和廣泛的參與人群,不管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群眾;年齡較大的可以達到90歲,年齡小的可以小到3歲;在國家級專業(yè)運動員的基礎上,大部分都是業(yè)余群眾;有的是家庭一起,有的是男女情侶,還有學校以及公司等團隊參加。在城市馬拉松賽事中,涉及到的參與者不分行業(yè)、不分年齡、不分種族和不分膚色,匯聚了八方四海的朋友。專業(yè)運動員在參賽者中,其實只占據(jù)了一個比較小的比例,業(yè)余選手能夠占到95%以上,因此,廣泛參與性是其重要特點。以近些年的鄭開國際馬拉松為例,從2007年開始舉辦,每一年參與人數(shù)都越來越高,說明馬拉松在社會中普及范圍越來越大。從2010年開始,我國城市馬拉松賽的舉辦場次逐漸增多,報名人數(shù)也不斷刷新記錄。此外,城市馬拉松賽也設置了多樣化的項目,在常見的全程半程基礎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短程,如,5km馬拉松、10km馬拉松等。
3.3同場競技性
馬拉松賽事有著眾多的參與人群,專業(yè)選手之間也可以互相競爭,業(yè)余的參賽群眾也能夠互相較量;任何一個城市馬拉松,都有百人以上,甚至還會達到萬人以上,在這么多的參與人數(shù)中,專業(yè)運動員始終存在其中,包括著名的馬拉松冠軍選手,雖然馬拉松賽事的主要參與者是大眾人群,但是高水平運動員的互相追逐依然不受影響,賽事的競技水平依然可以保證,依然會不斷刷新每個城市馬拉松賽事記錄。在2012年,卡麥斯 皮特用2小時07分的成績打破了賽事記錄,其用時比世界男子馬拉松記錄也僅僅慢了不到4min而已。我國馬拉松記錄也在這些城市馬拉松中逐漸被打破。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效激發(fā)了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將民眾競賽熱情給激發(fā)了出來,城市馬拉松賽將民主、自由、公平等理念給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將馬拉松精神給有效傳承了下去,同時,體育核心價值也得到了有效體現(xiàn)。
3.4高度整合性
資源整合能力是城市馬拉松賽所具備的,有著較大的難度,城市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參與進來;在組織競賽部門基礎上,交通、綠化景觀、媒體轉播、公路建設等都需要參與進來。如果用傘來形容城市馬拉松賽事,馬拉松賽為傘面,主辦方是傘柄,而各個部門則是傘骨,如果哪個傘骨無法發(fā)揮作用,就不能夠成功撐起傘面,因此,對于賽事主辦方來講,需要有機整合各個部門,服務于賽事的開展,方可以順利舉行馬拉松賽。因此,高度整合性也是城市馬拉松賽的一大特點,借助于組織協(xié)調措施的運用,來整合各個部門,以便提升馬拉松賽的效果。從賽事內部可以體現(xiàn)其高度整合性,涉及到諸多環(huán)節(jié),如,報名、裁判、賽道設計等,賽事外部的各個部門也需要整合,如交通部門、安保部門、旅游部門等等,將其有效集中起來,服務于賽事的開展,進而通過城市馬拉松賽的開展,將城市風貌、精神有效體現(xiàn)出來,促進城市的更好發(fā)展。
3.5社會文化融合性
在城市馬拉松賽的舉辦當中,各種距離的馬拉松賽跑是基礎內容,此外,還有諸多的配套活動存在,形成了一個整體,再加上市民的積極參與和慶祝,將其形成為一個盛大節(jié)日。馬拉松市長論壇、博拉會、體育文化節(jié)等都是其配套活動內容;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馬拉松賽除了作為一項盛大的賽事之外,更是作為體育活動而存在,代表了社會文化,展示了不斷挑戰(zhàn)和超越以及永不放棄的馬拉松精神,也培養(yǎng)了城市精神,有效傳播了城市文化,有機結合了體育運動和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因此,社會文化融合性是城市馬拉松賽的一大特點。在城市馬拉松賽的配套活動中,模式和形式都比較的靈活,舉辦城市結合自身情況,能夠自主設計,在常規(guī)活動的基礎上,也可以大力創(chuàng)新,突出亮點。如,在2011年舉辦的廈門國際馬拉松,就有著諸多形式的配套活動,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意精神,在2011年貫穿了馬拉松活動,如,圣火點燃儀式、城市攝影展、花車巡游、汽車越野賽等。該次將馬拉松和公共宣傳作為城市市長論壇的主題,論壇參與領導和嘉賓涉及到國內外20多個城市,將馬拉松方面的公共宣傳、品牌營銷等方面的經(jīng)驗和意見等積極交流了出來。廈門將一路,我們同行作為體育用品博覽會的主題,參展的廠商在國內外都極具影響力,不同廠商以及廠商和觀眾之間都進行了密切的交流。馬拉松賽事的運營模式是賽事為主,活動為輔,結合城市社會的各個方面來開展城市馬拉松賽,文化氣息十分濃厚,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漸滲透了馬拉松運動,將城市馬拉松賽的社會文化融合性給有機體現(xiàn)了出來。
綜上所述,進入到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數(shù)量在不斷增多,參與群體也不斷擴大,全國范圍內都有涉及??梢哉f,馬拉松在人們生活中各個方面都已經(jīng)逐步滲透,開始成為一種時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城市馬拉松具有獨特的文化特點,對于本地的城市旅游、餐飲服務以及交通運輸?shù)雀鱾€行業(yè)的發(fā)展,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城市節(jié)能環(huán)保工作的開展,也可以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因此,城市馬拉松賽在未來時間內,將會獲得更快的發(fā)展。
[1]祝良,黃亞玲.城市馬拉松賽文化特點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3(10):123-125.
[2]何世杰,徐小金.淺析蘭州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事對城市發(fā)展的影響[J].華人時刊旬刊,2014,5(18):66-68.
[3]李濤,黃山鷹,劉忠強.發(fā)展城市馬拉松提高城市影響力[J].體育時空,2015,4(19):77-79.
[4]李有強.近代上海城市馬拉松賽事發(fā)展史[J].體育文化導刊,2015,6(11):99-101.
G822.8
A
2095-2813(2015)11(a)-0232-02
①陜西省體育局2015年常規(guī)課題(編號15101)。
徐波(1978,10—),男,陜西子洲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競賽,體育教育。鄧超(1977—),男,陜西咸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競賽,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