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燕
[摘 要] 霍光是漢武帝臨終前托孤的顧命大臣,位高權重,其輔政以后出現(xiàn)了“昭宣中興”盛世,“公孫病已立”的讖言使劉病已名正言順的登上了帝王之位,此讖言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宣帝,它也深刻的影響了霍光的政治策略。霍光利用“公孫病已立”讖言來強化自己的輔政地位,成功的輔佐了昭宣兩代帝王,他在不同的時期對讖言給予了不同的態(tài)度,昭帝時的惡之,宣帝時用之,足以見到霍光政治謀略的才能,使其一直保持權傾朝野的權利。通過對“公孫病已立”讖言與霍光的政治行為關系的探究,以求為日后研究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霍光;“公孫病已立”讖言;態(tài)度;作用
[中圖分類號] G341 [文獻標識碼] B
一、問題的提出
兩漢時期,讖緯之學十分流行,《說文解字》中說:“讖,驗也,從言,讖聲?!?/p>
(對“公孫病已立”讖言問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是宋超,其著作是“霍氏之禍,萌于驂乘”發(fā)微—宣帝與霍氏家族關系探討[J].史學月刊2000年第五期.除此之外還有張小峰,其著作是“公孫病已立”讖言的出現(xiàn)與昭帝的統(tǒng)治局勢[J].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一期.都談到了對此讖言的理解)。從中可見讖言主要有兩種功能,一種是預言或征兆,另一種便是征兆或預言的應驗,而每一種讖言的出現(xiàn)都與當時的統(tǒng)治局勢和社會狀況有一定的關系。如昭帝元鳳三年,即公元前78年,“泰山萊蕪山南匈匈有數(shù)千人聲,民視之,有大石自立,……是時昌邑有枯社木臥復生,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2](P3153)而朝中大臣眭弘根據(jù)《春秋》來進行解釋,認為“石柳皆陰類,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岳,王者異姓告代之處,今大石自立江柳復起,非人類所為,此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2](P3153),眭弘托友人內官長賜來上此書,要求昭帝問擇天下賢人,禪讓君王的皇位,“時,昭帝幼,大將軍霍光秉政,惡之,下其書廷尉。奏賜、孟妄設妖言惑眾,大逆不道,皆伏誅?!盵2](P3154)霍光看到眭弘上書的讖言感到非常厭惡,將賜和眭弘全部斬殺。從這件事表面上看,此舉是鞏固昭帝統(tǒng)治,而實際上完全可能是霍光為了維護其輔政地位,加強自身權利的一種措施,此處必須要提到的是當時漢武帝臨終時語:“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臣人內牀下,受遺詔輔少主”[5](P2933)。當初霍光的權利是受到各位將軍制約的,可是后來上官桀父子、燕王旦、桑弘羊等人共同謀反而被霍光誅殺,大將軍霍光的權利也達到了頂峰,全部的軍政大全落入到了霍光的手里,位高權重的霍光每一次的政治行為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霍光對元鳳三年讖言在不同時期產(chǎn)生了不同的態(tài)度和相應的采取了不同的政治行為。雖然“有些學者”①對漢昭帝時期出現(xiàn)的“公孫病已立”讖言已有研究,不過與之相關的某些問題還留有繼續(xù)探討的余地。例如霍光因讖言斬殺眭弘的深層原因,“公孫病已立”讖言與霍光立劉病已為帝有無關系?是否對霍光立劉病已為帝起到一定的作用,鑒于這兩方面尚無專門論述,故本文做簡單的分析與論證。
二、霍光因讖言斬殺眭弘的深層原因探討
表面上看是因為當今昭帝仍在,要求昭帝退位另立新君此言確是大逆不道,觸動了昭帝的皇位,所以眭弘必死無疑,而作為權傾朝野的顧命大臣霍光為何又欲致他于死地呢?原因之一是他為保護昭帝的皇位而完成漢武帝臨終托孤的使命。當時讖言的輿論朝野上下盡知,朝中大臣人心不穩(wěn),不乏其人認為這是上天的旨意,要求改朝換代,才有如此離奇的現(xiàn)象,霍光作為首輔大臣必須要止住讖言的流傳,以防止昭帝的皇位受到威脅。原因之二則完全是霍光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而斬殺的眭弘。《漢書》中關于眭弘的記載很少,很難找到他為何冒死上書的真正原因,張小鋒學者認為是追隨戾太子的殘存勢力鼓動的結果。宋超學者也指出:“眭弘首次提出‘漢家堯后,有傳國之運的‘妖言,實際上與武帝晚年激烈動蕩的局勢息息相關?!盵3]《漢書》中記載:“始元元年五年春,夏陽男子張延年詣北闕,自詡衛(wèi)太子,誣罔,要斬?!盵4](P222)筆者也認為當時是有戾太子的殘存勢力,不然怎會當張延年冒充太子時出現(xiàn)如此的嘩然?而且元鳳三年出現(xiàn)的枯柳復生、大石自立、蟲食文字這樣的現(xiàn)象也不會引得如此多人觀看,更不會傳到眭弘的耳朵里。同理我們也可以解釋出為什么眭弘托友人冒死上書了,當時君弱臣強,所以百姓及大臣官員借此讖言表達了對霍光專權的不滿,也是讖言興起的前提條件,故有了“求賢賢人,禪以帝位”的上書,解釋一下此語便是當今的昭帝不夠賢能,無法獨立的治理國家,要求另立有賢能的人為國君,此語矛頭直指霍光專權,所以霍光欲將眭弘除之而后快。
三、讖言為霍光擁護宣帝上臺奠定了輿論基礎
霍光在從受托孤之遺命開始,總是借助于輿論鞏固其地位,如在廢昌邑王這件事上,僅僅登基了27天的劉賀卻有賄行淫亂,親近小人,賞賜無度等眾多罪名,不得不讓人心生懷疑?;艄獯蛑越缴琊橹氐钠鞄?,以“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6](P173)的名義將劉賀廢黜,當論到昌邑王是否有這種種罪行,史學上的學者大多認為劉賀的廢黜與霍光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昌邑王劉賀封賞昌邑屬官,支持昌邑外戚勢力干政,這一系列的舉動嚴重的威脅了霍光的權力,霍光為了維持自己權傾朝野的勢力所以必須清除劉賀這一障礙,將昌邑王的種種罪行一一列出,之后斬殺昌邑群眾二百余人,那么接下來該有誰來繼承皇位呢?這時多年前的讖言成為一個很好的輿論而存在,昭帝去世,昌邑王劉賀被廢,在漢武帝有限的子孫中挑選一位賢君是霍光的首要任務,霍光以“王本失道,先帝所不用的名義”拒絕了群臣力薦的劉胥,原因很簡單,劉胥此時已經(jīng)步入了壯年,這對霍光獨攬朝政的權力是一次極大地威脅,這時劉病已則是很好的人選,“昭帝起匹夫,則無輔助之者矣,此其所以始忌之而后卒立之與?”[6](P155)可見當時因劉病已來自于民間,朝中沒有其勢力支持,所以霍光仍然可以享有昭帝時的權利,而且昭帝元鳳三年出現(xiàn)的讖言為霍光決心立劉病已為帝起到了很重要的輿論作用。漢書載:“后五年,孝宣帝興于民間,即位,徵孟子為郎”。[2](P3154)此舉可謂是做得恰到好處,首先封眭弘的兒子為郎,則是宣帝對眭弘昭帝元鳳三年托友人冒死上書表示的感謝,其次,此事則是向世人宣布昭帝的登基完全是順應了天命,更加體現(xiàn)了君權神授的天命觀。第三,可以堵住極力推薦劉胥為帝的大臣們的口。當時霍光對徵孟子為郎也是十分認可的,否則不會同意宣帝的做法,因為宣帝的冊立在朝中是有反對者的,霍光又不能直接搬出讖言,因為當年是他斬殺的眭弘,而冊封眭弘的兒子,從側面的告訴人們讖言所說的“公孫病已立”正好暗指的是戾太子的孫子劉病已,為宣帝登基稱帝起到了很好輿論的作用,可以借此輿論讓劉病已登基,這樣既有利于順應天下民心,使天下黎民臣服,也有利于宣揚君權神授的君王的絕對權威,更有利于滿足自己權傾朝野的野心。可見此時的霍光對讖言不僅改變了態(tài)度,而且也借宣帝的手對讖言加以利用,足以看到他的政治才能。
霍光利用“公孫病已立”讖言來強化自己的輔政地位,成功的輔佐了昭宣兩代帝王,他在不同的時期對讖言給予了不同的態(tài)度,昭帝時的惡之,宣帝時用之,足以見到霍光政治謀略的才能,使其一直保持權傾朝野的權利??梢娮徰缘淖畲笫芤嬲邞撌腔艄猓俗徰栽谡训蹠r霍光利用它表達了自己對昭帝的忠心,也穩(wěn)定了民間戾太子的殘存勢力,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而到了宣帝時霍光同意立眭弘的兒子為郎,側面上表達了自己對讖言的認可,而且為宣帝的登基渲染了君權神授的色彩,從而打擊自己的敵對勢力,也使自己成為了擁護宣帝登基的功臣,宣帝登基后霍光便加官進爵,這也是對霍光的回報了。
[參 考 文 獻]
[1][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3:P51
[2][東漢]班固.漢書﹒眭孟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P3153-P3154
[3]宋超.“霍氏之禍,萌于驂乘”發(fā)微—宣帝與霍氏家族關系探討[J].史學月刊,2000(5)
[4][東漢]班固.漢書﹒昭帝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5:P222
[5][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P2933
[6]呂思勉.秦漢史[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3:P173-P155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