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金
(江門市新會區(qū)衛(wèi)生成人中等專業(yè)學校,廣東 江門 529100)
小組式反思討論法在中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黃紹金
(江門市新會區(qū)衛(wèi)生成人中等專業(yè)學校,廣東 江門 529100)
目的 探討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在中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校2012級護理專業(yè)學生105人,隨機分為實驗組(52人)和對照組(53人)。實驗組采用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結果 實驗組學生課程考核成績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或P<0.05);在提高學習主動性、促進知識理解和記憶、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探索質(zhì)疑精神、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培養(yǎng)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或P<0.05)。結論 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
外科護理學;反思討論法;評判性思維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是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的臨床護理課程。隨著護理學科的發(fā)展和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對護理人才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越來越高,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及良好操作技能、較高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的護理人才是各護理院校的重要任務。小組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的主題討論,學生自行得出結論;反思學習法是在學習過程中,回憶和評判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自己的思維過程、結果進行檢驗的過程。本研究將小組式反思討論法應用在我校2012級護理專業(yè)的外科護理學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將我校2012級護理專業(yè)兩個班共105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將1班(共52人,其中女生48人,男生4人)設為實驗組,2班(共53人,其中女生49人,男生4人)設為對照組。兩組學生的教材、教學內(nèi)容、課時、授課教師、考試方法相同。實驗前兩組學生性別、年齡、成績、評判性思維能力等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精選教材,合理分配課時
選擇規(guī)劃教材《外科護理》(第一版,主編:楊玉南、程文海),本課程共140學時(含實踐和見習),安排在第3~4學期授課。
2.2 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將實驗組學生以組為單位隨機分成6個小組,每組8~9人,每個小組選取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組長。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設計如下:(1)課前準備:開學時將教學大綱、授課進度、教學方法、案例資料、分組安排等材料下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熟悉流程。(2)小組式反思討論法教學過程:第一步:課前討論反思。授課前一周,教師向?qū)W生提供討論案例,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jù)案例及問題要求查找資料并進行組內(nèi)相互討論和反思,最后綜合、整理小組內(nèi)成員意見并解決相關問題。第二步:課中討論和反思。在理論授課時教師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的不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病例教學法、PBL教學法、合作學習法、角色扮演法等[1]。在授課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開放、民主的反思討論教學氛圍并考查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例如:李某,女,46歲,甲亢術后一天體溫升高,自感心悸,輕度咳嗽。查體:T:39°C,P:152次/分,BP:130/70 mmHg。提出問題:①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②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③如何進行護理?④該患者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⑤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和措施是什么?第三步:課后反思討論并撰寫反思日記。課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所學內(nèi)容再次進行反思討論并撰寫反思日記,撰寫反思日記的重點放在對自己獲取知識的過程、采用的學習方法以及收到效果的反思上。如通過學習,你對甲亢這一疾病有何新認識?教師教學過程中有哪些不足,你建議如何改進?你還存在什么疑問?第四步:教師評閱學生的反思日記并撰寫反思日記。評閱學生反思日記時,教師應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為得出結論所進行的分析、推理、判斷的過程,注意其采用的認知策略體現(xiàn)了怎樣的價值觀和人格特征,評價學生的能力情況,并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師評閱學生反思日記后結合教學情況撰寫反思日記,重點記錄教學活動背景、組織過程、效果、自己的感受、在教學活動中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等。
2.3 對照組教學方法
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4 教學質(zhì)量控制
授課前教研室開展集體備課,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內(nèi)容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制訂較完善的教學方案,并分別準備教學課件、教案和講義。授課期間由教學督導室人員不定期聽教師授課,評價教師是否嚴格執(zhí)行教學方案,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教師課后需寫教學總結并進行自我評價,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2.5 評價方法
2.5.1 外科護理學課程考核成績 期末理論考試試題包括主觀題(占40%)和客觀題(占60%),客觀題采用近幾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相關章節(jié)題目。兩班考試題、考試時間相同,主觀題評分標準和批改由同一教師負責。課程考核成績=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本次外科護理學課程考核成績指兩學期該課程考核成績的平均成績。
2.5.2 教學效果問卷調(diào)查 參考相關文獻[2-3]編制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問卷,問卷設9個條目,每個條目設“是”、“否”兩個選項。發(fā)放問卷共105份,收回有效問卷10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5.3 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價 采用彭美慈等[4]修訂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該量表共70個條目,包括尋求真相、思想開放、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7個維度,每個維度含10個條目,正向計分30條,負向計分40條。采用Likert 6分制計分,從“非常贊同”到“非常不贊同”依次定義為1~6分,各維度的得分范圍為10~60分,總得分范圍為70~420分。
2.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學生課程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課程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課程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P t人數(shù)52 53平均分81.03±5.20 75.64±6.344.76<0.01
3.2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n(%),人]
3.3 課程結束后兩組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比較(見表3)
表3 課程結束后兩組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3 課程結束后兩組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比較(±s,分)
維度 實驗組 對照組 t P尋求真相思想開放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認知成熟度35.90±4.31 38.26±3.42 44.97±5.06 42.86±4.85 42.46±5.42 43.96±4.80 39.46±4.02 34.24±4.02 36.96±3.06 42.18±4.52 40.68±4.32 40.06±4.94 41.24±5.32 37.24±5.32 2.04 2.05 2.97 2.43 2.37 2.75 2.41<0.05<0.05<0.01<0.05<0.05<0.01<0.05
4.1 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課前的小組討論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課中的反思討論等教學活動能將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進行比較和驗證,使所學內(nèi)容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能力;課后小組的反思討論、撰寫反思日記等,促使學生再次反思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偠灾?,課前、課中、課后的反思討論教學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促進知識的理解記憶、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P<0.05或P<0.01)。
4.2 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的主干課程,長期以來,該課程均存在課時不足的問題,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nèi)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各授課教師長期思考的問題。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反思討論,最大限度地進行深層次學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和運用所學知識,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課程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4.3 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護理專業(yè)的評判性思維是對護理問題進行的有目的、有意義的自我調(diào)控性判斷、反思、推理及決策的過程[5],是現(xiàn)代護士必備的工作思維技能。小組式反思討論法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了從過程中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各種觀點的沖擊、碰撞、分享中,不斷修正自我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特別是通過小組的反思討論、撰寫反思日記等,促使學生再次反思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思辨能力。這個過程不是思維過程的簡單重復,而是在自我質(zhì)疑的過程中,學生對新舊知識做出自我判斷、自我反饋,用問題去驗證理論知識,使認知結構不斷完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尋求真相、分析能力等維度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
4.4 小組式反思討論教學法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發(fā)展
在實施該教學法的過程中,通過小組的反思討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頻繁進行相互交流,從而促進了師生、學生之間共同發(fā)展。課后教師評閱學生的反思日記,并自己撰寫反思日記,使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地回顧、思考、研究,最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yè)化水平,而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反過來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1]胡霄竹,陳瑜.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1):94-96.
[2]周薇,周琦,馬秋平,等.反思性教學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1):283-284.
[3]李惠萍,吳衛(wèi)琴,楊婭娟.反思討論法在外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6):64-66.
[4]彭美慈,汪國成,陳基樂,等.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44-647.
[5]萬衡,李小明,胡檸杉,等.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方法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3):411-413.
G424.1
B
1671-1246(2015)14-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