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黨金,謝 晶,趙興元,李江凌,葉勇剛,王秋實,于吉鋒,劉火史鐵,王建元
(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成都 610066;2.涼山半細毛羊原種場)
奶牛源壞死梭桿菌制劑預防綿羊腐蹄病試驗
廖黨金1,謝 晶1,趙興元2,李江凌1,葉勇剛1,王秋實1,于吉鋒1,劉火史鐵2,王建元2
(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成都 610066;2.涼山半細毛羊原種場)
為預防綿羊腐蹄病,從荷斯坦牛腐蹄病病例中分離壞死梭桿菌并制成制劑。將480只1~5歲的綿羊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80只,試驗組每只羊頸部側面皮下注射壞死梭桿菌制劑5 mL,對照組不注射,試驗組綿羊12個月后再注射1次,觀察并記錄第1次和第2次注射后兩組羊腐蹄病發(fā)病情況。結果表明:試驗前兩組羊腐蹄病發(fā)病率分別為44.58%和40.42%,第1次注射壞死梭桿菌制劑后1年內兩組羊的發(fā)病率分別為1.25%和42.92%,第2次注射后1年內兩組羊的發(fā)病率分別為0.08%和46.25%。結果提示奶牛源壞死梭桿菌制劑預防綿羊腐蹄病效果顯著。
壞死梭桿菌;綿羊;腐蹄??;預防
腐蹄病是牛和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奶牛場肢蹄病的發(fā)病率僅次于乳房炎[1],我國每年因腐蹄病被迫淘汰的奶牛占淘汰總數的15%~30%,給奶牛業(yè)造成經濟損失達2 250萬元[2-5]。羊腐蹄病主要發(fā)生于飼養(yǎng)密度較大的羊場。據報道[6-7],該病在云南的發(fā)病率5%~10%,沈陽發(fā)病率40.6%,甘肅發(fā)病率46.5%。羊腐蹄病的預防和治療常采用1%~2%濃度的硫酸銅溶液浸泡奶?;蜓蛱悴浚瑢︻A防羊腐蹄病有較好效果。羊發(fā)生腐蹄病后,根據病變部位是否化膿而確定治療方法,對未化膿且僅出現紅、腫、熱痛癥狀的病例采用局部涂魚石脂軟膏及注射抗生素等;對化膿病例采用外科方法開放性排膿,然后沖洗,或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抗生素治療,但一般需要多次治療,費時費力且成本較高。
引起奶牛和羊腐蹄病的因素較多,如遺傳、營養(yǎng)、環(huán)境衛(wèi)生、飼養(yǎng)管理等,如不按時修蹄或修蹄不正確、牧場或圈舍地面有尖銳物或帶刺植物等,導致奶?;蜓虻奶悴繐p傷而感染病原菌,一般為同時感染多種病原菌,如在黑龍江奶牛腐蹄病病例中分離到壞死梭桿菌、鏈球菌、大腸埃希氏桿菌、沙門氏菌、糞彎曲桿菌、化膿棒狀桿菌、梭菌、酵母菌和不同的球菌等[8],在遼寧某奶牛場分離到壞死梭桿菌[9],在四川分離到大腸桿菌、壞死梭桿菌、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等[10]。筆者等嘗試將壞死梭桿菌制成制劑來預防綿羊腐蹄病,現將試驗情況報告如下。
1.1 壞死梭桿菌制劑的制備
采集奶牛場荷斯坦牛腐蹄病病料,厭氧條件保存并帶回實驗室。壞死梭桿菌的培養(yǎng)、分離、鑒定等參照文獻方法[10-11]。將分離的壞死梭桿菌在腦心浸液培養(yǎng)基中厭氧培養(yǎng),然后在培養(yǎng)液中加入適量甲醛等制成制劑,經測定其溶液內的壞死梭桿菌被滅活。
1.2 試驗動物
在某綿羊場選擇480只1~5歲羊,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40只,在試驗期內按常規(guī)方法飼養(yǎng)。
1.3 注射方法
第1年5月份,試驗組每只羊頸部側面皮下一次注射壞死梭桿菌制劑5 mL,第2年5月份按相同方法注射第2次。對照組均不注射該制劑。
1.4 腐蹄病發(fā)病率統(tǒng)計及臨床觀察
查閱480只綿羊試驗前1年內腐蹄病的發(fā)病記錄,確定其發(fā)病率。注射后觀察并記錄各組羊只的臨床反應和注射部位變化情況,1年內患2次或2次以上腐蹄病者,即計為1只患病羊。
2.1 試驗前羊腐蹄病發(fā)病率
根據試驗前1年的病例記錄,480只參試綿羊中有204只患腐蹄病,發(fā)病率42.5%,且有47只在1年內重復發(fā)病2~3次。其中,試驗組共有患病羊107只,發(fā)病率44.58%;對照組共有患病羊97只,發(fā)病率40.42%,見表1。
表1 壞死梭桿菌制劑預防羊腐蹄病效果
2.2 注射壞死梭桿菌制劑后羊腐蹄病發(fā)病率
試驗組第1次注射壞死梭桿菌制劑后有3只羊患腐蹄病,且均發(fā)病1次,發(fā)病率1.25%;對照組有103只患腐蹄病,發(fā)病率42.92%,其中17只羊重復發(fā)病2次,5只羊重復發(fā)病3次。試驗組第2次注射該制劑后有2只羊患腐蹄病,且均發(fā)病1次,發(fā)病率0.08%;對照組有111只患腐蹄病,發(fā)病率46.25%,其中14只羊重復發(fā)病2次,6只羊重復發(fā)病3次,見表1。
2.3 臨床觀察
試驗組第1次注射壞死梭桿菌制劑后,240只試驗羊注射部位皮下均出現小拇指至雞蛋大小包塊,注射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內分別有10.41%、36.67%、82.08%的注射羊包塊消失,6個月后,未消失的包塊在羊注射部位皮下形成小拇指大小的硬結節(jié),未觀察到其對羊采食、活動等行為有明顯影響。除此之外,該制劑對試驗動物無不良影響。
首次注射壞死梭桿菌制劑后1年內,試驗組羊腐蹄病發(fā)病率比試驗前降低43.33個百分點,對照組則比試驗前一年增加2.5個百分點。第2次注射該制劑后1年內,試驗組羊腐蹄病發(fā)病率比試驗前降低44.50個百分點,比首次注射后降低1.17個百分點,對照組則比試驗前增加5.83個百分點,比首次注射后增加3.33個百分點。表明注射該制劑后試驗組預防腐蹄病效果顯著,但該制劑預防綿羊腐蹄病的具體病原及其預防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奶牛腐蹄病一般為多種病原感染[9,12],羊腐蹄病也是多種病原[13-15]。本試驗采用奶牛源壞死梭桿菌制劑預防綿羊腐蹄病的效果顯著,這與采用奶牛源主要病原的大白兔高免血清治療綿羊腐蹄病的效果一致。表明壞死梭桿菌可能也是綿羊腐蹄病的主要致病菌,當預防感染壞死梭桿菌后,綿羊可通過自身抵抗力來抑制其他腐蹄病的病原感染;也有可能綿羊壞死梭桿菌與其他病原有交叉保護或其他作用等,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本試驗之前,該羊場預防綿羊腐蹄病一般在高發(fā)季節(jié)用硫酸銅溶液浴蹄來降低發(fā)病率,但在一些養(yǎng)羊場發(fā)病率仍然較高。多數羊腐蹄病病例一次治療很難治愈,一般需要多次治療且易重復患?。?6-17],本方法經一次注射即取得了較好預防效果,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
[1] 張召輝,安代志.奶牛肢蹄病的營養(yǎng)調控[J].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2003(11):20-21.
[2] 鄒靜.西昌市奶牛腐蹄病的診治[J].畜禽業(yè),2010(10):82-84.
[3] 白喜云,李躍明.奶牛腐蹄病的預防與治療[J].吉林畜牧獸醫(yī),2005(11):27-28.
[4] 苑建軍,李金寶.奶牛肢蹄病的影響因素與預防措施[J].浙江畜牧獸醫(yī),2002(2):31.
[5] 廖黨金,汪明,謝晶,等.四川省荷斯坦奶牛疾病調查分析[J].中國奶牛,2010(2):35-36.
[6] 徐慶偉.羊腐蹄病的治療[J].云南農業(yè),2004(6):16.
[7] 智戰(zhàn)術,孫秀榮.小尾寒羊“腐蹄病”的診治[J].新農業(yè),1994(11):31.
[8] 孫玉國.奶牛腐蹄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與生物特性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07.
[9] 李林,董婧,董家耕,等.奶牛腐蹄病致病菌的分離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畜牧與獸醫(yī),2012(S2):161-165.
[10]廖黨金,謝晶,曹冶,等.新藥物對奶牛感染性蹄病動物模型臨床療效試驗[J].中國奶牛,2012(19):34-36.
[11]謝晶,廖黨金,葉勇剛,等.壞死梭桿菌QL03株綿羊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免疫保護性試驗[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2,32(5):50-52.
[12]謝晶,廖黨金,汪明,等.四川奶牛腐蹄病主要病原菌調查[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3(4):37-39.
[13]Hindmarsh F,Fraser J.Serogroups ofBacteroides nodosus isolated from ovine footrot in Britain[J].Vet Rec,1985,116:187-188.
[14]KatzME,Strugnell R A,Rood J I.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a genomic region associated with virulence in Dichelobacter nodosus[J]. Infect Immun,1992,60:4586-4592.
[15]Sanjeev Kumar Narayanan,Nagaraja T G,Chengappa M M,et al. Cloning,sequencing,and expression of the Leukotoxin gene from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J].Infection and Immunity,2001,69(9):5447-5455,
[16]楊富成,劉海萍.甲醛配合硫酸銅防治綿羊腐蹄?。跩].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2005(3):56-57.
[17]敖禮林,宋小平,余定棣,等.羊腐蹄病的防治[J].科學種養(yǎng),2006(8):47-48.
S826.7
A
2095-3887(2015)06-0045-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6.014
2015-07-21
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NZ0035,2014NZ0032);國家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014A06);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專項資金(SASA2013A0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D12B03);現代農業(yè)奶牛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資助(CARS-37)
廖黨金(1956-),男,研究員。研究方向:生物技術與獸醫(yī)寄生蟲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