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郭 晟 劉存平 賴 嘯
先進的CAD/CAE/CAM 集成軟件在現代企業(yè)生產中已得到廣泛應用,應用CAM 技術能大大縮短模具產品制造周期,提高其精度與質量,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從而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
圖1 型腔零件二維工程圖
如圖1 所示,零件為模具型腔,為單件、小批量生產,其材料為CrWMn,為低合金工具鋼,建議選用硬質合金刀具;制件外形為150mm×125mm×20mm,毛坯為170mm×145mm×40mm,要加工的部位有上下表面、四周側面、內腔與6 個孔(含螺紋),上下表面有平行度要求。上下表面與四周側面采用3D 平面銑,上下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0.8,安排有粗加工與精加工;粗加工選擇Ф63 的刀片鑲嵌式盤形面銑刀,精加工選擇Ф8 通用硬質合金立銑刀。
四個側面的表面粗糙度為一般要求,粗、精加工合并進行,根據輪廓去除材料余量尺寸,選擇Ф8 通用硬質合金立銑刀進行加工。
內腔曲面是由多個曲面組成的,型腔內腔表面精度要求為Ra=0.4,須安排粗加工、半精加工與精加工,以3 軸銑中的型腔銑開粗,以固定軸輪廓銑進行半精加工,最后以區(qū)域輪廓銑實現型腔內腔的精加工,均采用高速銑削加工,粗加工選擇Ф8 硬質合金立銑刀,半精加工選擇Ф8 硬質合金球頭銑刀,精加工選擇Ф5 硬質合金球頭銑刀。
因孔系位置精度要求較高,先安排有鉗工劃線,在數控機床上安排有所有孔的中心定心鉆,然后安排有不同孔徑的鉆削加工。定心鉆選擇Ф2 的中心鉆刀,其余根據孔徑選擇有Ф4、Ф8、Ф10.8 的麻花鉆刀(其中Ф10.8 的麻花鉆是用來鉆M12 的螺紋底孔)。
NX CAM 是UG 軟件的計算機輔助制造模塊,其功能強大,可以實現對復雜零件和特殊零件的加工,此編程工具易于使用。NX CAM 已成為現代相關企業(yè)和工程師的首選。
進入NX8.0 CAM 模塊,初始化加工環(huán)境,先建立型腔三維模型與毛坯,根據前述的工藝分析進行刀具組的創(chuàng)建,按NX/CAM 的通用過程創(chuàng)建幾何體,定義加工坐標系,進行部件與毛壞的定義。按不同的加工要求,分別設置相應的加工方法。
(一)創(chuàng)建上表面3D 平面銑工序。平面銑(planar milling)主要用于平面輪廓、平面區(qū)域或平面孤島的一種銑削方式。它通過逐層切削工件來創(chuàng)建刀具路徑,可用于零件的粗、精加工。
1.創(chuàng)建上表面粗加工平面銑工序。通過單擊工具條上的圖標,在出現的“創(chuàng)建工序”對話框中選【類型】為【mill_planar】,【子類型】為【FACE-MILLING】,并按加工方案選用刀具與加工方法,點擊“確定”,在出現的【面銑】對話框中以“曲線/邊”模式選擇毛坯上表面的4 條邊完成邊界幾何體的設置,在【機床控制】下分別進行“開始刀軌事件”和“結束刀軌事件”的相應設置。同時設【切削方式】為(往復走刀),行距為刀具直徑的75%,按工藝安排表中的參數分別進行“進給率和速度”等參數設置,然后點擊“生成刀具軌跡”圖標,生成刀軌,完成上表面的粗加工工序的創(chuàng)建。
2.創(chuàng)建上表面精加工工序。與上述創(chuàng)建上表面的粗加工工序方法類似進行設置,但要選用不同的刀具和加工方法,同時要在“進給率與速度”中將“主軸轉速”更改為2000。由于是精加工,在刀軌設置時將行距優(yōu)化為刀具直徑的50%,得到的精加工型腔上表面刀軌。
(二)創(chuàng)建四個側面3D 平面銑工序。四個側面的加工沒有分粗、精加工,而是一步到位。選【類型】為【mill_planar】,【子類型】為【PLANAR-MILL】,其余如同上表面加工工序方法類似設置,以【曲線/邊】模式定義部件與毛坯邊界,以“指定底面”進行加工底面設置。在“切削層”對話框中設置“每刀深度”為4,與前述方法類似,分別完成“進給率和速度”與“機床控制”欄下的相應設置與刀軌設置,然后點擊“生成刀具軌跡”圖標,生成刀軌。
(三)型腔的內腔加工。型腔的內腔是成型塑件產品的工作面,表面質量要求較高,在這里采用型腔銑開粗、固定軸輪廓銑半精加工、區(qū)域銑精加工三步完成其加工。
1.創(chuàng)建內腔的型腔銑粗加工工序。型腔銑主要用于加工型腔或型芯,屬多層切削,可以加工側壁與底面不垂直的工件。通過【插入】/【工序】,在“創(chuàng)建工序”對話框中選類型為“mill_contour”,“子類型”為“”,由加工工藝方案選用相應的刀具、加工方法、“進給率和速度”等參數設置。驅動方法對刀軌的影響較大,在UG 軟件中對數控加工提供了多種類型的驅動方法,驅動方法的選擇與被加工零件表面的形狀及其復雜程度有關,本型腔銑粗加工以“邊界”驅動方式。選擇好切削區(qū)域,生成刀軌。
2.創(chuàng)建內腔的固定軸輪廓銑半精加工工序。固定軸輪廓銑是三坐標聯動加工,主要用來加工自由曲面等特征,如模具等,刀具沿復雜曲面輪廓運動,適用于半精加工與精加工。在“mill_contour”類型下選子類型“FIXED-CONTOUR”,進入“固定軸輪廓銑”,選“邊界”驅動。邊界驅動方式可指定以邊界或環(huán)路來定義切削區(qū)域,其刀具路徑沿著復雜的曲面輪廓而產生。點圖標工具,選內腔邊緣為“驅動幾何體”。與前述方法類似,分別完成“進給率和速度”(“主軸轉速”輸15000RPM)、“機床控制”欄及刀軌的相應設置,然后點擊“生成刀具軌跡”圖標,生成刀軌。根據加工的弧面形狀,選用球刀進行半精加工,主軸轉速達6000RPM,從模擬仿真的結果來看,得到的刀軌較優(yōu)。
3.創(chuàng)建內腔輪廓曲面區(qū)域銑精加工工序。輪廓銑是三坐標聯動加工,常用于精加工,主要用來加工模具的自由曲面等特征。模具型腔的內腔表面的精加工采用曲面區(qū)域銑,類型為MILL-CONTOUR,子類型為“CONTOUR_AREA”,刀具為B5 球頭銑刀。在“驅動設置”中將“切削模式”設置為“跟隨周邊”。由于是精加工,將“步距”設為刀具平直百分比的30%,部件的內公差及外公差均設為O。選內腔所有曲面為切削區(qū)域,并與前述方法類似,分別完成“進給率和速度”(“主軸轉速”輸20000RPM)、“機床控制”欄及刀軌的相應設置,然后點擊“生成刀具軌跡”圖標,生成刀軌。
4.創(chuàng)建型腔的孔系加工工序。為保證孔系定位精度,先對所有孔統一安排了一道中心鉆工序。在“創(chuàng)建刀具”對話框通過改變“類型”為“DRILL”,“子類型”選擇“SPOTDRILLINGTOOL”,創(chuàng)建中心鉆刀。進入“定心鉆”對話框后進行循環(huán)類型的設置、各孔的選擇及各循環(huán)參數的設置,然后生成所有孔的中心鉆刀軌。進行所有工序的刀軌生成(如圖2a所示)及動態(tài)仿真驗證(如圖2b 所示)。
圖2 a 所有加工刀軌
圖2 b 所有加工刀軌動態(tài)仿真驗證效果
(四)后處理。作為NXCAM 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后置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將NX CAM 軟件生成的加工刀位軌跡源文件轉成數控機床可接受的代碼(NC)文件。型腔產品的加工刀軌生成后通過3D 模擬,驗證其不存在打刀、過切等情況,并且刀軌路徑是較優(yōu)化的,則可以點,進行后置處理,生成數控加工程序單,得到可用于實際生產的程序。
UGNX 軟件CAD/CAM 功能具有較完美的結合,在零件編程設計的過程中可以人機對話,隨時修改模型,并對結果進行實際工況的加工刀軌仿真,由過程仿真,可以對打刀、過切、加工不到位等不良現象進行監(jiān)控,保證了加工質量。
[1]趙靈,趙海峰.模具CAD/CAM(UG)[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3
[2]李華川,楊浩佩,蘇茜.基于UG 的典型注塑模仁數控編程方法研究[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4
[3]李軍.模具CAD/CAM(基于UGNX 的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8
[4]李超.五軸數控加工程序設計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9
[5]郭晟,袁永富.異形面型芯數控加工與仿真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4
[6]黃志榮,丁仕燕.UGNX 在醫(yī)用手柄數控加工中的應用[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1
[7]郭晟,陽彥雄,劉勇,賴嘯.NX8.0 在殼體模具型腔設計與數控加工中的應用[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