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躍
(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 110034)
?
基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發(fā)展趨勢研究
洪 躍
(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 110034)
介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概況及最新學科服務特色案例,引入新加坡學科服務前沿發(fā)展理念,介紹的特色案例包括學科服務工作框架、學科服務宣傳營銷、深化拓展學科館藏建設服務、融入科研的支撐服務、嵌入教學的合作服務。最后基于南理工模式,對研究型圖書館學科館員新角色定位、學科服務發(fā)展趨勢和能力可持續(xù)提升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 學科服務 學科館員 國外案例研究
在各種新信息技術、媒體技術與圖書館快速融合的大環(huán)境下,研究型圖書館也呈現(xiàn)出新的歷史使命和存在價值,這種新局面顯著體現(xiàn)在圖書館學科服務中。學科服務作為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的招牌,展現(xiàn)了圖書館對外服務的風貌,其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學科服務方式和內容都呈現(xiàn)出嶄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
學科服務自引入國內以來,已經經過了十六年的發(fā)展歷程,但很多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還停留在以學科資源建設、咨詢、培訓、院系聯(lián)絡為主的傳統(tǒng)層面上,其間,多位圖書館學專家先后提出過學科館員2.0、學科館員3.0的概念,試圖重新定位學科館員角色,明晰服務職責,宏觀上指出學科服務未來發(fā)展趨勢,但在實踐中如何擴展服務范疇,突破發(fā)展瓶頸,依然成為國內圖書館界研究的難點和熱點。
2014年5月筆者有幸參加了第一期海外學科化服務館員培訓班,赴新加坡參加為期7天的學習交流,特別參觀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感受到其在學科服務方面的各種創(chuàng)新之舉,本文將以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的最新學科服務發(fā)展模式為例,深入研究學科服務前沿發(fā)展趨勢,以期為國內學科服務的拓展與完善提供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英文名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縮寫為NTU,簡稱“南大”,新加坡政府建立的頂尖大學,是一所享譽國際,位列全球大學50強的高等教育學府,是典型的科研密集型高等學府,其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優(yōu)勢。南大設有工、理、商、文四大學院,下設12所學院。擁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2500名教師與科研人員,2萬多名本科生,8700名研究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ies,以下簡稱NTUL,是亞洲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圖書館。NTUL擁有8個分館,專業(yè)學科館員35名,館藏印本資源總量80萬種,每年新增近5.2萬本,高質量視聽資源3.9萬件,訂閱221個覆蓋所有學科的數(shù)據(jù)庫資源和5.7萬種電子期刊,51.5萬種電子圖書,詳情可參考其網(wǎng)站(http://www.ntu.edu.sg/library)。
NTUL共有專業(yè)學科館員35名,并實行“雙角色”制度,即每位學科館員除服務一個專業(yè)學科外,還要兼職從事一項圖書館其他工作,如資源建設、技術維護、宣傳營銷、學術交流、系統(tǒng)開發(fā)等。
NTUL每個學科分館都設有一位學科服務主管,同時每個大學科下的子學科都分設一名專業(yè)學科館員。如藝術、設計與媒體分館除設有一位主管外,其下的藝術歷史、設計、媒體藝術三個子學科也各安排一名專業(yè)學科館員負責。與國內只是籠統(tǒng)的服務某一個甚至多個對口學院不同,NTUL的學科館員是真正服務于學科而非學院,這樣能有效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
在圖書館網(wǎng)站的學科館員欄目里,每位學科館員簡介頁中都放置有充滿陽光笑容的個人生活照片,此外還詳細列出個人簡介、聯(lián)系方式、學科館員職責、工作經歷、研究領域、學術成果列表、學科專題網(wǎng)站等內容,充分揭示出學科館員的個人情況,展現(xiàn)了學科館員的良好形象,讓用戶對學科館員的工作能力有進一步的了解,間接建立了信任關系。而與國內總是略有顧慮的只留了學科館員名字、郵箱、電話信息相比,NTUL的做法非常值得國內借鑒。
NTUL學科服務的宗旨就是增加與用戶的互動。在用戶與圖書館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梁,真正嵌入與融入用戶的特定學科環(huán)境中,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服務;及時預測與反饋用戶的需求,竭盡所能實現(xiàn)一個學科館員只服務相對較小的用戶工作群體。
立足眼下信息環(huán)境的變革趨勢,NTUL也開始逐漸深化和擴充服務范疇,包括嵌入教學與科研的支撐服務、對學術出版與傳播的支持、文獻計量服務、開放獲取與機構知識庫建設、科學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管理等。為了保障服務質量,也一直加強對學科館員自身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包括制定學科館員工作框架、素質提升資助計劃等。
3.1 學科服務工作框架
對學科館員工作績效的考評及服務質量的評價一直是業(yè)內熱議的難題,NTUL則通過設計《學科館員工作框架》來闡明學科館員應需具備哪些專業(yè)知識領域、被期望達到的專業(yè)水平、如何取得與保持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從而間接對學科館員進行績效督導與考評,提升了整個學科團隊的服務能力與水平,為學科館員個人及團隊發(fā)展明晰方向,更是新入職學科館員的必備指南。該框架定義的不是具體的工作內容和項目而是學科館員從事學科服務工作需要具備的知識范圍、服務能力和工作信心,圖書館對其從事學科服務工作的期望和建議。工作框架定義的指標期望水平分為四級。具體見表1[1]
表1 《學科館員工作框架》期望等級
該框架分為資源知識領域、學科知識領域、研究環(huán)境與趨勢、高等教育環(huán)境與趨勢、教育教學指導、圖書館業(yè)務、常識七個領域。每個領域還細分二級指標、對應的期望等級和建議和技巧提示說明。以研究環(huán)境與趨勢為例。見表2[2]
表2 《學科館員工作框架》部分內容
在《學科服務工作框架》中還給出了學科館員達到這些水平可以通過哪些學習途徑實現(xiàn)。如學習工具/培訓活動項就包括行業(yè)講座、學術研討會、網(wǎng)絡研討會、期刊目錄、MOOCS、播客、Twitter、用戶參與設計PD session等。
3.2 學科服務宣傳營銷
宣傳營銷是提高圖書館美譽度和認知度的重要舉措?,F(xiàn)代圖書館地位的喪失與讀者群體的日漸流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宣傳營銷的失敗。[2]隨著國際圖聯(lián)成立管理與市場營銷委員會,并設立國際圖聯(lián)營銷獎。圖書館營銷逐漸得到圖書館界的高度重視。
3.2.1 成立宣傳推廣部
NTUL在2006年專門增設了宣傳推廣部,負責分析用戶需求特點和使用行為習慣,系統(tǒng)策劃、制定和執(zhí)行各種宣傳營銷活動。創(chuàng)意設計活動宣傳產品,如設計卡通形象的玩偶折紙宣傳品,繪有商業(yè)學科專家漫畫頭像的個人簡介與學術成果的宣傳展板,精美手繪書簽和各種想象豐富,視覺沖擊力強的宣傳品與指示圖標等。通過社交媒體推廣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如建立展覽博客,按照時間、學科和參展商,匯總歷屆圖書館舉辦與承辦的各展覽活動信息與作品照片,并實時發(fā)布和預告最新展覽信息等。
3.2.2 培養(yǎng)營銷素養(yǎng)
NTUL非常重視對學科館員營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宣傳推廣部的培訓及各種學習途徑將營銷的理念深刻植入每位學科館員意識中,培養(yǎng)他們學會利用最新的傳媒技術和營銷手段,熟練應用在圖書館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從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科服務的品質。在NTUL每位學科館員都具有較強的營銷意識,善于聯(lián)合數(shù)據(jù)庫商、學生社團、出版社、書局、社區(qū)等合作伙伴開展各種活動,如邀請學院知名教授或交通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林雙吉、報業(yè)控股英文馬來文報集團總編輯張業(yè)成等社會名人做專題報告;[3]舉辦學科館員與新生茶話聯(lián)誼會;利用圖書館物理空間展出學生作品及承辦各類型展覽等。同時,每位學科館員都會熟練應用至少一款圖片處理軟件,自制一些與學科服務相關的宣傳品,如送給新教工的宣傳折頁與書簽;會使用WordPress免費內容管理系統(tǒng)軟件,建立與學科服務相關的博客平臺等。
3.2.3 學科外展服務
NTUL將學科館員與學院師生開展的宣傳、聯(lián)絡與互動統(tǒng)稱為“Outreach”?!癘utreach”一詞原意為延伸、拓展、擴大服務的意思。應用在圖書館學科服務中表示圖書館學科館員積極主動與用戶互動,宣傳與營銷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延伸與拓展學科服務內容和范圍,深化服務內涵。特別會利用社交媒體等新媒介宣傳手段來延展學科服務,通過利用包括Facebook、YouTube、Blogs等社交媒體,與用戶建立強大的互動社群,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更多參與和關注圖書館的相關服務,同時幫助用戶高效利用多種社交媒體來開展學習、生活和科研工作。如在YouTube上發(fā)布關于圖書館各項活動的錄像視頻、宣傳圖書館的微電影和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教學課程視頻等。
3.3 學科數(shù)字化館藏建設
早年學科館員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參與紙本書刊的采選與剔除工作,隨著近幾年,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與電子資源的迅猛發(fā)展,學科館員開始逐漸參與數(shù)字資源館藏建設工作,包括學科采購費的管理與分配、訂購協(xié)議談判、試用數(shù)據(jù)庫評估、數(shù)字化資源利用率評估、紙本資源數(shù)字化、學科數(shù)字館藏資源建設、機構知識庫建設、科學數(shù)據(jù)管理等,學科館員參與館藏建設內容在不斷深化與拓展。
3.3.1 “Pay-Per-Use”電子書訂購模式
隨著電子閱讀模式逐漸形成主流,高校圖書館購買電子資源與紙本資源的經費比例也在不斷調整。NTUL推行“電子化”政策,大幅增長電子資源的訂購,電子資源與紙本資源的經費比例已經得到77%:23%,僅2010-2011學年,新購電子書就比前一年增長62.5%。[4]NTUL從2011年開始使用EBL(Electronic Book Library)電子書服務,該服務基于用戶驅動的電子圖書訂購模式,以“用多少付多少”(pay-per-use)來最終進行購買結算。用戶通過書目系統(tǒng)檢索并允許免費閱讀圖書5分鐘,每本書提供1天和7天兩種下載(圖書館支付租賃費)閱讀全文服務。如果每本書累計租賃費超過50美元,或這本書被下載借閱超過5次,都會觸發(fā)購買整本電子書的行為。每位用戶在下載借閱圖書時也需要填寫一份表格,寫明閱讀此書的緣由及留下聯(lián)系方式,學科館員來判斷是否購買相應紙本圖書還是購買此書的電子閱讀權限供短期下載。用戶行為驅動和學科館員部分干預相結合的這種訂購模式既基于用戶需求的牽引,又充分發(fā)揮學科館員的專業(yè)指導作用,是相對合理又行之有效的訂購模式。
3.3.2 機構知識典藏庫DR-NTU
早期學科館員的主要工作職責之一就是傳統(tǒng)館藏資源建設。隨著更多特色資源數(shù)字化進程的迅猛發(fā)展,學科館員的角色也不斷延伸和拓展,參與學科館藏資源建設的工作模式、內容和流程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2002年國際上興起的機構知識庫的建設,學科館員更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05年,NTUL開發(fā)了數(shù)字化成果存儲與交流知識庫(Digital Repository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簡稱DR-NTU)即南大機構知識典藏庫。收集學校師生出版的圖書與圖書章節(jié)、案例研究、評論文章、會議論文、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海報、工作報告等文獻。[5]為了推進機構知識庫的建立與成果收集,特成立了學術交流組,由一位副館長和幾位學科館員組成,全面推進工作開展。學科館員專門負責與大學管理層接洽相關事宜,與各院系聯(lián)絡收集學術文獻,與出版商聯(lián)絡厘清版權事宜、向師生宣傳開放獲取與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知識,指導如何在開放獲取刊物中發(fā)表論文,宣傳自助提交學術成果流程等重要工作。
2009年將DR-NTU與學校研究信息管理系統(tǒng)(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RIMS)整合,方便科研人員在提交全年研究成果目錄時,同時提交電子全文到DR-NTU中,并從校方角度宣布實施了“義務性開放獲取”政策,強制要求全校師生將其學術成果提交到DR-NTU供開放獲取。提交到機構庫里的出版物將獲得永久URL,以便師生以鏈接的方式進行閱讀全文的轉發(fā)與分享,擴大學術傳播與影響力。同時,出版物會被永久存檔,使師生可以隨時隨地地提取,不用因自存丟失而苦惱。存入機構庫里的文檔也非常容易被谷歌等學術搜索引擎檢索到,從而提高NTU師生學術成果的被引用和下載的次數(shù)。
3.3.3 數(shù)字化項目
NTUL積極進行數(shù)字化項目(NTU Digital Projects),將NTU教師與研究人員的研究進行數(shù)字化展現(xiàn),以供全球讀者發(fā)現(xiàn)和利用這些有價值的學術文獻,同時提升NTU的學術影響力,主要包括兩類:數(shù)字學術和學生研究作品。[6]
數(shù)字學術(Digital Scholarship):
王賡武圖書館早期課本特藏目錄(Bibliography of Early Textbook Collection in Wang Gungwu Library):二十世紀20年代東南亞國家學校所用的中國教學參考書目。
新加坡英語文學含注釋的參考書目庫(Singapore Literature in English :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新加坡英語文學的第一個注釋和全面的網(wǎng)上書目數(shù)據(jù)庫。
寺廟數(shù)字圖像庫(Bagan Project):在十一和十八世紀之間的寺廟數(shù)字圖像庫,包括裝飾立面和內墻上畫的壁畫等。
地球圖片庫(Earth Pictures):由新加坡地球天文臺提供的圖像的數(shù)字資源庫。
南洋理工大學歷史出版書刊目錄庫(Nanyang University Bibliography)。
Joan Marie Kelly繪畫庫:收集由Joan Marie Kelly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cong 2008-2011年)。
學生研究作品(Student Research Works):
藝術、設計與媒體作品集(ADM Portifolio):由NTU藝術學院和圖書館聯(lián)合發(fā)起,旨在收集、分享與傳播ADM學生作品。
3.4 融入科研的學科服務
3.4.1 學科服務技術工具
為了更好的為用戶提供泛在化學科服務,擺脫傳統(tǒng)的陣地服務,模糊和淡化圖書館的傳統(tǒng)邊界,適應用戶數(shù)字化時代的閱讀與行為習慣,圖書館也不斷研發(fā)新的系統(tǒng)與工具,將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無縫地、動態(tài)地、互動地嵌入到用戶科研過程中。
NTUL開放一系列信息檢索工具或小插件,開發(fā)了圖書館工具條(Library Toolbar)和全文簽(Full-text@NTU Libaray)小插件,用戶只需將安裝這些插件在個人電腦上作為熱鍵鏈接或瀏覽器書簽,或直接安裝在移動設備如iPhone / iPad上,就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瀏覽信息及電子郵件訂閱中直接獲取NTUL已經購買或授權的電子文獻全文資源。
參與OCLC WorldCat Holdings Reclamation Project項目,使讀者通過谷歌學術、谷歌圖書和WorldCat.org檢索信息時,可直接通過“圖書搜索”直接鏈接到NTUL館藏書目與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同時,NTUL還使用“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技術增加館藏書目功能,提高紙本圖書的可發(fā)現(xiàn)性和能見度。整合全部館藏紙本與電子資源、各類自建數(shù)據(jù)庫、多媒體視聽資源等,提供一站式檢索平臺OneSearch。用戶像利用谷歌搜索引擎一樣一站式檢索,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文獻資源,簡單、方便和高效。
移動圖書館推出了包括新聞通告、最新電子學術資源、書目檢索、聯(lián)系方式、數(shù)據(jù)庫資源與移動服務、參考書目、FAQ、預定圖書館設施等服務。在圖書館幾乎隨處可見各種二維碼QR,用戶隨時掃描了解相關資源與服務。建立Facebook、Twitter網(wǎng)頁,及時發(fā)布圖書館新資源與服務信息,鼓勵用戶提供反饋,加強與用戶的互動。
3.4.2 學術傳播與出版支撐服務
隨著數(shù)字出版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帶給圖書館巨大沖擊改變了傳統(tǒng)學術出版模式,為了促進學術信息的交流和學術成果的快速出版,提高科研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研信息的長期保存,抵制商業(yè)出版物價格上漲與數(shù)據(jù)庫商的學術壟斷,近年來,越來越多圖書館開始拓展服務領域,涉足學術傳播與出版領域,為研究人員構建一個以開放獲取為主體的新的學術交流體系。
NTUL多年來一直積極為師生科研提供有力支撐服務。首先,為師生提供多種科研咨詢途徑,包括常見問題自助解答,咨詢臺、電話和郵件咨詢,學科館員一對一指導,為10以上師生團隊提供整體教學指導與咨詢服務等。二是學科館員積極宣傳OA出版理念與最新出版模式,為師生辨析真?zhèn)纹诳?,Green OA 與Gold OA的區(qū)別,讓師生清楚自己所具有的著者權利。鼓勵與支持師生在開放獲取刊物中發(fā)文。三是學科館員為其提供投稿指引服務,指導師生了解SCI收錄檢索技巧及核心期刊投稿指引,文獻管理軟件的使用、文后參考文獻寫作格式、期刊影響因子、學科刊物排名與分區(qū)等知識。四是學科館員提供文獻計量服務?;诳茖W計量方法和國內外權威文獻統(tǒng)計評價工具,通過文獻計量數(shù)據(jù)進行學科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科研績效評價、學術影響力評價、學術熱點與學術帶頭人挖掘、出版物影響力評價。提供一系列深度學科分析報告和論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提供基于文獻計量的決策信息支持與評價咨詢服務。
3.4.3 學術交流博客(Scholarly Communication Blog)
學術交流博客是NTUL學科館員利用WordPress免費內容管理系統(tǒng)軟件建立起的一個博客平臺。博客中定期發(fā)布與NTU發(fā)展相關的學術交流方面的各種信息,如知識版權、數(shù)據(jù)管理、開放獲取等。同時提供期刊、會議和出版商的相關信息列表與檢索服務。如期刊列表的刊名縮寫對比、ISSN等檢索服務;會議名稱、日程表、分會標題或ISSN搜索服務;出版社名稱搜索服務等。該博客也作為利用DR-NTU機構知識典藏庫存取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時了解出版商自存取政策的快速指南,列出了執(zhí)行自存取政策的出版商、期刊、會議列表供師生參考使用。
學術交流博客成為了圖書館學科館員為師生進行學術傳播與出版支撐服務的一個重要的交互平臺。師生通過這個平臺快捷地獲取相關的信息,也積極地參與到平臺數(shù)據(jù)更新與維護中來,針對有變化的期刊、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等信息進行及時補充與更新修改。
3.5 嵌入教學的學科服務
3.5.1 與教師合作授課
與國外多數(shù)大學圖書館一樣,NTUL并沒有開設專門的信息檢索課程,而是將提升讀者信息素養(yǎng)的培訓以多樣的形式開展,包括開設內容豐富的講座,與專業(yè)課教師合作進行嵌入式教學;為課程或學科制作指南網(wǎng)頁或博客;提供信息素養(yǎng)教育咨詢服務等。特別是嵌入到專業(yè)課程的合作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對教學支撐的重要作用,突顯了“嵌入”特色。
一門專業(yè)課程,學科館員首先根據(jù)課程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要,為其制作專題指南網(wǎng)頁,匯總圖書館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與此課程所需相關的參考書目、數(shù)據(jù)庫、電子期刊等各類型信息資源。之后學科館員與專業(yè)教師溝通,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嵌入一兩節(jié)課程,幫助學生掌握此學科專業(yè)文獻利用的知識與檢索技能,其余時間為學生提供相關的信息咨詢與指導服務,甚至有的課程還要參與共同設計課程與評判學生作業(yè)等。
3.5.2 學習共享空間
在全球共享學習與開放獲取運動背景下,圖書館紛紛打造多種形式的學習共享空間,以培養(yǎng)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用戶學習、交流、協(xié)作和研究。這種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最早發(fā)源并流行于歐美高校圖書館,是在計算機與網(wǎng)絡技術的支撐下,集成信息資源、服務、空間、設備等,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用戶信息獲取方式的轉變,為用戶提供一站式信息獲取模式、支持用戶的協(xié)同的學習空間,為讀者提供一個虛擬和實體并存,館內和館外交融的共有平臺。NTUL在圖書館打造多個學習共享空間,如“學習空間”(Sanctuary Space),為學生提供安靜學習、閱讀思考的空間,座位可以隨意組合便于臨時小組交流。合作空間(Collaborative Space),分為封閉和半開放空間兩種,布設有各種先進的設備,如投影、電子黑板等,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科研項目研討、會議模擬演示等。社區(qū)空間(Community Space), 放有電子閱報機、多屏顯示器學習電腦、定期舉辦各種展覽、新技術新媒體互動展示等。教學空間(Instructional Space),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咨詢指導、非正式學習交流等。自助錄像室(Recording Room),新教師自助錄像,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糾正儀態(tài);畢業(yè)生錄制視頻類個人簡介,方便找工作;個人演講錄制;同學間好友感言錄像留念等。語言學習間(Language Learning),為新入學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提供練習英語的空間,設有相關學習語言的設備、軟件、視聽材料等。此外還有安靜自習區(qū)(Quiet area)、聽力角(Listening Kiosk)、迷你影院(Mini Cinema)等。
3.5.3 學習與專業(yè)導航博客平臺
NTUL學科館員通過建立學習博客(Learning @NTU Libraries)整合了圖書館提供的各類信息素養(yǎng)信息。[7]包括按日歷發(fā)布的各培訓課程;最有用的學習和研究技巧;科學研究工作坊;專題視頻教程等。同時公布了圖書館教學服務組學科館員的聯(lián)系方式及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一對一的輔導、針對工作或項目開設高級研修班或研討會,針對學術研究人員或行政人員的特別信息輔導,學科館員與教學部門合作開發(fā)課程及進行嵌入式教學等服務。還有就是制作有107個網(wǎng)絡虛擬專業(yè)導航博客(Subject Guides)[8],將與專業(yè)相關的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包括館藏紙本書刊資源、數(shù)據(jù)庫資源、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多媒體資源、免費網(wǎng)絡資源、檢索技巧、課程指導、參考工具書、學生作品、考試試卷、本校論著等。同時提供關于學術論文寫作、學術研究道德規(guī)范政策指南,圖書館常用工具下載。博客還提供有學科館員的照片、服務范圍和聯(lián)系方式。
4.1 學科館員新角色定位與發(fā)展特點
NUTL學科館員角色在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下也不斷拓展與延伸,除傳統(tǒng)的對外聯(lián)絡、服務咨詢、資源建設和教學培訓外,還延伸到支持教學和科研的更深入和廣闊的領域,如提供學術出版與交流傳播、特色資源數(shù)字化、數(shù)字工具應用與開發(fā)、嵌入式教學等。這些已經完全突破和超越了傳統(tǒng)業(yè)務范疇,使學科館員呈現(xiàn)出新的角色特點。首先,學科館員從簡單的服務提供者成為科研學術合作者。隨著對科研流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輔助與支持,學科館員越來越成為科研人員不可缺少的學術合作伙伴。學科館員也因為這個角色的轉變而迎接更多任務的挑戰(zhàn)。其次是擅長應用新技術在學科服務工作中,拓展與延伸的新服務多是以最新的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為發(fā)展前提的,包括信息的加工、存儲、挖掘、傳播、管理、利用等。新技術的應用也促進了學科館員服務的轉型,學科館員所開創(chuàng)的服務也對技術提出更多需求。隨著新技術與學科服務工作更加緊密的結合,也將有力促進學科館員為研究者提供更深入的服務。三是學科館員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高要求。嵌入教學和深入科研的學科服務必然要求學科館員具備不同以往的新的能力與素質,更主要的是要成為具備多種能力和素養(yǎng)的全才,如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項目計劃與統(tǒng)籌執(zhí)行能力、跟蹤與學習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營銷素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流能力等等。作為科研人員的合作伙伴本身也要求學科館員具有廣博深入的學科專業(yè)知識[9]。不管學科館員角色如何變化,其實質永遠是為實現(xiàn)圖書館發(fā)展目標發(fā)揮重要作用。NTUL的服務使命就是對不斷變化的信息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使南大全體師生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功實現(xiàn)他們在研究、學習和教學中的目標,而學科館員就是實現(xiàn)圖書館使命的關鍵因素。
4.2 學科服務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趨勢
NTUL圍繞著圖書館明確的目標,進行整體規(guī)劃與戰(zhàn)略部署,以用戶需求為主導,創(chuàng)新性的延伸與拓展服務領域,其學科服務深化發(fā)展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趨勢:
主動參與。學科館員以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面對用戶的信息需求,主動融入用戶的群體和空間,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氛圍與用戶近距離交流和接觸,如邀請新生參加由學科館員組織的新生茶話聯(lián)誼會,學科館員與新生邊進餐邊交談,在輕松的氣氛中建立起充分的信任關系。
營銷。成立專門的宣傳推廣部,運用新的傳媒技術與營銷手段,對學科服務各項活動,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細分化營銷。
合作。從構建機構知識庫到為學院搭建各項目博客平臺,從嵌入式教學到與館藏資源建設,從邀請學院教師和社會名人等做學術講座到與學生社團開展讀者活動,學科館員所開展的服務幾乎都需要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科服務非學科館員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如今,合作已經成為學科服務的主旋律。
嵌入與融合。學科服務越來越趨向于嵌入與融合到用戶的教學和科研中,如嵌入式教學、對科研周期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支撐與輔助,這些都使學科館員成為用戶的親密伙伴,這種融入一線、直接滿足用戶需求的學科服務,得到用戶的高度評價,更是深受用戶歡迎,也日益突顯圖書館對學校學術的重要支撐作用。
4.3 學科服務能力可持續(xù)提升
隨著學科服務內涵的不斷深化,每位學科館員都面臨著不斷增加的高難度工作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有助于學科館員拓寬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但培養(yǎng)學科館員成為“全能”角色,也需要圖書館具備完善的培養(yǎng)機制,以保障學科館員團隊整體水平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學科服務效果的高效率高質量。NTUL除制定出《學科服務工作框架》作為素質能力提升參考指南外,還一直通過各種學習進修資助政策來全力培養(yǎng)與提升學科館員能力,使其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工作潛力,快速適應新的角色定位,如規(guī)定每位學科館員每年必須參加不少于60小時的培訓,可選擇與工作相關或個人興趣的培訓課程,由圖書館聯(lián)系相關培訓機構并承擔培訓費用。設立專門的學習獎學金,可申請該獎學金,參加圖書館學專業(yè)或其他專業(yè)的在職研究生學歷教育等。NTUL完善的培養(yǎng)機制非常值得國內同行學習借鑒。
以上介紹的NTUL圖書館概況及最新學科服務特色案例體現(xiàn)了新加坡研究型圖書館學科服務前沿發(fā)展理念和發(fā)展趨勢,從中可以看到學科館員新的角色與定位,學科服務工作模式新的演化與延伸。NTUL所帶給我們的這些創(chuàng)新做法與啟示,讓我們看到了學科服務新的增長點。雖然學科服務本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每個圖書館都可以“因館制宜”,但了解、借鑒與學習國外研究型圖書館在學科服務方面的創(chuàng)新做法,對突破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瓶頸,完善和深化學科服務發(fā)展具有重大參考意義。
致謝:本文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阮陽、門雅麗老師的大力幫助與指導,在此表示誠摯感謝!
〔1〕 Lim Kong Meng. Subjec librarian framework 2014[R]. Singapore:Nanyang Te 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2014
〔2〕 司莉,華小琴. 我國高校圖書館營銷新方式[J]. 圖書館論壇,2013(05):6-10
〔3〕 Choy Fatt Cheong.Role of the library:Adapting to changes,illustrated with brief introduction to NTU Libraries[R]. Singapore:Nanyang Te 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2014
〔4〕 阮陽,謝耀文. 無所不在的圖書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的數(shù)字化歷程[C].//2012年中文數(shù)字出版與數(shù)字圖書館國際研討會議論文集.昆明,2012:9
〔5〕 Digital Repository-NTU (DR-NTU) [EB/OL]. http://www.ntu.edu.sg/library/scholarlycomm/repository/Pages/default.aspx.[2014-10-23]
〔6〕 NTU Digital Project [EB/OL].http://www.ntu.edu.sg/Library/digital/Pages/default.aspx.[2014-10-23]
〔7〕 Learning@NTU Libraries[EB/OL].https://blogs.ntu.edu.sg/library/learning.[2014-06-23]
〔8〕 Subject Guides[EB/OL].http://www.ntu.edu.sg/library/collections/Pages/virtual.aspx.[2014-06-23]
〔9〕 范愛紅,Deborah J.Schmidle. 學科服務發(fā)展趨勢與學科館員新角色:康奈爾范例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2012(5):15-20
The Development Trends Research of Subject Service Based on Singapor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
Hong Yue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the latest subject service characteristic case of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 in Singapore and introduces the forefront developing concept of subject service from Singapore.The characteristic cases include subject service framework, service marketing service of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subject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 integrated in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service embedded in teaching. Based on the model, the 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new role positioning of subject librarian, development trend of subject servi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librarian for academic librarie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ies;Subject service;Subject specialists;Case study
G252.6
A
洪躍,女,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學科服務和信息素養(yǎng)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