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錄++高廷軍
[摘要]目的探討外傷性腦梗塞的臨床特點,做到積極預防、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該院2009年1月-2014年3月,神經外科顱腦外傷住院患者中,51例發(fā)生外傷性腦梗塞患者的診治經過。結果外傷性腦梗塞發(fā)生率占同期顱腦創(chuàng)傷住院患者總數(shù)的3.9%。傷后12個月GOS評分1分7例;2分5例;3分10例;4分12例;5分17例。死亡及重殘比率為43%。結論外傷性腦梗塞是導致顱腦外傷患者死殘率增高的主要并發(fā)癥,依據(jù)其發(fā)生、發(fā)展的特有規(guī)律早期預防,是減少外傷性腦梗塞發(fā)生率,降低死亡及重殘比率的關鍵。
[關鍵詞]外傷性腦梗塞;臨床特點;防治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8(a)-0001-02
外傷性腦梗塞(traumatic cerehral infarction. TCI)是綜合原因造成的顱腦損傷后嚴重并發(fā)癥,是導致患者死亡及重殘數(shù)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腦組織僅占體重的約2%,氧耗量卻占全身氧耗量的20-25%。由于腦組織對血氧的特殊依賴性,腦梗塞一旦形成,其變性、壞死難以逆轉,治療效果也無法讓人滿意?;谝陨险J識,一直以來將外傷性腦梗塞的預防放在第一位。2009年1月一2014年3月該院在回顧、總結以往顱腦外傷患者,包括外傷性腦梗塞患者診治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分析、不斷學習、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外傷性腦梗塞多繼發(fā)于重型顱腦外傷,與顱腦損傷后腦組織的出血、水腫相互聯(lián)系、相伴共生,在治療原則上常常相互矛盾甚至截然相反,使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更加復雜、艱難,時刻警惕其發(fā)生、發(fā)展,進而早期診斷,積極防治,對神經外科醫(y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整群選取2009年1月-2014年3月,該院神經外科顱腦外傷住院患者中,并發(fā)外傷性腦梗塞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齡2.5-79歲,平均(42.8±6.3)歲。致傷方式:交通事故傷33例;墜落傷13例,擊打傷5例。人院時情況. GCS3~5分11例;GCS6-8分31例;GCS9-12分7例;GCS13-15分2例。腦挫裂傷為主(可有小的硬膜下、腦內血腫)22例;硬膜下血腫為主(可有小范圍腦挫裂傷)17例;硬膜外血腫10例;單純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29例。入院時單側瞳孔散大13例,雙側瞳孔散大5例。伴有胸部損傷或嘔吐物誤吸致低氧血癥9例;實質臟器損傷和/或骨盆、股骨骨折出血,血容量不足低血壓或休克11例。所有患者均在傷后0.5-3h入院。
1.2 方法
針對外傷性腦梗塞的發(fā)生原因積極預防,在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的基礎上,及時行影像學復查早期診斷,是防治外傷性腦梗塞的最重要措施。
1.2.1 診斷外傷性腦梗塞與顱腦外傷所致其他疾病比較缺乏特有臨床表現(xiàn),其明確診斷最終靠影像學檢查。顱腦外傷患者人院即行CT或MRI檢查,之后常規(guī)分別于入院后6h、24h、72h、7d復查。由于外傷性腦梗塞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繼發(fā)于顱腦、頸部損傷之后,其神經損害出現(xiàn)在原發(fā)傷的臨床表現(xiàn)之后,或出現(xiàn)新的神經損害或使原有神經損害加重。對傷后即有意識障礙,治療觀察中出現(xiàn)顱腦原發(fā)傷無法解釋的病情加重:包括開顱手術結束已緩解的病情再次出現(xiàn)惡化,如: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血壓升高、呼吸改變;精神、意識改變、昏迷加深;瞳孔特別是一側瞳孔直徑變化、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肢體活動減少、消失或肌力下降;開顱手術結束時已回縮的瞳孔再度散大;塌陷的骨窗再次隆起等都應高度重視,并及時安排影像學復查。外傷性腦梗塞發(fā)生24h以后CT檢杏才有陽性發(fā)現(xiàn),而MRI可在腦梗塞6h發(fā)現(xiàn)異常,24h內復查盡量選擇MRI。CT表現(xiàn)為楔形或類楔形低密度灶,邊界清楚。MRI檢杏時可見腦組織內TIW低信號和T2W高信號。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這一典型的改變,外傷性腦梗塞診斷即可確定。但應與腦挫傷水腫鑒別,鑒別要點見表1。
1.2.2 治療針對外傷性腦梗塞的誘發(fā)因素采取有力措施,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①手術治療措施,對已有腦疝形成、腦(中線結構)移位>1.5cm,或顱內血腫、顱內高壓有手術指征者,應果斷選擇手術治療,包括:血腫、碎裂腦組織清除、徹底止血,早期腦疝形成或持續(xù)時間長,估計術后腦水腫兇猛、遷延時,應選擇標準大骨瓣開顱、去骨瓣減壓,敞開或擴容縫合硬膜。②非手術治療措施,早期主要包括呼吸、循環(huán)功能(特別是腦灌注壓)維護、止血藥物應用、腦水腫防治等。入院即給予20%甘露醇5mL/kg次快速靜滴,可使腦組織脫水減輕腦水腫,同時甘露醇的高滲作用可增加血容量,維持有效循環(huán);糖皮質激素可以改善血腦屏障功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穩(wěn)定受損腦細胞膜、改善微循環(huán);顱內出血穩(wěn)定(傷后3-6h)、血壓回升后及早給予Ca++通道阻滯劑,以防治腦血管痙攣,特別合并外傷一件蛛網膜下腔m血患者;抗自由基藥物一依達拉奉應用:自由基在外傷性腦梗塞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依達拉奉作為一種新型自由基清除劑,可以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和次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同時刺激前列腺素產生,減少白細胞三烯和花生四烯酸等炎癥遞質的產生,降低羥白南基的濃度,打斷脂質過氧化反應鏈,抑制遲發(fā)性神經元死亡,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損害,減輕腦水腫,改善神經功能;亞低溫療法,亞低溫可降低腦代謝減少腦氧耗,增強腦對缺氧的耐受力,從而挽救缺血半暗帶腦組織功能;止血劑的應用,傷后早期(24h以內或一次性)根據(jù)情況選擇立止血、止血芳酸等;顱內出血已控制時即給予胞二磷膽堿應用,以保證卵磷脂在腦內合成。病程3d后,可酌情給予降低血液粘滯性藥物治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參、川芎嗪等。高壓氧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氧濃度,糾正腦組織特別是缺血半暗帶腦組織的代謝異常,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但腦水腫未完全消退時選擇應特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