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波
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徹底實施與開展,“輕負擔、高素質(zhì)”是我們教師的美好愿望,“給學生快樂的童年”,更是我們小學教師的共同責任,立足于在校的有效時間,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guān)系,注重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攜手與溝通,共同努力,切實把學生的減負工作落到實處,真正做到“給學生一個快樂的童年”。
關(guān)鍵詞:素質(zhì)教育 溝通 減負方法 課堂教學 校外教育
學生負擔過重是長期以來困擾基礎(chǔ)教育事業(yè)的頑癥,嚴重阻礙著全面素質(zhì)教育實施和黨的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已經(jīng)給中小學生健康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社會上出現(xiàn)了“救救孩子”的呼聲,青少年發(fā)出了“還我童年,還我青春”的強烈呼喚。那么該怎樣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呢?我認為應家校溝通,聯(lián)手減負。
一、更新家長的思想觀念
教育教學,不僅是我們老師的事,同時也是家長的事。我們歷來提倡教育要家校結(jié)合。就拿“減負”來說,我們的家長不理解減負,不支持減負,我們的孩子同樣生活在苦海里。我們有許多家長,由于習慣了看孩子做作業(yè),突然間,孩子沒家庭作業(yè)了,孩子一放學,就玩得無影無蹤,或是泡在電視里,感到十分恐慌,再三請求老師布置家庭作業(yè)。有的家長干脆到書店里買一大堆習題與試卷回來讓孩子做,反倒加重了孩子們的課業(yè)負擔;所以,我們的孩子回來告訴我們:“老師,減負以后,我們更苦了。爸爸媽媽讓我們做更多的練習,他們每天晚上都讓我們做許多作業(yè)?!笨吹竭@種現(xiàn)象,我就在想:如果家長的觀念不變,學生仍然逃離不了苦海,“減負”仍然就是一句空話。為此,我呼吁我們的家長要轉(zhuǎn)變觀念,配合學校做好減負工作,讓“減負”真正落到實處,讓孩子們回到輕松、快樂的生活中。為此,我建議的家長們不妨這樣做:
首先,配合老師教學,督促孩子做好新課的預習,在預習中學會思考、學會自學、學會提問,這樣有利教師的課堂教學。
其次,課內(nèi)外結(jié)合,引導孩子多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讓孩子們徜徉在豐富的多彩的知識里,充實課余生活、豐富課外知識、擴展其視野,活躍其思維,從而更好地彰顯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二、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
1.構(gòu)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笔墙逃绲闹晾砻?。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我們本身掌握的知識是貧瘠的土地,那么學生知識的幼苗又怎么能茁壯成長呢?所以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學知識。其一,是經(jīng)常學習教育理論,訂閱各種教育刊物,從中獲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營養(yǎng),完善自身的知識框架;其二,是多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學會借鑒與汲取,學會擯棄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時刻吸取成功新穎的教學模式,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其三是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據(jù)授課班級學生的特點,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特點,設(shè)計出新穎、富有活力的教學過程,在注重學生們對所學知識點理解與識記的同時,還要力求做到寓教于樂。
2.追求藝術(shù)的教學方法
要真正的減輕學生過重負擔,說實話,其關(guān)鍵是課要上得好。一堂蒼白毫無生氣的課,使學生毫無學習興趣,教師講得糊里糊涂,學生聽得模模糊糊,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課上得不好,使學生學得勞累吃力,本身來講就是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試想,一堂生動充滿了活力的課,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能夠與教師緊密配合,學生學起來效果極佳,而且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這不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嗎?所以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追求高藝術(shù)的教法,使自己的教學達到“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理想境界。
三、創(chuàng)建新型的家校合作
推進新型家庭的家校合作,教師應用各種合作技巧與家長達成良好人際關(guān)系,共同推進新型家庭的生成和發(fā)展。良好的家校合作關(guān)系是推進新型家庭創(chuàng)建工作的關(guān)鍵,學校教師只有懂得如何滿足家長的學習要求,懂得如何與家長溝通合作,與家長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理解,相互認同、接納的合作關(guān)系,學校對新型家庭創(chuàng)建工作的指導才能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創(chuàng)建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學校、教師在“新型家庭”的創(chuàng)建中負有服務(wù)和指導的重任,可以適當邀請家長參與學?;顒?,提供親子溝通的活動內(nèi)容和場所。舉辦藝術(shù)節(jié)、科技節(jié)、體育節(jié)、學科周等大型活動,各年級的主題班會就更多了,這些活動都可以有選擇地邀請家長參與,或做評委、或做嘉賓、或做主講,使這些活動成為家長與子女溝通的橋梁,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使家長了解了子女的特長,才能和人際交往狀況等,了解學校的教育目標、教育內(nèi)容、素質(zhì)教育在學校中的實施情況,使家長與子女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共同話題、加強親子交流。
“輕負擔、高素質(zhì)”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是我們的共同責任,學校、教師和家長必須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切實把減負工作落到實處,還學生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1]柳海民.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新旺.心理學.科學出版社,2003.
[3]鄔志輝.教育全球化:中國的視點與問題.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
[4]傅道春.教育學:情境與原理.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5]葉瀾.教育學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韓嵐.管理學方法與藝術(shù).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