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萍
【摘 要】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存在小學化傾向嚴重,很多教師都是從小學轉崗到幼兒園上課,不適應幼兒的吵鬧哭啼,對幼兒實行嚴厲的管理,如同對待小學生一樣,讓幼兒安靜,不吵鬧,抑制幼兒天性,嚴厲過分,讓幼兒失去了本應有的天性,原有的純真,變得害怕,呆板;這樣對幼兒的身心影響不好,希望得到各界人士的關心。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危害性;建議
目前,無論是公辦幼兒園還是民辦幼兒園,都存在著小學化傾向,在眾多小學轉崗到幼兒園的教師中,我就是其中之一,我認為除少部分幼兒園能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開展教育教學外,大多數幼兒園有小學化傾向,開設了小學課程,如識字課、拼音課、加減訓練課等。有很多班級在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小學化"傾向。
小學化傾向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讓幼兒端坐靜聽,教師始終處于講解的狀態(tài)。“小學化”不良傾向不僅增添了幼兒的心理壓力,也束縛了孩子的獨立個性和想象能力。同時,對孩子正常的生理發(fā)育也不利。在實踐工作中我感覺到幼兒正處于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tǒng)都還比較弱,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tǒng)的傷害,并引起心理上變化,如表情呆板等等。我認為過早、過多的規(guī)范性學習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癥狀的產生。
我發(fā)現(xiàn)在幼兒園好多孩子寫字“雙姿”正確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孩子手骨骼沒有成熟,偏早用筆,可知,超前教育“誤”人不倦。
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fā)展水平,如果學習過于吃力,幼兒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會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在幼兒園實踐工作中,感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危害特大,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學習知識,幼兒感覺很累,在幼兒園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結果將會適得其反。我認為首先幼兒園對知識的強化灌輸和強制學習的做法淡化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其次是敗壞幼兒學習的胃口使部分幼兒對學習產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懼;第三是過早地讓幼兒產生厭學情緒。
我的建議是;首先認識到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應讓幼兒自發(fā)地和主動地進行游戲。幼兒園無論采取什么形式的課題模式,都應該使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作用于客觀世界,讓主體性體現(xiàn)到各項活動中,從而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fā)展。讓幼兒對教學的內容根據自己的時間、精力、興趣,根據自己的簡單的價值判斷進行選擇,從而表現(xiàn)自己的主體性。
其次是關注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切實提高教師素質,讓幼兒生動、活潑、健康地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關注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已成為每個幼兒園面臨的挑戰(zhàn)。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成為越來越重視的問題,在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雖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逐漸重視,幼兒園在資金、物質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很多地方,很多幼兒園的教學方式仍舊停留在以前的教學模式上,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jié)。
再次就是加強對幼兒園教育的行政監(jiān)管,建立科學評估機制 ,幼兒教育不單純是幼兒園教育,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根本。
例如在我校中,有許多轉崗教師,都是從小學轉崗到幼兒園上課,在小學工作中小學生的安靜,自覺性到幼兒園工作中發(fā)現(xiàn)幼兒的吵鬧,啼哭,不安靜,離不開老師的視線等等,感覺不適應的,在教學中都帶有小學化傾向的特點,會用小學化模式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我園轉崗的一位51歲女教師,每天都布置了很多作業(yè)要求幼兒回家做,每次放學時,很多家長都在教室門口等幼兒作業(yè),等幼兒排隊領著老師發(fā)給的作業(yè)回家做,這樣的教學要求也給家長帶來很多壓力。
所以我認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危害性影響大,首先要改變幼兒園對教師重知識、技能的行為;要教師多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狀況,注重平時對幼兒的關心培養(yǎng)。
總之,我認為幼兒教師要多給孩子們獨立的空間,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優(yōu)化保教質量。要以游戲為主的活動形式改變?yōu)橐詫W習為主要形式的活動。給幼兒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幼兒從中學習良好行為的規(guī)則,從而使幼兒參與到做出決定的過程之中,讓幼兒能快樂的,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