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 要】隨著班班通的建設,地理教學中已廣泛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認識和實際應用過程中,它的作用顯而易見,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構建和諧的課堂是每個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優(yōu)勢;和諧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是地理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教師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筆和黑板是絕對不行的。為適應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要努力探究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使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變?yōu)橹鲃訁⑴c的學習者。《新課程標準》指出“現(xiàn)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地理活動中去?!币虼?,信息技術的使用是地理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構建和諧高中地理課堂的必然。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優(yōu)勢
1.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容易
“地圖”是地理學中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地圖及許多地理特點、規(guī)律都可以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集視、聽、說為一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帶給學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這非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引導他們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鼓勵他們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集體化情境中實施個別教育,在開放的渠道中增加地理信息的密度,在不斷的成功中獲取自信,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如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一課中,過去只由教師結合課本中的插圖抽象地講解,但由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差,很難理解和接受,結果事倍功半。現(xiàn)在使用計算機模擬地球運動的變化過程,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同時用音樂、動畫和語言顯示的不同階段,把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統(tǒng)一在一起,使學習的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學生一看就懂,而且印象特別深刻。
2.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睗夂竦膶W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學生學習的最有力的因素。傳統(tǒng)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憑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學參考書、一支粉筆、一張嘴,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年復一年,形式照舊,枯燥單一,學生往往產生厭倦情緒。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用形象、準確、精美的圖像取代以往提著的小黑板上畫就的框框和圖形,用生動的動畫取代唾沫橫飛地對變化過程的解釋,使講授的知識具有動態(tài)感,圖文并茂,再配上音樂,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上來。學生不必十分精通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即可獲取大量地理知識,必然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地理教學是非常有幫助的。
3.為教師提供更多廣闊的交流平臺和更多的信息來源
教學活動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業(yè)務工作。長期以來,教師的工作絕大部分局限于個體化的勞動,習慣于“單打獨斗”,教學研究模式始終是“小農經濟”和“個人作坊”式行為,缺乏有效的交流與合作,更多的時候都是在進行著簡單機械化的重復勞動。信息來源更是少的可憐,不外乎《地理新課程標準》、《教學參考》、《課本》和幾本《習題集》。這就導致了教師的知識結構老化,教學方法陳舊,表現(xiàn)在課堂上就是:授課形式單調,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率低下。
那么,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就彌補了這些不足。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各大教育網(wǎng)站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如新的教育理念,課件,試題,優(yōu)秀教案等。這不僅大大節(jié)約了教師備課、制作課件和出試題的時間。同時,無形中還提高了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與教育同仁交流教學方法,也可以學習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這樣才能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使之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新課改形勢下學生新的需求,自己的課堂才能做到“永葆青春”。再次,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了解世界各地發(fā)生的時事新聞,如利比亞戰(zhàn)爭、阿以沖突、日本大地震等。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把這些新聞適時地引入到課堂,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世界局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人——機交互,做到因材施教
現(xiàn)代教學講究的是以學生為中學,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終促進學生的前面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說是最能體現(xiàn)這一理念的,它能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增加地理教學容量,能做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對于那些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依照自身的條件,對教師提供的知識作出選擇,對已掌握的知識可跳過不學,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使用人——機交互方式學習,能提高對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做到“因材施教”,將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使學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三、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地理時空的廣遠性和地理學科的綜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學內容的時空跨度很大。許多地理現(xiàn)象無法或很難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實驗。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記憶更牢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也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如:在講地球公轉一課時,利用動畫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軸為中心自轉,同時又時快時慢地繞著太陽公轉,在公轉時,近日點速度快,遠日點速度慢,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來回運動,這時學生則被課件的內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這一時機,提出問題:“為什么近日點時合肥為冬季,而遠日點時合肥是夏季呢?合肥冬季時太陽直射在哪里?夏季時太陽直射在哪里?”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就很自然的把重難點掌握了。
四、運用現(xiàn)代地理信息技術改革傳統(tǒng)授課方式
傳統(tǒng)授課模式無非就是教師的三尺講臺,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節(jié)課。而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技術,使授課內容由靜態(tài)的教師灌輸變?yōu)閳D文并茂的動態(tài)傳播,由教師一言堂變?yōu)閷W生主動尋常的局面。多媒體就是作為教育和受教育者間的媒介作用發(fā)揮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明顯地感受知識有新的拓展,信息量有新的增大,本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變得更有趣味性、知識性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接收轉為主動尋學,學生的學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也帶來地理教學效益的全面提高。
把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地理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wǎng)絡的各種優(yōu)勢和課程的豐富內容,合理開發(fā)信息技術資源,使它們得到有機的整合,強化了學生的感知,在地理教學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是任何媒體都不可替代的。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的整合的優(yōu)勢,不僅豐富了教學表現(xiàn)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良好的創(chuàng)新素質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陳自清.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6, 12(4): 128-129.
[3]《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現(xiàn)代教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4]湯國榮.高中地理課時教學目標的合理定位與科學診斷——以大氣運動教學內容為例[J].地理教學,2011(18)
[5]李倩.高中地理圖像教學的實效性研究[D]. 魯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