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揚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以“網絡學習”、“網絡教學”、“網絡環(huán)境”、“動機”等關鍵詞,以1997-2012年在中國期刊網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發(fā)表的文章為樣本來源進行全面的文獻檢索。對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研究的現狀進行了綜述,并從作者單位、文章來源、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比較說明和歸因分析。最后就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學習動機研究;樣本分析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19-0030-04
一、引言
隨著上個世紀末以來互聯網的迅猛普及,和學習社會化、學習終身化理念的深入人心,網絡學習憑借資源的豐富性、易獲取性,交互的便捷性、多樣性,以及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等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巨大優(yōu)勢,已經成為現今教育教學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學習方式。然而網絡學習在擁有眾多優(yōu)點的同時,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其中學習動機是影響和制約網絡學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謂學習動機,是指激勵并維持學生朝向某一目的學習行為的動力傾向。[1]在網絡學習中,教師與學習者往往是處于時空分離的狀態(tài),學習監(jiān)控并不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簡單直接,再加上其學習內容大多是以非線性組織結構呈現的,這就對學習者的動機水平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對網絡學習的效果具有關鍵作用。
二、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動機研究現狀
(一)研究過程
1.研究樣本
筆者以中國期刊網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為樣本來源,分別檢索項:“篇名”;詞:“網絡學習”、“網絡教學”、“網絡環(huán)境”,并含“動機”;時間:1997-2012年;匹配方式:“模糊”。剔除會議報道等無關樣本,共獲得期刊文章樣本88篇,博士學位論文樣本0篇,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樣本19篇,重要會議論文樣本0篇,所有文章樣本共計107篇。
2.研究類目
(1)發(fā)表時間
(2)期刊來源
按照期刊的重要程度將期刊種類分為核心期刊、權威期刊、一般期刊和碩士學位論文四大類。
(3)作者屬性
包括地區(qū)和學校類型。
(4)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開發(fā)性研究法、評價研究法、實驗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和文獻分析法。
(5)研究內容
通過研讀樣本文章,按照研究內容將全部107篇文章大致分為三大類別——理論基礎策略設計、開發(fā)與應用。同時又按照每篇文章所涉及的科目或者是以各自研究主題的科目種類進行分類,將樣本文章分為外語教學、成人教育或職業(yè)教育、其他科目教學、未涉及具體科目、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這五大類。
(二)結果分析
1.發(fā)表時間分析
根據圖1所示的曲線,我們可以看出國內對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的研究整體呈上升趨勢。從2001年開始,2006年掀起了網絡學習動機研究的熱潮,并在2011年達到了最高峰。這說明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我國實施網絡教學的硬件條件日趨成熟,相關學習心理的研究當然就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重視。
2.文章來源分析
如圖2所示,從2001年第一篇關于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的文章開始,直到2012年,共有107篇文章,博士論文0篇,碩士學位論文19篇,發(fā)表在核心以上期刊的文章19篇,其中教育技術學權威期刊《電化教育研究》上僅發(fā)表了1篇,大多數文章來源均是一般期刊??梢娔壳皣鴥葘W絡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的研究仍處于較低水平,缺少對該領域較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3.作者單位分析
從作者所在單位與所處地區(qū)可以分析出我國對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研究的地域差異。由表1可知,師范類院校對于網絡學習動機的研究是最多的,這由師范類院校的辦學性質所決定。與此同時,非師范類院校對該領域的研究也比較多,有43篇,這說明在網絡學習已經成為高校里面一種重要教學方式的今天,各種類型的高校都意識到對學習動機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由表1可知,職校、電大和中小學對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的研究比較少,只有兩篇文章。筆者分析可能有兩點原因:一是因為中小學教師注重教學,對于研究的渴望不夠,認為“搞研究、寫論文”不屬于自己的工作范疇;第二個原因是中小學雖然也應用網絡教學,但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師生面對面進行教學,把網絡、多媒體教學當做課堂的輔助工具與方法,所以中小學對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的研究沒有給予相當的重視。
同時如表1所示,我們還可以看出,東部的文章發(fā)表數量明顯高于西部的發(fā)表數量,這一方面是由于東部的學校數量比西部多;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的研究受當地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影響。
4.研究方法分析
從研究方法上進行分析,由圖3可知,我國對于網絡環(huán)境學習動機的研究大多數使用的是文獻分析法,占到了總量的59%。調查研究法占總量的29%,其中使用的主要手段是發(fā)放調查問卷,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多數碩士學位論文使用的是這種方法。
5.研究內容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對于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動機的研究主要是理論基礎和策略設計方面。
這兩方面概括起來,主要探討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網絡學習與學習動機相關性的研究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學習者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由于網絡學習時間地點的任意性、資源的豐富性、學習的自主性以及低監(jiān)控力等特點,若想使學習者主動積極地進行知識的建構,高水平的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趙欣認為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行為的內驅力;是學習者在網絡海量資源環(huán)境下的指南針,能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引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在學生網絡學習過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自我調控與自我監(jiān)管作用。[2]開治中對隨機抽取的1200名在校大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并對回收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大學生過度使用網絡會導致學習動機下降”的結論。[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