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玥
【摘 要】西西的作品《像我這樣一個女子》中主人公“我”的形象一直被大家認為是悲觀的、消極的,而優(yōu)秀的小說之所以優(yōu)秀是因為人物性格具有成長或變化,且復雜與真實。像“我”這樣一個女子不是單純的悲觀性格,而是性格一步步發(fā)展到具有消極色彩,并且有著復雜性、矛盾性。
【關(guān)鍵詞】人物;發(fā)展;矛盾
用文學的視角去觀察人是獨特而深刻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將現(xiàn)實生活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放大、典型化,反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從而引起讀者的反思與共鳴。人物性格會隨著成長環(huán)境以及人生經(jīng)歷而慢慢打磨、形成,一次偶然或者一段經(jīng)歷會讓人物性格發(fā)生變異,而這樣的變異往往是小說主題的深刻所在。優(yōu)秀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必定具有復雜性和矛盾性,正因為人物的矛盾性和復雜性才使人物鮮活、真實、豐滿。
一、人物性格的發(fā)展過程
《像我這樣一個女子》中“我”細致、緩慢地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生活、思想與情感,我們看到她沒有對愛情的信念,也不相信自己能獲得圓滿的愛情,從一開始她便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其實是不適宜和任何人戀愛的。”她默默接受著怡芬姑母傳給她的手藝,也接受著這份讓她失去朋友的工作;她不對夏的反應(yīng)抱有期待,而只是默默等待著命運的到來,她甚至后悔與夏相愛。所有的這一切行為讓我們覺得她就是這樣一個雖心中有怨,但仍然選擇屈服于命運的消極人物。
《像我這樣一個女子》中“我”是一個典型人物,她從事著特殊的職業(yè)——入殮師,她有著不一般的身世——父母早亡,她有著特殊的監(jiān)護人——怡芬姑母,她有著從擁有朋友到孤獨一人的經(jīng)歷,她看過遭背叛的弟弟,她聽過怡芬姑母失戀的故事。而“我”這樣一個女子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嗎?“我從小失去父母,由怡芬姑母把我撫養(yǎng)長大……我終于漸漸地變得愈來愈像我的姑母,甚至是她的沉默寡言,她的蒼白的手瞼,她步行時慢吞吞的姿態(tài),我都愈來愈像她。”也許“我”原本也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姑娘,而怡芬姑母的性格、思想都在日日地影響著“我”。文中有一段“那時候怡芬姑母年輕,喜歡一面工作一面唱歌至于怡芬姑母變得沉默寡言,那就是后來的事了?!扁夜媚竿瑯硬皇翘焐某聊蜒裕羧丈矫撕J牡膽偃藢λ劳龅目謶洲D(zhuǎn)移到怡芬姑母的身上并離她而去,怡芬姑母從此沉默寡言、甘于命運、不對愛情抱有期望。而“我”看到了自己從事著和怡芬姑母一樣的職業(yè),“我”又會對愛情抱有多大的希望呢?
“我并不害怕,是我的朋友害怕,我看著他們一個一個從我身邊離去?!薄拔摇备矣诿鎸Γ夷切╇x我而去的朋友們呢?他們究竟是害怕我還是害怕死亡?在他們知道我從事這樣的工作之前,“我”在他們眼中難道不也是一個溫暖甜蜜的女子嗎?“我”原本不是冰冷的,“我”原本不是孤獨的,而朋友們的不理解讓我無奈地一步步變成了沉默寡言的女子。
二、人物形象的矛盾性
人物的矛盾性和人物的發(fā)展與變異也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小說中的“我”原本不是沉默寡言的、不是孤獨的,而在經(jīng)歷了種種、看到了種種之后,“我”漸漸變成一個只愿意接受命運安排的人。原本的“我”不可能完全消失,就像自然界動物的本性是求生,求生便不是認命?!爱斚膯栁摇澳阆矚g我嗎”的時候,我就毫無保留地表達了我的感情。”“我”喜歡夏,因為“他像他的名字,永遠是夏天?!薄拔摇北幌年柟?、溫暖的性格吸引,“我”也渴望那樣陽光、快樂地活著,雖然“我”和夏走到今天這一步也使“我”感到詫異,雖然“我”認為自己是不適宜與任何人談戀愛的,但“我”還是無可救藥地和夏相愛了。但我由于經(jīng)歷、見到種種離去,我對這段戀情不抱有很大的期望。
“我曾經(jīng)想過轉(zhuǎn)換一種職業(yè),難道我不能像別的女子那樣做一些別的工作嗎?”但“我”又害怕?lián)Q了職業(yè)仍然無法抹去“我”曾經(jīng)從事入殮師的痕跡。“我”想考驗夏是否害怕我的職業(yè),可是他害怕了“我”也只能告訴那些沉睡的朋友“其實一切都沒發(fā)生過”。“夏帶進咖啡室來的一束巨大的花朵,是非常非常美麗的,他是快樂的,而我心憂傷。他是不知道的,在我們這個行業(yè)之中,花朵,就是詈別的意思?!毙≌f的末尾,“我”的眼里看到了鮮明的對比,花是非常非常美麗的,可在“我”眼里是詈別的意思;他是快樂的,而“我”心憂傷?!拔摇泵髅髦姥壑锌吹降氖亲约嚎释拿篮?,而我心里卻將這些異化成悲劇。“我”始終在渴望與放棄之間搖擺,“我”其實是一個擁有真實人性的女子。
三、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題
“我”的矛盾性讓我們?yōu)橹畤@息,對“我”這樣一個性格異化的女子,我們不由地心生憐憫,她的異化非她所愿。這篇作品可以從多重的角度去挖掘其深層的主題,然而必定是圍繞著“我”這樣一個女子而展開的。對于這篇小說的主題,一般解讀為“命運”,文中有很多關(guān)于“命運”的暗示,“我”總是一步步屈服于命運的安排,“我”總是認為自己根本無力改變造化弄人的局面,而我們,我們這些沒有被異化的人,應(yīng)該認識到命運是可以抗爭的。
然而,“我”和怡芬姑母的默默接受是因為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不敢正視死亡,她們的異化是因為先在他人的眼中異化,而后才真的在生活中變成另外一類人。為什么那么多人不敢正視死亡呢?“我”不害怕死亡,難道就因此而被排斥嗎?死亡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任何人無法逃避。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以一種坦然的態(tài)度來面對死亡呢?何以做到坦然,那就是不虛度一生,讓自己活得有意義;不輕視生命,讓自己死得有意義。安寧從容的心境是我們身處當代而嚴重缺乏的修養(yǎng)。
整篇小說都以敘述“我”和夏的愛情為主線?!拔摇笔钦嬲龕凵狭讼模M管我看到怡芬姑母的悲劇、看到我年輕的兄弟的悲哀、看到殉情的一對年輕的情侶,盡管“我”擔心由于“我”的職業(yè)而最終和夏分道揚鑣,但“我”確實是愛上他了?!懊\”、“死亡”、“愛情”是這篇小說的三大主題,也正是由于人物、主題的豐富性,才讓這篇小說別致、成功。
參考文獻:
[1]肖媛.《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的動靜相生之美[J]. 文學教育(上). 2010(12)
[2]周黎萍.蝸居的勇敢與選擇的困境——西西愛情小說中女性對自身情感及命運退守和選擇的悖論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S2)
[3]盧建紅.被壓抑的女性聲音——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解讀[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