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蓮 胡迎春
【摘 要】聾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效果關系到聾生一生的幸福。筆者通過對部分聾生家庭教育現(xiàn)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因為聾生家庭教育觀念以及教育目標的錯位,教育方式的不合理,缺乏溝通交流等原因,造成聾生的家庭教育嚴重滯后,影響了聾生的學習和成長。本文通過分析聾生家庭教育的誤區(qū),提出了幾點聾生家庭教育改進的意見和建議,為提高聾生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聾生;家庭教育;誤區(qū);措施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包括聾生在內(nèi)的特殊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教育普及和公平的重要標志。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和提高,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聯(lián)動。從教育目標、教育方式都要統(tǒng)一。但是目前聾生的家庭教育因為家長個人知識和特殊教育的知識欠缺,導致聾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誤區(qū)。
一、聾生家庭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基礎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指人類社會家庭生活中,家庭構成人員之間的終身持續(xù)不斷的一種教育和影響活動。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的教師和組織承擔的,目的明確、系統(tǒng)性強、組織性高的,以影響學生的個人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屬于一種制度化的教育。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有著與學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功能,不能用學校教育來替代家庭教育。聾生作為特殊群體,學校教育更加無法替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聾生來說,因為親密的血緣和撫養(yǎng)關系,對家長有著依戀,而家長對聾生有著偏愛,在教育效果上有著終生的影響效果。家庭教育的教育效果影響因素主要與父母及子女的自身特征、親子關系、教養(yǎng)方式、家庭環(huán)境、家庭參與等內(nèi)容相關。
由于聾生存在的生理缺陷及作為特殊群體的發(fā)展特點,使他們的家庭教育變得更加復雜和重要。需要家長為其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勞動。良好的家庭教育對聾生的身體、心理、智力、語言等的健康發(fā)展和人格形成有著非常巨大的積極影響。而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對聾生的心理健康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成為聾生成長的障礙。
二、聾生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一)對聾生教育目標錯位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是影響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聾生作為特殊群體,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對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出現(xiàn)明顯錯位。大部分家長都不能為聾生設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主要存在的誤區(qū)有以下幾點:
(1)認為孩子較為可憐,而采取放任態(tài)度,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目標沒有明確的概念。這種觀念導致家長常常因為孩子的錯誤而遷就孩子,影響了聾生的健康成長,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2)對聾生產(chǎn)生負面情緒,認為聾生是家庭的累贅。這樣的家長只會將聾生作為“包袱”甩給學?;蛘呱鐣2粫槊@生付出太多。這樣的誤區(qū)導致聾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完全喪失應有的受教育權利。
(3)家長文化水平較低或教育觀念滯后,導致家長無法開展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
(二)教養(yǎng)方式不夠合理
許多家長存在著錯誤的教育理念,認為家庭僅僅是行使撫養(yǎng)義務,教育義務應該由學校來行使?;蛘唠m然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為自身能力或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科學合理的教育撫養(yǎng)方式。在家庭教育方面重視言傳忽視身教。目前聾生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是放任型,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聽之任之。第二是溺愛型,滿足了孩子一切的物質(zhì)需要,忽視了對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第三是急切型,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拔苗助長,期望值過高。第四十強制型,不注重行為和語言的引導,使用命令等過多的干涉孩子的行為。
(三)存在隔代教育或親戚教育現(xiàn)象
由于部分聾生的家庭處在農(nóng)村,父母外出打工,而聾生則留守在農(nóng)村,呆在爺爺奶奶身邊,由祖輩或親戚撫養(yǎng)。因為爺爺、奶奶的知識面較為狹窄,教育觀念非常落后,無法正確開展家庭教育,使得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處于空白和缺失狀態(tài)。而親戚教育則因為親疏關系和不能順利開展交流的原因,無法關注到聾生的心理成長。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隔代教育或親戚教育的聾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了他們以后的健康人格形成。
(四)忽視聾生心理健康教育
因為存在交流障礙,聾生與家庭其他成員的溝通交流較為復雜。而父母在開展家庭教育的同時,常常忽略了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聾生因其生理缺陷、家庭教育的缺失、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因而其心理障礙形成的可能性比健全學生高。如果聾生在家庭教育期間不對其進行耐心的心理輔導。行為矯治,則學生步入社會就會無法適應社會環(huán)境,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犯罪行為。
三、聾生家庭教育的引導方向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
首先要讓聾生家長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無論是自身心態(tài)的調(diào)整,還是家庭環(huán)境的改善,都要基于正確認識和對待聾生這一特殊實施和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加強自身家庭教育的自信心和責任感。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堅信孩子可以成才。對孩子的未來和成長要有樂觀狀態(tài),用自身的健康心態(tài)開展教育。對身體存在缺陷的聾生要有更多的愛心和行動付出。要重視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建設工作。因為家庭撫養(yǎng)和教育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都是依靠語言來實施,從而影響聾生成長的。所以語言是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要有意識的對聾生使用口語和書面語進行交流,讓他們“聾而不啞”,以此提高家教水平。聾生家長要樹立聾生除了聽力不足,其他無所不能的觀念。正面面對孩子的生理缺陷,因為家長的態(tài)度和觀點會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家長積極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建立起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精神,家長消極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不良情緒。只有家長為聾生樹立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標,家庭教育才會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二)言傳身教開展家庭教育
聾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措施是通過營造一個讓聽力障礙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huán)境。家長要在生活中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創(chuàng)造出每一個生活的細節(jié),讓孩子在一個相對和諧、健康、文明、寬松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要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勇敢進取的精神。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孩子樹立起平等、契約、包容、創(chuàng)新、共生的現(xiàn)代意識。讓孩子意識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三)學會溝通與交流
聾生家長要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因為聾生的生理特點,部分家長與孩子之間存在語言障礙,無法正確開展家庭教育。所以需要家長一方面學習聾人的手語,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還需要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溝通交流的技巧。及時了解和掌握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情況。通過溝通實現(xiàn)影響和感染孩子的目的。聾生的成長中,家長不僅需要在為人處世方面給予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要在學習的道路上為孩子樹立榜樣。
(四)開展聾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不但要重視聾生的身體健康成長和智力成長,還要關注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長要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要考慮到聾生的特殊情況,在教育過程中重視方式的趣味性和參與性,讓聾生能夠?qū)崿F(xiàn)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聾生的心理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唐寧,孫莉.聾生家庭教育問題的探討[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1(02).
[2]楊學艷.聾生成長發(fā)展“家教”不能缺席[J].輔導員.2011(03).
[3]王春暉,賀文均.聽障兒童家庭教育研究述評[J].綏化學院學報.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