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勇華
對體驗式德育活動課的幾點認識
■湯勇華
通過將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的具體化,把源于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心理游戲體驗活動融入中職德育課,以彌補傳統(tǒng)德育教學模式的一些缺陷和不足,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親自體驗、去做、去互動、去感受、去共同分享活動帶來的收獲,以提高中職德育課的實效性。本文對以心理游戲為載體的體驗式德育活動課教學實踐經(jīng)驗進行歸納與總結,希望有助于愿意嘗試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課的同行們。
中職德育課 心理游戲 體驗
產生將心理游戲引入德育課的想法,是源于筆者在2005年參加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資格培訓時,所接觸到的一種新的體驗式學習方式,經(jīng)過進一步的探討發(fā)現(xiàn),這種學習方法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教學思想基礎。
以心理游戲為載體的體驗式德育活動課(以下簡稱游戲體驗課),是依據(jù)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學校德育課內容,針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在一般意義“活動課程”的基礎上,吸收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精髓而形成的一種獨立的課程形式。筆者從2006年開始此類嘗試,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與探索形成了幾點認識。
將心理游戲引入中職德育課,是指在德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植入適當?shù)男睦碛螒?,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驗,進而獲得效果持久的經(jīng)驗,是一種擺脫傳統(tǒng)德育教學觀念的雙向學習方式,即所謂體驗式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看到的信息可以被記住10%,聽到的信息可以被記住20%,親身體驗的信息則可以被記住80%。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體驗:第一種,如果我們不經(jīng)常復習所學的文化課知識,過一段時間后就會逐漸忘記;第二種,當我們學會游泳、騎自行車之后,即使很長時間不接觸,仍然不會忘記。第二種即是體驗式學習。體驗式學習要求參加者去“做”去“感受”,更注重向內學習,強調知行合一。我們通常將傳統(tǒng)學習方式比喻成“觀摩游泳”,將體驗式學習方式比喻成“自己游泳”。傳統(tǒng)學習通過教師和書本講解正確姿勢,但是,不論講解觀摩如何細致,學生若不親身體驗是學不會游泳的。而體驗式學習就是讓你親自下水,在摸索中與教練不斷溝通,發(fā)現(xiàn)自己的盲點,總結姿勢技巧,學習的主體是自己,而池邊的教練如同一面鏡子,為你的表現(xiàn)不斷做出回饋及鼓勵。因此,德育課的一些內容,通過體驗來學習,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最基本與自然的學習方式。其過程既不昂貴,也無需大量技術軟硬件的支持。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只需要給學生有單獨或同其他人一起反思和思考的機會。
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以心理游戲為載體的體驗式德育課的教學活動可以彌補傳統(tǒng)德育教學模式的一些缺陷與不足。它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思想、教學方式以及具體實踐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有著不同的結果。傳統(tǒng)德育課教學的“教”不一定導致“學”,更不一定產生“會”。而在以心理游戲為載體德育學習中,學生通過在心理游戲設定的具體情景中的通過參與活動獲得體驗,同時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從而能有效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將心理游戲引入德育課這樣一個體驗式學習過程中,“教”是旨在通過提供心理游戲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學習的外部條件和環(huán)境,其作用是引導學生“學”?!皶笔侵笇W生經(jīng)過學習,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能夠應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或者促使學生的行為發(fā)生改變。最終要實現(xiàn)的目標是,通過游戲體驗活動,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和道德觀念,進而開啟學生的潛能,并讓他們將這些潛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的目的。
(一)游戲體驗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實施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提升全體學生的道德水準。而不是矯正學生行為,也非針對個別有問題的學生,課程特別強調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心理游戲活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交流分享的機會,同時關注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使學生整體道德水平都得到提升。
(二)游戲體驗課是以學生為本位的課程。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維護及發(fā)展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都必須基于學生將來從事職業(yè)的特點,圍繞如何激發(fā)學生參與心理游戲活動,如何促進學生道德觀生成,如何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來進行。在游戲體驗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活動、體驗、以及道德觀的生成和發(fā)展,都是教師不能替代的,教師的作用只能是組織、幫助和激發(fā)。
(三)游戲體驗課是關注學生體驗的課程。學生在體驗中反省建構,同時體驗又是學生進一步拓展與成長的基礎。心理游戲活動是學生產生體驗的載體,學生游戲活動的充分程度,將直接影響其體驗是否真切以及體驗的程度。所以,設計、選擇學生感興趣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心理游戲活動,并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充分地參與到心理游戲活動中去,是保證課程實效性的前提。
(四)游戲體驗課是將學生間的差異視為重要學習資源的課程。游戲體驗課所設計的“心理游戲活動”,一般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開展友誼競賽,以小組合作為主線,來調動學生參與心理游戲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小組內和小組間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間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讓學生在互助與互動中成長,進而使每個學生的道德觀念都得到進一步完善。
(五)游戲體驗課是注重發(fā)展性評價的課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關注學生課堂行為和班級生活行為的過程評價,著力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調適等能力的發(fā)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發(fā)展。
(六)游戲體驗課是需要和其他課程整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課程。游戲體驗課需要與體驗式班會活動課以及其他學科課程之間需要有機整合,互為補充,這樣才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完善與發(fā)展。
(一)注重體驗過程,不注重認知
游戲體驗課不是專門的德育觀念講授課,它以讓學生獲得充分體驗、發(fā)展自我為目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而非認知過程。
(二)注重啟發(fā),不注重說教
在游戲體驗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在的啟發(fā),力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不是政治理論課,過多的灌輸和說教非但無益而且有害,它只會使學生隱藏真實的想法,失去自我體驗和發(fā)展的機會,使課堂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注重聆聽,不注重講授
教師要注意聆聽學生的心聲,在課堂上教師的傾聽比講述更重要,學生在陳述自己的問題和表達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有助于消除自身情緒的困擾。
(四)注重口頭交流,不注重課堂板書
在游戲體驗課堂上,學生是通過人際間交流產生的影響力來調整自己的認知、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的。而有效的交流來自于活躍的課堂氛圍,過多的課堂板書會影響或妨礙學生的自我體驗。
(五)注重真話,不注重對錯
信任使人感到安全,安全才能使學生真正敞開心扉。課堂上學生難免會說錯話,教師對此應持一種寬容而積極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自我向善的意識。
(六)注重臨場應變,不注重完成預設
教師面對的是變化莫測的動態(tài)課堂,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的奇思妙想出現(xiàn)。如果過于重視課前預設和課堂結構的完整性,會讓學生有挫折感,非常不利于推動心理游戲活動的開展。因此,教師要學會臨場應變,要盡可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做、聽、說、交流和感悟。
上述的歸納與總結是否涵蓋了游戲體驗課的全部特征與教師實施課程教學的全部要求,目前尚不能得出結論,但這些畢竟是幾年來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在此呈現(xiàn)給大家,希望有助于愿意嘗試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課的同行們。任何教育教學理論都會隨著教學實踐不斷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希望對于游戲體驗課的嘗試,能為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的教學拓展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