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容
【摘 要】人與人之間的個性差異是一種必然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行業(yè)都需要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去承擔。語文教學具有教學目的明確性,教學內容豐富性,教學形式多樣性和教學中人際交流的頻繁性的特點,為了順利完成語文教學的各項任務,我們必須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學生個性差異;個性發(fā)展
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為此本文就如何關注小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展小學生的個性進行了探究,以便可以達到優(yōu)化語文教學環(huán)境,融洽學校師生關系,發(fā)展學生個性,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途徑
1.確保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能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確保語文教學過程順利展開和發(fā)展的基礎,在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重視在教學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兼顧。因為只有學生的特殊需要得到滿足,個性才能得到發(fā)展,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證。例如,《頤和園》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靈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朗誦好的盡情展示自己的朗讀能力;喜歡講故事的可講講有關頤和園的故事;愛好美術的,可以畫出頤和園的美麗風景;喜歡當導游的,可以寫寫導游詞,帶大家一起游覽頤和園,這樣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需要。
2.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手段應該靈活多樣
為發(fā)展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應該多樣化,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經說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的概念了解得越多,他與學生的交往就會越全面;教師的科學基礎知識越廣泛,那么教學方法就會越靈活、越有成效、越明確。例如,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設計“星級大比拼”的游戲,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自由發(fā)揮,贏得屬于自己的星級,通過這個方法,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要,使得學生興趣高漲,又使得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從而最大化的達到了教學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合作與交流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把自己當作“圣人”,而應該與學生一起合作,一起交流,實現教學相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作為合作者對學生進行啟迪引導,當學生的小助手,而不是老師一點一點地“喂”學生,學生一點一點地“吞”,考試時再一點一點地“吐”的育人方法。教師應該承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共同探討,既做學生的教師,又做他們的朋友,即時了解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的困難,然后給予他們必要而有效的幫助,讓學生成功地跨越學習中的障礙。在教學時,教師要將自己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很好!”表揚他們。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能有厭惡、指責的態(tài)度,要更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學生感到,老師和我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是我們學習的親密伙伴,從而學生也會變得更加努力。
三、在語文教學中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發(fā)展學生個性差異的重要方法。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學生對上課的認識和情感體驗也越來越深刻。教師的教學是針對全體學生的,因此,教學課堂上教師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打消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心理,從而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師生情感交融和諧、輕松愉快的合作學習氛圍,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主動學習,這樣的良好學習氛圍不僅能夠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技術、技能的目的,還能充分體現他們學習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發(fā)揮學生集體的學習能力,盡量排除一些消極因素的干擾,營造出一個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情感交流,使他們充分的體驗與表現自身的價值,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
四、結束語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只有在語文教學中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才能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在課程標準理念“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的引導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努力學習、鉆研,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教學研究,同時,要以高尚的師德、正確的言行,在課堂上和生活中給學生做出表率,使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不斷加強,既滿足不同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速度、學習方法上的不同需求,又能使“教”“學”兩個方面更好地結合起來,真正使學生的個性差異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戴愛賓.淺談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探究[J].新課程(上),2015.(06).
[2]丁華華.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個性培養(yǎng)探究[J].好家長,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