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紅萍
玩,是小孩子整個的生活。小孩子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多給小孩子玩的機會,身體就容易強健,心境就常??鞓?。幼兒園教師作為孩子的引領(lǐng)者、合作者、參與者,應根據(jù)孩子愛玩的特征,盡可能地提供好玩的玩具給孩子,并利用玩具發(fā)展孩子的技能,促進其身體健康成長。我們在大班開展了戶外體育玩具“一物多玩”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一、制作“一物多玩”的體育玩具,拓展玩具的種類
玩具有好有壞,好的玩具,能“一物多玩”,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如:皮球,能用手拍、用腳踢、傳球、夾球、滾球玩等,引發(fā)孩子的多種動作。但生活中能“一物多玩”的玩具不是很多,我們就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進行自制,不僅提高了家長及教職工的奇思妙想及動手能力,還充分認識到了廢舊材料的再利用。例如:我們用報紙做了紙球,用飲料瓶做了拉力器、用包裝帶做了各種大小不一的彩圈、用外輪胎做了蹦蹦床等等。這些玩具有的用來練習投擲、有的用來鍛煉臂力、有的用來鍛煉跳躍的能力……無論是外觀、數(shù)量或是其功能都大到了預期的目的,那就是大大豐富了孩子“好”玩具的種類。
二、創(chuàng)設(shè)“玩”的不同方法,提高孩子的技能
推廣體育玩具的“一物多玩”,不僅僅是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能力,作為體育活動,更重要的鍛煉幼兒的身體技能,促使其身體健康成長。從這個目標出發(fā),教師就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設(shè)計,讓孩子玩的開心,玩的有效。
1.同一種器材,不同的技能訓練
每次活動前,我們都會安排一種玩具的“一物多玩”,主要目的是發(fā)揮孩子的學習的能動性和多種技能的熱身訓練。例如:在“好玩的繩子”活動中,孩子們將平常跳繩的繩子除了玩“雙腳跳”、“單腳跳”、“花樣跳”,還想出了:
捕魚游戲——兩個孩子拉一根繩子當做漁網(wǎng),其他孩子當做小魚,四散逃跑,漁網(wǎng)去追逐小魚,被漁網(wǎng)圍住的小魚就算被抓了。
鉆繩游戲——兩位孩子拉直一根繩子,其余孩子鉆過繩子,不能碰到繩子。
扔繩子游戲——每個孩子將跳繩繞在手腕上,束縛成團后朝目標進行投擲。
跳繩子游戲——兩位孩子拉直一根繩子,其余孩子跳過繩子,不能碰到繩子。
跳荷葉游戲——將繩子在地上擺放成圈,當做荷葉,擺放不同的間距,自由的跳躍玩耍。
以上這些游戲?qū)⒗K子原有單一的“跳”的技能訓練目標,拓寬為有跑、追逐、鉆、投擲、向上跳、向前跳、行進跳等多種技能目標。
2.同一種玩法,不同的要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fā)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我們就嘗試“同一種玩法,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跳繩子,我們讓拉繩子的兩位孩子根據(jù)孩子的完成情況來變化繩子的高度,一開始是10厘米,慢慢加高,當發(fā)現(xiàn)有孩子幾次不過時,下次輪到他跳的時候就會適當降低高度,對那些有能力有自信滿滿的孩子,則會增加高度,讓他挑戰(zhàn)新的高度,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爭取有所突破。當然,這個高度的調(diào)控需要老師的引領(lǐng)和指揮,或是老師和孩子一起參與游戲,這樣才能真正因人施教,達到比較好的鍛煉效果。
3.同一個目標,不同的玩法
在“一物多玩”的活動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盡管孩子們把玩具想出了不同的玩法,但其鍛煉的目標卻是一致的。例如:在“玩輪胎”中,有的是直線推動輪胎滾動,有的是兩人合作,你推過來,我推過去,這兩種方法都是鍛煉孩子手臂大肌肉力量的。再如:有的是在平鋪的輪胎上走,有的將輪胎進行疊放,搭成立體的橋進行走,這兩種方法都是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的,后面一種難度更大些。這種現(xiàn)象說明“一物多玩”的教學不僅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更有多種玩法讓孩子更喜歡參與體育鍛煉活動。
4.由單一的個體玩提升到團體的合作玩
有人會說,“一物多玩”似乎更多的體現(xiàn)了孩子個體獨立的玩耍,因為要想的“與眾不同”,要體現(xiàn)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我們的研究卻證明:“一物多玩”同樣可以將單一的個體玩提升到團體合作的玩。例如:在“好玩的繩子”中玩捕魚游戲、在“玩輪胎”中將輪胎疊放成高橋走、在“紙球游戲”中玩踢足球、在“報紙游戲”中玩匍匐前進游戲等等。這些都足以證明,只要我們想要給孩子,去認真鉆研、設(shè)計教學活動,一切皆有可能。
三、改變“玩”的時間、空間,讓“玩”時刻伴隨孩子
“一物多玩”的教學真正體現(xiàn)了“玩”的精神,它不像傳統(tǒng)體育游戲那樣,受到時間、空間的約束,它所需的玩具體積較小、且人手一份,便于取放;它不受時間的約束,可以玩的短一些,也可以玩的長一些,根據(jù)孩子活動情況而定,一個內(nèi)容可以分成好幾次來玩。
(1)改變“玩”的時間。讓“一物多玩”的伴隨孩子一日生活。除了一些健康領(lǐng)域的集體教學,我們經(jīng)常會將這類活動安排在晨間戶外活動、課間戶外活動、離園時間等,活動組織比較松散,孩子們又玩得比較盡興。
(2)改變“玩”的空間。不僅僅是在大型的操場上,我們的“一物多玩”可以再教師、走廊、陽臺,只要有場地,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可以分組玩、可以單個玩,根據(jù)場地來進行自我調(diào)整,例如:下雨天,孩子們在教室里玩“打牌”,將一張撲克牌放在桌子邊緣,用手掌發(fā)力將紙牌打向桌子的另一邊,看誰的紙牌打得遠,這就是“玩”!隨處可“玩”!
參考文獻:
[1]《創(chuàng)建中國化科學化的現(xiàn)代幼兒教育》 陳鶴琴著 金城出版社
[2]《教育指導綱要》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