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德君
一部別開生面的官場諷喻小說——《我不是潘金蓮》新探
紀德君
內(nèi)容提要:劉震云的小說葉我不是潘金蓮曳袁在眾多官場小說中可謂別開生面遙它不是一部揭批官員徇私枉法堯野在其位不謀其政冶的小說袁也不能算是一部關(guān)注上訪問題與底層大眾疾苦的小說遙它實際上是一部寫野做官冶如何戕害了官員的身心健康堯扭曲了官員的人格尊嚴的小說遙小說最后的野正文冶提醒人們袁脫離官場堯另謀職業(yè)袁過一種悠閑自得的堯有尊嚴的生活袁倒不失為一種明智的人生選擇遙小說這樣寫袁對那些已做官的或想做官的袁不啻潑了一瓢清醒劑袁其變相地針砭現(xiàn)行的官僚體制袁針砭國人熱衷于做官之時弊袁諷喻和警醒已做官者或想做官者之用意袁是不言而喻的遙
劉震云葉我不是潘金蓮曳官場諷喻小說
最初閱讀《我不是潘金蓮》,是被它的書名吸引了;讀起來,又很快被它的內(nèi)容吸引了。這確實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小說。一個名叫李雪蓮的女子,因為想超生,與丈夫假離婚,不料弄假成真,被丈夫趁機拋棄了。她要證明之前的離婚是假的,與丈夫復(fù)婚,然后再離婚,并要摘掉丈夫給她戴的“潘金蓮”的帽子,于是便走上了漫長的告狀路。她從縣里、市里,一直上告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山Y(jié)果呢,不但沒能把假的說成假的,還把法院庭長、院長、縣長乃至市長一舉拉下馬,以至于二十多年來每到“兩會”時她所在的省市縣都要上演圍追堵截的一幕。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樁荒唐、離奇的告狀故事呢?他想反映什么、揭批什么,或者說想讓讀者從中悟到點什么呢?
一
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一部揭批官員不作為、不清廉、不能主持公道、不能伸張正義的小說。小說中的官員名字,如法官王公道、董憲法,法院院長荀正義,縣長史為民、鄭重,市長蔡邦富,省長儲清廉等,似乎有意要以諧音的方式,反諷官員們不能維護公道、正義,為民做主;可揆諸作品描寫的實際,又覺得名不副實。
首先,這肯定不是一部揭批官員貪腐的小說。盡管李雪蓮在告狀時曾說:“董憲法貪贓枉法。”但敘述者馬上解釋道:“說董憲法貪贓枉法,這話沒有根據(jù);也許董憲法在別處貪贓枉法過,但在李雪蓮這件事上還算不上;董憲法老婆收了李雪蓮一包袱棉花,兩只老母雞,也夠不上貪贓枉法;倒是董憲法看他老婆把雞燉了,罵他老婆‘貪贓枉法’。”李雪蓮后來又說:“荀院長,你是院長,你不能像董憲法一樣,也貪贓枉法呀?!睌⑹稣哂纸忉尩溃骸耙苍S荀正義在別處貪贓枉法過,但在李雪蓮這件事上卻沒有。”
小說不僅沒有寫一件官員們貪贓枉法的事實,反而還反過來寫官員們?yōu)榱藙褡枥钛┥徤显L,幾乎每年都送東西給她。如法院院長王公道就說:“為了哄住她,二十年來,她可沒少得東西。光豬腿,我給她送過十七八個。”“都見大家給當官的送東西,哪見過當官的給一個農(nóng)村婦女送東西?”后來,市長還親自出面宴請李雪蓮。
其次,這也不是一部揭批官員們“官僚主義”、“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小說;當然也不算是一部關(guān)注上訪問題與底層大眾疾苦的小說。平心而論,官員們在李雪蓮告狀這件事上還是花費了不少心血的。法官王公道就對李雪蓮這么說:“秦玉河這個龜孫,如果放到清朝,我早把他槍斃了,無非現(xiàn)在講個法制?!愀鏍罡媪硕?,各級政府都能理解。歷屆的政府和法院領(lǐng)導(dǎo),也沒少給秦玉河做工作??伤穷^犟驢,二十年來,死活不吐口哩。秦玉河不通情理,才是這件事的病根,對不對?”可見,他們并非不想解決李雪蓮的問題,而是這個問題確實無法解決。書中還有意借市長馬文彬之口批評他手下的官員“工作方法簡單,站到了群眾的對立面;忘記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在當官做老爺;比這些更重要的是,遇事不相信群眾,作為一個人,也該將心比心;一個人告狀,鍥而不舍了二十年,把大好的青春年華搭了進去,告到頭發(fā)都白了,如果她沒有冤屈,能堅持下來嗎?”可見,馬市長是很反對“當官做老爺”的,也很能理解李雪蓮的疾苦。他手下的人,后來也都恪遵其令,想方設(shè)法慰撫李雪蓮,希望做通她的思想工作。
雖然書中說“最大的腐敗,是身在其位不謀其政;比這更腐敗的,是像刁成信這樣的人,身在其位在謀反政。”但是,當李雪蓮到市里告狀時,“刁市長管了,還親自找她談了”,李雪蓮“還是不聽”。倘若作者意在揭批官員們在其位不謀其政或謀反政,那么他就應(yīng)該寫刁成信對李雪蓮告狀置之不理,或趁機教人煽風(fēng)點火,把事情鬧大。
書中也寫到了“中央領(lǐng)導(dǎo)”發(fā)火:“這么小的事,怎么就搞到大會堂了呢?是她要把小事故意搞大嗎?不,是我們的各級政府,政府的各級官員,并沒有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到心上,層層不管,層層推諉,層層刁難。”但這是由于他不了解情況。其實,李雪蓮的疾苦主要不是當官的不作為造成的。她的不幸,是源于前夫秦玉河的薄幸。她之所以打官司,是為了“證明這離婚是假的,再跟秦玉河個龜孫結(jié)回婚,然后再離婚”,以此報復(fù)前夫,出口惡氣。王公道就說:“反正你要跟姓秦的離婚,這折騰一圈又是離婚,你這不是瞎折騰嗎?”還說:“李雪蓮要跟她前夫復(fù)婚,也不是為了過日子,是為了復(fù)婚之后再離婚。一句話,純粹為了折騰。”可是,由于她“不懂法律程序”,而又執(zhí)迷不悟,官員們依法“管不了”,“她當成都不管”,于是就一路上告,一直告到黨中央,并且一告就是二十年,害得一批官員丟了烏紗帽。王公道就對她這樣說:“說句良心話,你離婚是真是假,能不能跟秦玉河復(fù)婚,然后再離婚,是這些市長縣長能決定的嗎?你沒有復(fù)婚再離婚,是這些市長縣長給鬧的嗎?要說冤枉,除了你冤枉,大家也都冤枉著呢。”
連跟她關(guān)系密切的同學(xué)趙大頭也認為,她的疾苦是由于瞎折騰自找的:“折騰來折騰去,人家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直過著,可不就剩下折騰你自己?”“人家跟婊子過上了新日子,你還在折騰舊日子。人家當然不會承認你們離婚是假的。他一日不松口,你就一日告不贏?!弊詈?,連李雪蓮也意識到:“我算栽倒了這個龜孫手里,當初把他殺了就對了?!?/p>
其實,她本來可以避免這種“疾苦”,過上好日子的,趙大頭勸慰她時就說:“也找個男人結(jié)婚呀。他能找,你也能找。跟他比著找。在這上頭賭氣,比跟他折騰過去的真假管用多了。你早這么做,也熱乎乎過了二十年,不至于把自己老在告狀路上?!崩钛┥徸约阂埠蠡诹?,她想:如果“當初不理會秦玉河,重打鼓另開張,去找新的男人,說不定如今也過得熱氣騰騰,不至于二十年過去,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由此看來,作者寫這件案子,既不是為了揭批官員貪腐,也并不是要抨擊官員們漠視民生疾苦,“喝著百姓的血”,不為老百姓辦實事,這不是作者的主要用意。否則,他完全可以改變這個案件的性質(zhì),在案件的冤情與官員如何貪贓枉法、不作為等方面多花點力氣和筆墨。但是,他沒有這么寫,而是著重寫李雪蓮上訪如何牽動了從下至上各級領(lǐng)導(dǎo)的神經(jīng),使他們草木皆兵,窮于應(yīng)付,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因此,與此說這是一部揭批官員“沒有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到心上”的小說,毋寧說這是一部寫“做官”如何扭曲了官員們的人格與心態(tài),戕害其身心健康的小說。
二
下面,就讓我們來檢視一下作者對“做官”之諸種苦況的描寫。
俗話說“做官難,難做官”,做官免不了要為千頭萬緒的工作和趕場子似的各種應(yīng)酬而疲于奔命,損害身心健康。書中就這樣寫道:
縣長史為民,從沒休過禮拜天。一個縣一百多萬人,工農(nóng)商學(xué),吃喝拉撒,事情千頭萬緒;從中央到省里,再到市里,每天下發(fā)的文件有一百多份,都靠史為民落實。工人每天上班八個小時,史為民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天天夜里開會。還有,從省里到市里,每天都有部門來縣里檢查工作;從省里到市里,部門有百十來個;縣里每天需要在賓館招待的上級檢查組,至少有八撥。中飯和晚飯,史為民得陪十六撥次的客人。都是職能部門,哪個也得罪不起。史為民的胃,也讓喝酒喝壞了。史為民時常捂著胃對部下感嘆:“縣長,不是人干的活。”
做官當然都想往上爬,用書中的話說:“從政是個迷魂陣,當了鄉(xiāng)長,想當縣長;當了縣長,還想當市長和省長呢?!笨膳啦簧先?,就難免心灰意冷,受人輕視,甚至自輕自賤,悶悶不樂,借酒澆愁,如縣法院專員董憲法就是如此。
做官想做出政績,還得時刻擔(dān)心身邊的人嫉恨,暗中與自己較勁。書中寫市長蔡邦富與常務(wù)副市長就是對頭,刁成信常給蔡邦富使絆子、謀反政,蔡卻奈何不了他,因這常務(wù)副市長不是蔡確定的,是省里確定的。而手下人因不領(lǐng)會領(lǐng)導(dǎo)的意思亂來造成的惡果,也要由領(lǐng)導(dǎo)本人承擔(dān)。如蔡擔(dān)心李雪蓮告狀會影響文明城市的評選,讓人把李雪蓮弄走,結(jié)果手下人卻以“擾亂社會秩序罪”,把李雪蓮關(guān)進了拘留所,導(dǎo)致事件升級,蔡被罷官。
做官還得時刻看領(lǐng)導(dǎo)的臉色行事,生怕失去上司的信任,前途堪憂。如縣長鄭重起初對李雪蓮的告狀滿不在乎,可馬市長特意打電話提醒他:“我去北京參加人代會,李雪蓮就不要去了?!编嵵鼐汀安荒懿辉谝?,也不敢不在意”了。由于他勸阻李雪蓮告狀方法不當,結(jié)果就被馬市長當面批評了一通,“身上出了好幾層冷汗”。后來馬市長又責(zé)怪他:“是沒有認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呢,還是沒有責(zé)任心呢?這可讓我有些失望?!边@個“有些失望”,又讓鄭重出了一身冷汗;因為“馬文彬一說對誰‘失望’,誰的前途就要走背字了”。書中還說:“上級如抓下級的話把,如蛇被打了七寸一樣,下級就無法動彈了?!编嵵乇簧霞壸プ×嗽挵?,結(jié)果一頓訓(xùn)斥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襯衣襯褲,從里到外都濕透了”。于是,他就把縣公安局長找來臭罵一通:“養(yǎng)你們,還不如養(yǎng)一條狗,連個人都看不住?!薄懊魈熘畠?nèi)找到她,讓她來見我;找不到,你帶著辭職書來見我!”公安局長被罵之后,又把派出所所長找來罵了一通,“罵得跟鄭重罵他一樣”。
做官稍有不慎,或出現(xiàn)意外,就會丟掉烏紗,并且有冤難訴。書中寫由于李雪蓮上訪,驚動了中央領(lǐng)導(dǎo),中央領(lǐng)導(dǎo)向省長儲清廉發(fā)難,省長先是“慌亂”,然后“驚出一身冷汗”,最后竟“從里到外的衣服都濕透了”;對領(lǐng)導(dǎo)的訓(xùn)話,他“忙像雞啄米一樣點頭”。本來,不出這個事,他很可能會調(diào)任省委書記,可這一回卻由省長變?yōu)檎f(xié)主席,五年后又離休了。而那些連累了省長的市長、縣長、法院院長等,也就是“把一粒芝麻變成西瓜、把一只螞蟻變成大象的那些人”,則被省長一氣之下,“通通撤職”了。
丟了烏紗帽的市長蔡邦富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但“有什么用呢?你怎么去改變省里的決定呢”?于是只好嘆道:“什么叫不正之風(fēng)?這才是最大的不正之風(fēng)。”又嘆:“誰是‘小白菜’,我才是‘小白菜’?!笨h長史為民捂著胃大罵:“文件就這么下來了?還有沒有說理的地方了?明天我也告狀去!”法院院長荀正義哭了。法官王公道也憋了一肚子氣,罵道:“不是講法嗎?讓我們講,你們辦起事來,咋又不講了呢?”
由于李雪蓮的上訪導(dǎo)致一批官員丟官,所以后來“從上到下的領(lǐng)導(dǎo)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她的上訪“草木皆兵”,千方百計勸阻,弄得苦不堪言。如王公道就可憐兮兮地哀求李雪蓮:“你不告狀呢,我這個位子就能保??;你要一折騰,說不定像二十年前的荀院長一樣,我也被擼了。我的帽子,就在你手里提溜著呢?!闭f著說著,“差點哭了”。
小說所寫讓我們看到官場其實是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置身其中,如果稍有不慎,一件偶然的、甚至是荒唐的小事,也會讓你功虧一簣,用馬市長的話說,就是“因小失大”,“千里長堤,潰于蟻穴”。而且,在官場,撤官罷官,又是家常便飯。用王公道話來說:“您以為撤干部,領(lǐng)導(dǎo)會心疼呢?中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干部;撤一批,人家正好換上一批自己的人?!比绱诉@般,身在官場上的人,幾乎無一不是患得患失,誠惶誠恐,人格上、心理上、身體上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疾患,或者說人性遭到了扭曲,于是做官的人,也就變成了一個不正常的人、一個病態(tài)的人、一個失去了人格尊嚴的人。
三
小說的主體寫的就是上述這些內(nèi)容。但令人費解的是,作者卻稱這些內(nèi)容都不過是“序言”,而后面的一小段文字才是“正文”。這一小段文字寫的是縣長史為民丟了官之后,在西街開了個飯鋪,名叫“又一村”,靠買招牌菜“連骨熟肉”優(yōu)哉游哉地過日子,沒事還能玩玩麻將。這不是分明在告訴人們,不做官,又如何?不做官,并不意味著就是“山窮水盡疑無路”;相反,這回自食其力了,生活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遇到麻煩事,比如春運期間,史為民弄不到火車票,還可以打個“冤枉”的招牌,在京城的敏感地帶鳴冤叫屈,謊稱自己是含冤上訪的人,讓官員們親自派人服侍他,將他護送回家,結(jié)果把官員們都給忽悠了一把。因此,不做官了,做一個自得其樂的人又有什么不好呢?這不是更健康、更悠閑自在、更灑脫嗎?
作者不止寫了一個史為民,罷官歸里,自食其力,自得其樂,他還寫了其他一些官員也都有這樣的想法或做法。如縣法院專委董憲法,被罷官后,就如釋負重地說:“去球,早不想跟你們玩了,我到集上當牲口牙子去?!蓖豕酪舱f:“二十年啊,鄭縣長。我有時愁的,真想辭了這個院長,去做小買賣?!?/p>
由此看來,作者寫完了官員們身處宦海之中身心遭受嚴重扭曲或戕害的諸種病態(tài)后,再來寫一些官員罷官歸田后的獨立、自由、悠閑的生活,無疑是在告訴人們不必要把一官半職看得那么重,也不必總想削尖腦袋往官場鉆、往上面爬。在現(xiàn)行的官僚體制下,做官絕不是什么好差事,做官無異于委身于人,不僅前途命運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會損害身心健康,扭曲人格尊嚴,甚至還會把“人”變成“非人”,用史為民的話來說:“縣長,不是人干的活?!蹦憧?,史為民不做縣長了,不是活得更快樂、更健康、更有人的尊嚴了嗎?因此,這樣寫,對那些已做官的或想做官的,不啻潑了一瓢清醒劑;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這是一部寫給已做官的或想做官的人看的小說,其變相地針砭現(xiàn)行的官僚體制,針砭國人熱衷于做官之時弊,諷喻、警醒已做官者或想做官者之用意,都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就該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法來說,這部小說在精神上、構(gòu)思上以及諷喻手法的使用上,似乎都與古代的一些小說名著一脈相承。如《金瓶梅》、《紅樓夢》等,即喜歡以人名的諧音來表現(xiàn)其諷喻意味,這在《我不是潘金蓮》中也有突出表現(xiàn),不過后者采用王公道、董憲法、荀正義、蔡邦富、儲清廉等帶有雙關(guān)、諧音色彩的人名,似乎使的是煙霧彈,擺的是迷魂陣,是有意要誤導(dǎo)讀者向反貪倡廉、反官僚主義等方面去理解它,而實際上它旨在揭示現(xiàn)行的官僚體制如何扭曲、戕害了官員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暗示人們不做官,倒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也是在這個意義上,筆者以為《我不是金瓶梅》在構(gòu)思與精神上與《儒林外史》異曲同工?!度辶滞馐贰吩诹芾毂M致地摹寫科舉體制扭曲、戕害了讀書人的身心和人格之后,結(jié)尾寫了四個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貴之外的市井奇人。這些人中有賣火紙筒的王太、開茶館的蓋寬、寫字的季遐年、裁縫荊元。他們不迷戀科舉做官,不受功名富貴羈絆,追求“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生活,沉醉在琴棋書畫的雅趣之中,怡然自得,表現(xiàn)出正常人的尊嚴和獨立人格?!段也皇桥私鹕彙返摹罢摹保矊懥怂膫€市井奇人:開飯鋪的史為民、開酒廠的老布、批發(fā)煙酒的老王和開澡堂的老解,這四個人也是自食其力,不求富貴,有空搓搓麻將,喝喝小酒,活得自由自在有尊嚴。更有反諷意味的是,小說最后還借兩個官差老董、老薛之口,說不做縣長的史為民是“改邪歸正了”,“悔過自新了”,這不是有意在警示人們脫離官場、另謀職業(yè)才是正確的乃至是理想的人生選擇嗎?這般說來,這確實是一部別開生面的官場諷喻小說?。?/p>
(紀德君,廣州大學(xué)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教授)
文學(xué)與跨文化交流
主持人語:20世紀是一個身份與話語整合的時代袁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遙相對于東方而言袁西方的身份自文藝復(fù)興以來一直是穩(wěn)定的袁但應(yīng)當引起我們思考的是袁它的身份為什么五百年來一直保持著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遙其實這里面有一個重要原因袁就是它不斷地懷疑自己身份的穩(wěn)定性袁因而不斷地調(diào)整它的話語形態(tài)袁或者說袁野西方冶具備著一種強大的自我清潔堯自我調(diào)適堯自我更新的功能袁所以袁它頻繁地對業(yè)已成型的野套話冶加以解構(gòu)堯重建袁從而使它的野核心價值觀冶保持堅挺遙要要要這里面的文化建構(gòu)辯證法真值得野東方冶認真借鑒袁即只有轉(zhuǎn)換話語袁才能保持身份穩(wěn)定遙本欄目的葉重構(gòu)野知識冶主題要要要埃柯歷史編纂元小說對史傳文學(xué)的野摹擬冶曳和葉英雄的使命要要要掖荒原業(yè)拯救主題的人類學(xué)闡釋曳兩篇文章袁就是對西方這種話語與身份辯證法的具體詮釋遙而黎躍進教授的葉東方現(xiàn)代民族主義文學(xué)思潮論綱曳一文則是對東方話語反省與身份重構(gòu)的一種宏觀思考袁探討了東方身份焦慮的原因袁分析了它被迫作出話語調(diào)整的復(fù)雜境況遙東方的文學(xué)袁當然也包括我們中國的文學(xué)袁在20世紀的后殖民背景下袁都遭遇了野民族寓言冶的悖謬性陷阱袁大眾對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分裂性立場就說明了這一窘境遙至于如何解除這一窘境袁通過文學(xué)干預(yù)使野東方冶也進入身份穩(wěn)定的歷史進程袁每個有責(zé)任感的文學(xué)研究者都應(yīng)當捫心自問遙淵王志耕冤
A Satirical Novel Against Officialdom—I Am Not Pan Jinlian
Ji Dejun
I Am Not Pan Jinlian,novel by Liu Zhenyun,is unique in the novels describing officialdom.It does not reveal and criticize the officials who bend the law for the benefit of themselves and are guilt of dereliction of their duties.It is not a novel that limits its theme within the social problems like ordinary people’s sufferings and their applying for an audience with the higher authorities to appeal for help.It describes how people get harmed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after they become officials,and how their personal dignity get twisted.At the end of the novel,people are reminded that it is a wise choice to leave officialdom for a leisurely and dignified life.The novel is a wakeup call for those who are officials or thirsty for being officials.It also criticizes the current bureaucracy and the social evils of officialdom. Keywords:Liu Zhenyun;I Am Not Pan Jinlian;Officialdom;Satirical 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