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燕
伏爾泰說過,讀書使人心明眼亮。歌德也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yǎng),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何引導學生讀書,讀好書,讀學生感興趣的對學生有用的書則是至關(guān)重要的,要做好學生讀書的引路人。
那么,如何做好學生讀書的引路人呢?走上讀書的康莊大道呢?我認為要多渠道為學生創(chuàng)造讀書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盡可能地讓學生心理上愿意去讀書,讓他們由“要他讀”變?yōu)椤拔乙x”。能充分感受讀書的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與愉悅。在這一過程中做好學生讀書的引路人。
一、讓讀書成為一種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讀自己喜歡讀的書,越讀越開心,這樣一來,書就會越讀越多,學生書讀得多了,知識面就越寬,讀書的興趣就會越濃,慢慢地就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在不斷的讀書中,博覽群書,吸取更豐富的語言信息,獲取更多的語言現(xiàn)象,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孩子就更加喜愛讀書,形成逐漸強化的良性循環(huán)。
在我教的每屆初一新生入校,第一節(jié)語文課我總會先發(fā)一張讀書的調(diào)查報告,了解學生的讀書的情況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根據(jù)他們的讀書情況及個人興趣愛好,引導他們?nèi)プx自己喜歡讀的書,例如:喜歡故事的學生我引導他們?nèi)プx《中外民間故事》、《中外名人故事》、《神話故事》、《伊索寓言》等等。喜歡新鮮事物,好奇、愛冒險的學生我引導他們?nèi)プx《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格列佛游記》、《魯濱遜漂流記》等等;喜歡歷史的學生我引導他們?nèi)プx《史記》、《二十五史》等等。喜歡詩歌的學生我引導他們?nèi)プx冰心《繁星·春水》。在引導學生讀書的同時,每月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例如“向同學推薦自己喜歡讀的一本好書”的活動,響應(yīng)的同學越多,得的票數(shù)就越高,分數(shù)就越高,就能贏得當月“讀書好少年”的光榮稱號。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
二、讓讀書成為一種需要
學生讀書僅僅靠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具有不穩(wěn)定性,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可能就不喜歡了,喜歡上別的更能吸引他們的事物,并且學生單憑興趣去讀書,會造成讀書內(nèi)容的單一、狹窄。魯迅先生曾說過,“不要只看一人的著作,不要??次膶W書”。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對學生知識的掌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廣度。就必須擴大讀書的范圍,而這一點單憑“興趣”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怎樣才能讓學生由興趣讀書升華到需要讀書,首先我認為可以從讀書的好處作用引導學生讀書,讀書可以消遣孤獨寂寞;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提高作文水平;讀書可以讓人明事理,了解天下大事;讀書可以怡情;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更加完美……讀書的好處最大的就是我們可以汲取書里面作者本身的人生經(jīng)驗和豐富的生命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達到學習的效果。從而讓學生由興趣讀書升華到需要讀書上來。其次,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配合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去讀書,收集材料,例如我在上《再塑生命的人》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海倫凱勒這個人物,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預(yù)先設(shè)計了很多問題,引導學生去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安排學生上網(wǎng)查找海倫凱勒相關(guān)資料。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海倫凱勒的認識,更重要把學生的讀書由興趣轉(zhuǎn)變?yōu)樾枰顾麄兠靼自诮鉀Q問題時有目的地閱讀是必要的。通過這些讓學生明白讀書是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到學生讀書由興趣讀書為需要讀書,使讀書成為每天必不可少的平常事、手邊事。
三、讓讀書成為一種高尚情趣
世界著名作家高爾基非常喜歡讀書,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沒有錢讀書,但他依然尋找一切機會讀書,即使在輪船上當伙夫,在碼頭上當搬運工,或做其他的苦工雜役,他都能抓緊時間讀書,他曾說過:“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命變成了輕快而舒適的詩。在今天功利當頭的社會中,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除了教人識字,還要教一些做人的最基本的東西,要讓學生明辨是非、善惡、真假、美丑,具有正義感,愛好和平,擁有愛心和溫情,這樣就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閱讀那些充滿人性,關(guān)注人類命運和地球家園的報刊雜志書籍,尤其要引導學生與那些人類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魯迅、曹禺、巴金等大師對話,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培養(yǎng)起他們對人的終極關(guān)懷,奠定堅實的人文底蘊。讓讀書成為一種高尚情趣。
研究表明,中學生這一時期的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心靈處于逐漸完善豐富的階段。由于受到理解力的限制,辨別是非和善惡的能力較弱。書籍的好壞在他們的成長階段影響非常大,從這兩點來說,向中學生推薦優(yōu)秀讀物,做學生讀書的引路人,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學科學出版社,1984年.
[2]余應(yīng)源著.《語文教育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3]于明主編.《語文學習方法指導》.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4]張吉武主編.《中學語文教參》.陜西師大雜志社.
[5]張曉梅,張英宏編著.《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