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
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于10月5日達成“部長級”基本協議,引發(fā)了一片喧囂。其中一種說法是,中國經濟將被TPP機制壓垮,理由是:TPP實行零關稅政策,并且有一整套制約中國對外貿易的規(guī)則。
真的是如此嗎?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如此不堪一擊和束手待斃嗎?
筆者認為,美國拉攏日本,再聯合其他十國設計和實施TPP機制,除了“短期圍堵中國”的目的之外,還有“長遠改造中國”的打算。
目前,TPP不包括中國,就是為了對中國施壓,迫使中國實施完全的貨幣自由兌換、將大批國有企業(yè)私有化。在美國政策主導者的設計下,即使中國目前不采取這樣的步驟,日后還會采取這樣的步驟;但另一方面,對方也有心虛之處。在TPP談判進程加速的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明言“不能讓中國等國家書寫全球貿易規(guī)則”,給這場戰(zhàn)略博弈加上了十分清晰的注腳。
TPP棋局的最新進展,使得世界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格局更加清晰,這反而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帶來一味清醒劑和催化劑。我們必須要順應國際貿易交往的大趨勢,加速改革我們自己、加速強大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筋骨強了,就不怕零關稅,也不怕環(huán)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等高門檻。
筆者堅信,靠TPP“圍堵”、“壓垮”中國是不可能的。恰恰相反,TPP機制會促使我們更好、更快、更準地改革。其一,TPP在自己“朋友圈”內實行零關稅,會導致中國就業(yè)崗位減少和產業(yè)流失,但這也倒逼我們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加快產業(yè)升級;其二,我國早已通過自由貿易協定(FTA)機制應對沖擊,目前12個TPP成員國中的5個已與我國達成FTA協議,另有兩國作為東盟成員國、間接與我國簽訂了FTA協議,與日、韓、加拿大、美國的談判正在進行;其三,我國主動出擊,倡議區(qū)域互聯互通、組建亞投行、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建立絲路基金、組建金磚銀行、建立上海自貿區(qū)并逐步在全國復制;其四,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任何經濟體的貿易活動都不可能游離于這個基本現實。
TPP成員國經濟體量不小,但主要還是美日兩個經濟體——美國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2%,日本占6.5%,兩者相加為28.5%??梢姡琓PP是美國拉著日本繼續(xù)主導世界經濟的新平臺。但不可想象的是,美國和日本躲得開中國這個龐大且有明顯互補性的經濟體嗎?畢竟中國已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2%。
短期看,隨著TPP機制生效,甚至在TPP生效之前,在中國的一些合資、獨資加工企業(yè)就會轉移到TPP成員國,TPP成員國還會減少對中國原材料、制成品的采購,這些動作不但會壓縮中國的貿易額,爭奪中國的就業(yè)崗位,也會削弱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但這些效應是短暫的,不可能長期發(fā)酵。
基于以上原因,我國對于TPP持坦然的“開放態(tài)度”,同時,按照既定的規(guī)劃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靠更硬的實力和更好的機制與貿易伙伴展開對話與合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必要“自傷”自己的發(fā)展權益,也不會接受外界強加的損害我國發(fā)展權益的事。
作者系經濟日報集團證券日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