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順
[摘 要]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領軍人物,是黨史研究工作的先進代表,鄧小平同志在黨史研究工作中的先進指導思想和成果,對現(xiàn)代黨史研究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研究黨史的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根本思想指導,并且貫徹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拓寬黨史研究的視野、創(chuàng)新黨史研究方法,為我國黨史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鍵詞]鄧小平;黨史研究;指導思想;啟示
一、鄧小平黨史研究的指導思想
1.馬克思唯物主義思想
中國共產(chǎn)黨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觀的指導思想的核心地位。唯物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科學。唯物主義觀認為,以人類為核心的社會關系受到周圍環(huán)境和物質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物化,只有堅持從這些外部物化因素的角度出發(fā),才能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真實過程,也就是說,物質的存在是決定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因素,只有站在物質基礎的角度上才能真實的了解人類社會之所以發(fā)展至今的根本原因所在。唯心觀是與唯物觀相對的思想,唯心觀認為人才是世界的主宰,一切社會現(xiàn)象和物質創(chuàng)造都歸結于人類的精神世界因素,認為人的精神因素可以影響甚至決定自然社會的發(fā)展。“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正是唯心觀主義泛濫成災的時期,對當時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沖擊。即使是在這種背景下,鄧小平同志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觀,并且對唯心觀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于毛澤東思想以及毛澤東同志本人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并且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消除了唯心觀對黨史研究工作產(chǎn)生的干擾。
2.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黨史研究是一門專注于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進程的學科,同時隸屬于社會科學領域和政治學領域,所以其指導思想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健康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拔幕蟾锩睍r期正是黨史研究工作經(jīng)歷的最為困難的一個時期,而這與當時的黨史研究指導思想發(fā)生偏差有著密切誒的關系。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堅定了撥亂反正的決心,在黨內開展了關于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制定與學習工作,并且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思想,而這一指導思想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的關鍵人物,就是鄧小平同志。毛澤東思想的全面推進是中國共產(chǎn)黨撥亂反正的具體實施方案,通過實踐工作的開展對毛澤東思想進行客觀的總結和分析,也使得毛澤東思想成為了影響社會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的核心思想因素。但是由于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使得毛澤東思想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受到了質疑,更為一些反黨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對此,鄧小平對毛澤東同志的生平做出了科學的評價,一方面肯定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及其發(fā)揮的重要指導作用;另一方面也深刻批評了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而我們應當將毛澤東思想與毛澤東同志自身的錯誤區(qū)別開來,用歷史的、辯證的、客觀的眼光對毛澤東思想進行重新認知,使得毛澤東思想重新回到了正確的軌道。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是中國共產(chǎn)黨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重要精神成果,鄧小平理論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也發(fā)揮著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而在黨史研究的指導思想方面,鄧小平理論有著更加直接、深刻的指導作用。鄧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對于糾正毛澤東思想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在充分表達毛澤東思想的正確引導作用。中國共產(chǎn)黨多年的發(fā)展實踐也充分說明,如果沒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正確引導,就會導致發(fā)展軌道的偏離,甚至走上錯誤的道路。
3.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在黨史研究工作中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他認為,實事求是的精神是無產(chǎn)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思想,一切工作的開展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才能取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在長期的黨史研究工作中,鄧小平同志以身作則,無論在任何時期、任何場合都絲毫不動搖的堅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并且對實事求是的思想做出了詳細的注解:第一,要摒棄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和思維定勢的禁錮,積極解放思想;第二,要尊重歷史,一切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述都要尊重歷史和事實,這是實事求是的客觀要求;第三,對歷史進行評述時要堅定不移的運用唯物主義分析法,堅持從客觀、公正的視角對事物進行分析,才能保證研究成果的科學性與正確性。
二、鄧小平黨史研究成果對現(xiàn)代研究工作的啟示
1.正確的價值取向是開展黨史研究工作的基礎
中國共產(chǎn)黨的黨史研究工作,主要是對我黨過去一段時間的發(fā)展歷史進行評價,而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距離,所以在當下的評價活動中,很容易受到評價者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價發(fā)生偏差。所以,確定正確的價值取向是開展黨史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務。鄧小平同志在評價建國三十年來的歷史問題方面,就確定了“向前看”的取向,同時強調要消除個人恩怨,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保證一切研究工作的科學性。
2.正確處理歷史事實與歷史評價
歷史事實與歷史評價之間的關系問題始終是歷史學研究領域中一個廣受爭議的問題。從馬克思主義唯物觀的角度來說,歷史研究活動應當是建立在客觀的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不收到任何人的意志影響;而歷史研究活動如果僅僅對歷史事實進行收集,那就失去了研究的意義。如果沒有歷史事實,無法為歷史研究和評價工作提供要素;而如果不對歷史事實進行評價,歷史研究工作便顯得毫無意義。所以,在黨史研究工作中,應當正確處理歷史事實與歷史評價的關系,站在唯物觀的角度對歷史適時進行恰當?shù)脑u價,有助于研究工作的持續(xù)開展。
3.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關系的統(tǒng)一
中國共產(chǎn)黨在將近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有曲折坎坷的經(jīng)歷,也有波瀾壯闊的輝煌業(yè)績,而鄧小平同志在黨史研究工作中,可以透過歷史看到事物的本質,對歷史經(jīng)驗進行高度概括,并且將其運用到處理現(xiàn)實事物的工作中,以史為鑒,可以避免重蹈覆轍。今天的發(fā)展也將是未來的歷史,為了更好的開創(chuàng)未來,促進我黨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要始終重視歷史更替過程中總結的經(jīng)驗和教訓,實現(xiàn)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杜寶青.論鄧小平對中共黨史研究的理論貢獻[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1-01-25.
[2]張兆文.論鄧小平關于黨史研究的指導思想──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10-15.
[3]孫建業(yè).論鄧小平關于黨史研究理論[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0-03-30.
[4]于文善.鄧小平中共黨史研究思想討論綜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2-10-15.
[5]張家芳.鄧小平對新時期中共黨史學理論的貢獻[J].安徽師范大學,200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