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冷凍:另一種死而復生?
Futurama的主人公就是不小心踏進了一個冷凍艙而來到了未來世界。圖片來源:Futurama截圖
“在他們正中有一個工作臺,上面放著個一米左右高的不銹鋼圓柱形絕熱容器,剛剛密封,從容器中涌出的超低溫液氦產(chǎn)生的白霧還沒有消散,由于低溫,那些霧緊貼著容器的外壁緩緩流下,流過工作臺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這是大熱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對于云天明的大腦被冰凍技術保存后的場景描述。最近,中國作家杜虹(系《三體》編審之一),選擇了冷凍自己的遺體,這讓人體冷凍這個話題又火了。
杜虹選擇的Alcor就是最著名的冷凍公司之一——這家公司收取20萬美元進行全身保存,8萬美元進行頭部保存,將軀體部分冷凍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期待未來的醫(yī)學進展能夠讓人復蘇。
可是冷凍人體并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
按照今天的法律,冷凍保存的人體算作死者,這就帶來了許多非技術的問題。被冷凍者真的能活過來嗎?冷凍的人體還擁有人權嗎?他名下的財產(chǎn)將如何分配,復蘇后他能否討回自己生前的私有財產(chǎn)?遙遠的后代親屬有贍養(yǎng)義務嗎?政府福利又該如何判斷?誰來幫助復蘇者重新融入一個很可能面目全非的社會呢?
冷凍支持者往往都希望修改死亡的定義,他們通常認為,只要大腦信息結(jié)構還在,人就不算死亡。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今天已經(jīng)在面臨一個和冷凍復蘇類似的社會問題了:難民。就在此時,已超過四百萬難民逃離敘利亞內(nèi)戰(zhàn),這個數(shù)字還在不斷增加。就在不久前,一位父親花了不少錢攜全家試圖偷渡到歐洲,結(jié)果卻導致了兩個孩子的死亡。這些人語言不通,技能有限,價值觀也很可能和歐洲的“主流”價值迥異??粗麄兊碾p眼,你可能會被同情心打動而敞開大門。但如果這些人是躺在液氮冰柜里,扭過頭就可以不看,還有多少人愿意接納他們呢?反正液氮也不貴。
再者,永生允諾背后隱藏著多少預設——科技將會持續(xù)前進,甚至永遠加速前進;所有的疾病都將被治愈,連衰老本身都會被打敗、都得以逆轉(zhuǎn);未來的人類將會愿意復蘇來自遙遠過去的尸體,愿意將這些古人接納到自己的社會中,并且有能力養(yǎng)活因此而增加的人口;復蘇的人能夠在語言不通、技能失效、思想過時、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情況下融入這個早已改變的社會,順利生活下去。
面對人體冷凍,我們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