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艷
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雀母镎谑?nèi)如火如荼地進行。從考試科目看,這次改革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將技術(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納入高考“7選3”的選考科目范圍。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雖然經(jīng)歷了兩次課程改革,但一直屬于邊緣學科。此次改革能否推動信息技術學科向常規(guī)學科發(fā)展?技術學科面臨著哪些問題?學校又該采取哪些措施來有效開展選考模塊教學?筆者試著結合自身經(jīng)驗對本次新課改中技術學科面臨的問題和實施策略進行一些探討。
技術學科的選科情況不容樂觀
此次高??荚囌猩贫雀母镒裱逃?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選擇。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會有多少學生選擇技術作為選考科目(以下簡稱“選科”)?技術學科會不會出現(xiàn)無人選科的情況?這些都還是未知數(shù)。筆者所在學校在本學期初組織了2014屆高一700多名學生進行選科摸底調(diào)查。
統(tǒng)計結果如圖1所示,學生選擇技術學科的比例在所有科目中是最低的。這與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2017年高校各類專業(yè)要求的科目”情況有很大出入。如圖2所示,在高校各類專業(yè)要求的科目中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設限專業(yè)(類)的81%;其次是化學,涉及64%;技術則排在第三,涉及36%……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筆者認為這與學生、家長的觀念沒轉變過來有很大關系。因為長期以來,技術只限于報考三類院校的學生作為高考科目,而對于像筆者所在學校這樣的省級重點中學的學生,很少有人報考三類院校,于是很多學生、家長不重視技術學科,加上對技術學科的前景不了解,導致學生在預選時很少選擇技術學科。針對這個問題,筆者結合學校特色和技術學科的特點進行了一些設想,具體如下。
①開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新高考錄取模式從以往的“高校+專業(yè)”向“專業(yè)+高校”轉變,這種錄取模式的變化,讓高中教育模式不得不從原來的“層次選拔”向現(xiàn)在的“興趣選擇”轉型,即學生要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學科優(yōu)勢進行自主選科。但高中生大多缺乏社會經(jīng)驗,在選科時往往一臉茫然,不知道自己該選什么,或者干脆由父母代選。筆者所在的學校為學生開設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課程,幫助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并挖掘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jié)摿?,為正式選科做好準備。
②采用各種途徑來宣傳學科特色,吸引學生喜歡并選擇技術課程。學??梢酝ㄟ^在校園網(wǎng)上發(fā)布信息或張貼學科海報等方式來宣傳技術學科的特色;還可播放有關如何進行“7選3”的專家講座視頻,促使家長和學生轉變以往的文理分科觀念,正確認識選科;技術教師則可以講解技術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廣泛應用,或利用“名人效應”,如介紹喬布斯、比爾·蓋茨、馬云、馬化騰、李彥宏……激發(fā)學生對技術學科的熱情。當然,技術教師更要以自身的淵博知識和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喜歡技術學科。
③選科摸底調(diào)查與高校專業(yè)選考科目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在學生正式“7選3”選科之前,學??山M織學生進行多次預選,通過預選、摸底調(diào)查學生的選科意愿。針對預選時學生出現(xiàn)的選科隨意性問題,學校要及時向家長、學生傳達“2017年高校各專業(yè)選考科目”情況,以便家長和學生認清當前高考形勢。學校應通過多次摸底調(diào)查,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為正式進行“7選3”做準備。
技術學科的課程設置問題
此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倡導學生和高校自主選擇考試科目,實行高考必考科目與選考科目相結合。為了體現(xiàn)此次改革具有的選擇性的特點,各校在課程結構上進行了重大調(diào)整,將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課程結構的多樣化給學校課程的設置與管理增加了難度,“7選3”共有35種選課方案,學校該如何排課?對于技術學科,選考和不選考的學生的課程又該如何設置?筆者所在學校暫定的技術學科的課程設置計劃如下表,僅供參考。當然,課程設置計劃表中還有一些地方設置不成熟,需要不斷摸索并解決。
技術學科的班級管理問題
此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各科的考試內(nèi)容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這又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教師在上選修課時,該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級?是仍然沿用行政班制還是采用新型的走班制?可能很多人都會提倡采用走班制來解決學生選科后的班級管理問題。的確,走班制在當前教育中的優(yōu)點毋庸置疑,它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擴大了學生的交往范圍。但走班制也有其不容忽視的缺點,在走班制中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逃課、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不易掌控、任課教師的教學管理尺度偏松等問題,而且會對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提出新的要求。對于機房捉襟見肘、師資嚴重缺編的學校,走班制可能更無法實現(xiàn)。筆者所在學校在班級管理模式上采取的是行政班制和走班制雙軌并行的管理制度。對于參加學考的學生實行行政班制;對于選考的學生實施走班制,實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教管合一”。具體的管理措施是任課教師為選考學生固定聽課位置,確定座位表,并將所任教的教學班劃分小組;每組由組長負責收交作業(yè)和向任課教師反饋本組同學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建議;班長負責把上課紀律、作業(yè)情況等信息傳遞給班主任,這樣就形成了班主任、任課教師、班委“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加強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了解,促進了師生和諧。
技術學科的師資分配問題
學生的選科情況直接影響到師資分配。對于技術學科,如果學生選科人數(shù)過少,那么多出來的技術教師該何去何從?選科人數(shù)過多,師資缺編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即使是同一學校,不同年級學生的選科情況可能也不相同(如出現(xiàn)高一選擇技術學科學生多,高二選擇技術學科學生少的情況),但學校的師資在短時間內(nèi)卻是固定的。學生選科不平衡的問題會對現(xiàn)有教師的專業(yè)結構形成沖擊,隨之帶來的問題便是如何分配有限的師資力量。
由于不同學校的學生選科情況不盡相同,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設想的空間:師資問題由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調(diào)配來解決。因為技術學科比較特殊,不同學校學生的選科情況也有很大不同。在省一級重點高中,選擇技術學科的學生可能并不多,而省二級、三級學校的學生可能相對較多。教育局可根據(jù)各校的情況,將選科學生數(shù)少的學校的技術教師調(diào)配到選科學生數(shù)多的學校任教,等原學校缺少教師了再重新調(diào)配過來,形成各校共贏的局面。
如何協(xié)調(diào)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兩門課程的教學
“7選3”里的技術分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兩門學科。這兩門都是新興學科,特別是通用技術,以前大學里沒有這個專業(yè),很多通用技術教師都是“半路出家”。那么,技術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一人兼教兩科”還是“兩科分教”?有的學校的通用技術教師是由原先的信息技術教師轉過去的,所以這些學校的技術教師可以采用“一人兼教兩科”的方法,也就是一位技術教師同時教授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兩門學科;有的學校的通用技術教師原先教授其他學科,因為信息技術學科的專業(yè)性要求較高,所以這些技術教師“術業(yè)有專攻”,采用各教各的方法。筆者所在學校采用的是信息、通用兩科各教各的辦法,以體現(xiàn)專業(yè)性。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各??筛鶕?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紙筆考試模式下的教學效率問題
此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不管是學考還是選考,信息技術的考試形式均是筆試。這與之前的無紙化上機考試截然不同。考試形式的不同勢必對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提出挑戰(zhàn)。那么,在筆試模式下技術教師該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一線教師既不能像以前一樣完全依賴上機操作,也不能完全摒棄操作,而必須操作與理論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筆試作答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①課前下發(fā)學案。技術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將學習重難點以“任務要求”的形式設計在學案里。學生根據(jù)下發(fā)的學案,預習學習內(nèi)容并嘗試通過操作來解答或檢驗學案里的題目。學生通過學案導學,鞏固自身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②課中精選習題。由于技術學科課時的局限性,“以量制勝”的題海戰(zhàn)術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這就要求技術教師在給學生充分操作的基礎上,精選歷年的學考、高考題,讓學生將操作知識應用于解答筆試題目,從而高效地掌握重難點。
③課后“一課一練”,技術教師應鼓勵學生建立錯題本。技術教師可以嘗試編寫“一課一練”,讓學生對當天的學習內(nèi)容(或操作知識)進行小結和鞏固,并鼓勵學生將“一課一練”中的錯題、易錯題、難題、典型題等整理成錯題本,避免以后犯類似的錯誤,以確保其學習的高效性。
④階段性復習,專題突破。在學生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可以進行階段性復習。例如,在學習了VB第四章后,教師就可以組織一個專題,將有關VB的數(shù)據(jù)類型、常量變量、常用標準函數(shù)和賦值語句、if語句、循環(huán)語句等知識以專題練習形式加以突破。
新課程改革是理念、精神的改革,更是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信息技術教師要在對新的教學指導意見、新的考試標準多個層面解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為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信息技術選考模塊教學,且行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