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環(huán)
(凌源市宋杖子水利服務站,遼寧 凌源122500)
朝陽縣臺子鄉(xiāng)位于朝陽縣西南部,臺子鄉(xiāng)境內有一座大(Ⅱ)型水庫—閻王鼻子水庫。因閻王鼻子水庫二期移民有52 戶居民動遷無房屋建筑基地,經(jīng)過專家論證,移民建房基地選址在大溝里河右岸2.67 hm2空地上,現(xiàn)有的2.67 hm2河灘地需要從1 km 遠的大凌河運土墊平整才可建房,現(xiàn)在2.67 hm2河灘地高程比現(xiàn)有河床高程平均高出1 m,但大溝里河目前無防洪措施,河道長度11.4 km,河道平均比降17.4‰。河道長年干涸,但汛期季節(jié)性洪水可造成兩岸災害,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沿河兩岸對該河的利用率極低,多年來受河水的威脅越來越嚴重[1-2]。
本護岸工程建設防洪標準是20 a一遇洪水,而左岸是大溝門村自建的防護堤,沒有具體的洪水標準,經(jīng)過幾年的洪水考驗,局部已被淘刷,齒墻大部分已露出地面。
經(jīng)過實地勘測,左、右岸堤防護腳處高程大致走向齊平,左岸護腳底高程為217.567 m,堤頂高程為219.367 m。
右岸防護堤建成后,對左岸有一定的影響,距左岸堤防200 m 處是二階臺地,二階臺地高程223.021 m高出右岸建后堤頂高程。
所以該工程建成后,不會對左岸造成很大影響??稍谧蟀斗篮榈掏庵矘湓炝郑Wo沿岸土地。
朝陽縣臺子鄉(xiāng)大溝里河段流域為遼西干旱丘陵山區(qū),屬Ⅴ1水文分區(qū),多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多年平均年徑流深100 mm,多年平均年水面蒸發(fā)量1 900 mm,年最大24 h暴雨均值為83 mm,年最大三日暴雨均值為94 mm。
洪水計算依據(jù)GB50201—94 第3.0.1 條規(guī)定,防洪標準等級為Ⅴ級,洪水重現(xiàn)期為10 ~20 a,因大溝里河右岸有52 戶村民動遷到此處,所以本次洪水計算按20 a一遇防洪標準,以保證壩后居民安全。
設計洪水的計算方法參照《遼寧省中小河流設計暴雨洪水計算方法》。
治理段以上流域面積及河長由1∶10 000的地形圖上查得。
L=11.4km F=19.15km2J=17.4‰。
水文分區(qū)Ⅴ1區(qū)。
大溝里河是大凌河一級支流,而該工程所在地正處于大凌河入口處,相對于大凌河來說,大溝里河屬于大凌河的回水堤,在考慮閻王鼻子水庫1 000 a一遇洪水淹沒線的同時,也要考慮大凌河同頻率的洪水水位,經(jīng)過歷史資料可知,大凌河20 a一遇洪水位在堤防出口處是216.5 m。閻王鼻子水庫淹線為213.5 m。所以確定堤高時得同時考慮這兩種情況。
護岸工程規(guī)模的確定主要參考以下5個方面:河道規(guī)劃與設計、設計標準、河床糙率的選定、河道過水能力計算和水流沖刷計算。
規(guī)劃整治河道的目的是使河道暢通,能夠下泄一定標準的洪水,清除阻水建筑物和防礙行洪的林木、植被等,護岸工程在滿足造地的條件下,盡量順河道天然走勢,并通過計算確定行洪寬度[3-5]。
依據(jù)《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按人口、土地面積劃分,該護岸工程等級屬于Ⅴ級,防洪標準重現(xiàn)期為20 a 一遇洪水。河道寬度按實際河道走勢取40 m。
河床糙率的選定方法是根據(jù)河床的組成,床面的特性、平面的形態(tài)、水流流態(tài)、岸壁特性、逐段實地勘察等綜合因素,確定本段河床糙率為0.033(一般取0.03 ~0.033)。
大溝里河河段沒有水文觀測資料,沒有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所以控制段水位無法確定,按能量方程式無法推求河道水位,因考慮此次工程護岸較短,所以采用明渠均勻流進行水位計算[6-8]。
過水能力計算:
河寬b =40m,邊坡系數(shù)m =2 當h =1.1m 時W =h(b +mh)=46.42
根據(jù)公式:
式中:W 為洪水河槽的過水斷面面積,m2;J 為河床平均坡度,‰,17.4;n 為河槽的糙率系數(shù)取0.033;X為濕周,m;R 為過水斷面的水利半徑,m;C 為謝才系數(shù);Q 值>187.0 m3/s,故安全。
在確定堤高2.2 m的同時,堤防頂高程最低處為217.4 m,這個高程既高于水庫淹沒線213.5 m,也高于大凌河20 a一遇洪水位216.5 m。
計算公式為:
式中:hb 為局部沖刷深度,m;hp 為一般沖刷后水深,m;以近似設計水位最大深度代替,取2.2 m;n 為平面形狀系數(shù),取0.25;Vh 為河床允許的不沖流速,m/s,取0.75;Vp 為主河槽計算水位時的平均流速取4.03 m/s。
經(jīng)計算hb=1.15m。
其內容主要包括3個部分:護岸工程的布置、順壩設計和護腳石籠設計。
本次工程治理河段右岸400 m,采用土砂壩結構形式,前壩坡坡比為1∶2,后壩坡坡比為1∶1.5,前坡坡腳處設寬0.6 m,深1.5 m的齒墻,齒墻外接長3 m深0.6 m的石籠基礎[9-11]。
順壩設計內容主要包括3個部分:設計壩高及頂寬、護坡設計和護岸壩齒墻。
5.2.1 設計壩高及頂寬根據(jù)《堤防設計規(guī)范》,堤頂超高公式:
式中:R 為波浪爬高,按規(guī)范附錄C 計算;A 為安全超高,取0.3 m;E 為風壅水高度。
5.2.1.1 計算風速的確定
收集朝陽市氣象站1981—1997年17 a的風速觀測統(tǒng)計資料,17 a的平均年最大風速為16.12 m/s,傳感器高度為15.2 m,高度修正系數(shù)為0.958,則修正到距地面10 m高度的平均年最大風速W =16.12 ×0.958 =15.44 m。
5.2.1.2 風區(qū)長度
在1∶10 000地形圖上按垂直壩軸線量得正常運行情況下的風區(qū)長度D正=80 m
1)最大風壅水面高度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e 為計算點處的風壅水面高度,m;K 為綜合摩阻系數(shù)取3.6 ×10-6;W 為計算風速,取設計風速的1.5 倍;D 為風區(qū)長度,80 m;Hm為水域平均水深為1.1 m;β 為計算風向與壩軸線法線夾角β =0°;則e=0.007
2)計算平均波高,其計算公式為:
3)計算平均波周期
4)計算平均波長。其計算公式為:
5)計算平均波浪爬高。計算公式為:
式中:Rm為波浪爬高,m;M 為單坡的坡度系數(shù),這里為2;K△為斜坡糙率及滲透性系數(shù),查表求得;KW為經(jīng)驗系數(shù),由風速W、坡前水深H、重力加速度g所組成的無維量W/ gH 按規(guī)范《SL274—2001》表A.1.12—2 查得。
式中m =2。
計算頻率為20%的波浪爬高RP
故正常運用情況下的壩頂超高為
最后堤高確定為1.1 +0.62 =1.72m 因安全起見,堤高取2.2 m。
堤頂不考慮交通要求,故堤頂設計寬度取3 m。
5.2.2 護坡設計
大壩采用推土機推砂土筑壩,拖拉機及蛙式打夯機結合的方式夯實,首先把虛土、雜土除凈,然后分層填土,每層25 cm夯實,保證填土的自然含量,保證填土與原有土的結合緊密,保證壓實后筑堤土方的相對密度≥0.6,堤頂采用C20混凝土塊進行壓頂,混凝土塊尺寸為0.4×0.2 m,排水采用Φ50PVC 管,每隔10 m設一個排水管,排水管出口與壩坡齊平,混凝土板護坡板厚10 cm,采用現(xiàn)場澆筑的方法進行施工,壩坡設30 cm厚反濾層,護坡混凝土板標號為C20混凝土。
5.2.3 護岸壩齒墻
設計護岸壩齒墻基礎為漿砌石,安全加深取0.3 m。
故深度為:1.14 +0.3 =1.44 m,考慮本地區(qū)凍土層的要求,深度取1.5 m,寬度為0.6 m,基礎座落在砂礫層基礎上,每隔10 m設一道2 cm厚的瀝青木板伸縮縫。漿砌石齒墻采用的砂漿標號為M7.5,采用5 cm厚C15 的混凝土壓頂。
垂直河流方向沿齒墻外伸長3 m深0.6 m的石籠護腳,保護齒墻不被淘涮。石籠規(guī)格以3 ×4 m為一個單位體進行編制,網(wǎng)眼尺寸為0.20 ×0.20 m。石籠編制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工藝進行。
工程建設后保護村民52 戶、190 口人、大牲畜60 頭、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最主要的社會效益是為移民動遷提供了安居之地,緩解了土地利用緊張的局面,為閻王鼻子水庫二期移民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促進了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為百姓的安居樂業(yè)提供了物質保障。
[1]權雨明. 鴨綠江(中國側)防洪護岸工程規(guī)劃簡介[J].水利規(guī)劃與設計,1998(02):64.
[2]楊文中. 河道堤防護岸施工工藝[J]. 民營科技,2011(05):216.
[3]王立彬,鄭愛民. 對河道治理方案的探討[J]. 民營科技,2012(11):291.
[4]王淑賢. 對眉縣湯峪河河道綜合治理方案的探討[J]. 陜西水利,2013(06):99 -100.
[5]楊長明. 對衛(wèi)河河道與坡洼治理規(guī)劃中共西行洪道規(guī)劃方案的探討[J]. 海河水利,2004(02):35 -37.
[6]仲志余,王永忠. 論長江澄通河段的綜合治理與開發(fā)[J].人民長江,2009(11):01 -04.
[7]侯衛(wèi)國,胡春燕,謝作濤. 長江南京八卦洲河段演變分析及治理對策探討[J]. 人民長江,2011(07):39 -42.
[8]潘國勇,陳開林,羅煒華,喻鴻鳴. 淺析富陽市的河道景觀設計與治理對策[J]. 浙江水利科技,2005(06):55-57.
[9]花劍嵐,張曉芳,黃天增,刁軍偉. 景觀改造與防洪工程結合—金陵科技學院水系改造工程方案設計[J]. 城市道橋與防洪,2009(06):112 -113.
[10]梁海濤,黃劍威,黃兆瑋. 珠江三角洲河道岸線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J].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3):52 -55.
[11]郝紅英. 北方某山區(qū)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方案及初步探討[J]. 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2(01):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