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摘 要:初中數學的個性化教學是將學生放在教學的第一位,充分考慮他們自身的需求,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為根本的教學宗旨,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動、自主學習。站在個性化教學的角度上,結合教學經驗,總結幾點個性化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個性化;積極性;興趣;動手能力
個性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符合素質和新課改教學的宗旨,是使課堂變得有趣,教學變得有效的教學理念。而個性化教學在實施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個性化教學需要符合學生興趣
個性化教學的根本就是學生,是按照學生的需求和學習特點來合理安排課堂。在眾多不同性格和學習習慣的學生當中,想要尋找一個教學的平衡點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不妨將學生感興趣的幾個方面進行巧妙的結合,既滿足了他們個人的需要,也讓其他學生涉及更多的知識。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喜歡體育,有的喜歡影視,而有的則喜歡小說。老師不妨將這幾種題材都和初中數學聯(lián)系起來,可以將數學題目建立在此基礎上,如體育比賽中分數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或者是球迷數量等等;也可以是影視作品中數學的數學問題或者是圖形;或是小說的銷量,小說故事情節(jié)中關于概率等的問題。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和初中數學的巧妙結合既幫助學生應用了數學知識,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個性化教學需要結合教學大綱
個性化教學不是老師隨意根據學生的愛好就改變課程,而應該是在基本的教學大綱基礎上,做形式上的改變和豐富。可能老師只給學生講他們喜歡聽的,會營造一個有趣、快樂的課堂氛圍,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
三、個性化教學需要鍛煉動手能力
個性化教學的一大重要教學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知識。特別是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受益終生,更利于他們長遠的數學等學科的學習。給學生多安排一些實踐性的任務,以小組為單位或是家庭作業(yè)的形式,在課下完成,如調查自己鄰居的水表,分析原因,比較大小和計算平均值;或者調查校園內某種樹的數量,做相應的調查圖表等。給學生一定的題目,讓他們自由選擇課堂,充分發(fā)揮自主性,鍛煉數學學習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個性化教學需要因材施教
教師職業(yè)道德強調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但人與人之間是有差距的,對于數學的興趣、理解能力和敏感程度都迥然不同,不容忽視。然而,無論是教材的制定,還是教學內容的安排,針對的都是大部分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并沒有顧忌到所有學生。因此,教師要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成績、對數學的興趣濃厚程度和平時表現(xiàn),將學生劃分為上、中、下三個不同的層次進行因材施教。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設置一些較高的學習目標,布置自主探究題目,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對于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更應給予關注,多加鼓勵,設置較低的學習目標,樹立學生的信心,享受成功后的喜悅和小小的成就感。此外,層次的劃分切忌被學生知曉,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班級團結。這樣一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各得其所,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總之,初中數學的個性化教學并不是強調標新立異,背離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而是要在這兩者的基礎之上,尊重學生的意愿,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人為本”,根據每一名學生的不同情況展開不同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幫助學生習得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關文信.新課程理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