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偉(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中心醫(yī)院,黑龍江 鶴崗 154211)
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衰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哈 偉
(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中心醫(yī)院,黑龍江 鶴崗 154211)
目的 分析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在慢性心衰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心力衰竭程度分為Ⅱ級26例、Ⅲ級24例、Ⅳ級20例,同時與健康人員進行對比,分析紅細胞與心力衰竭之間的關聯(lián)性。結果 健康人群與心力衰竭患者的紅細胞分布寬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紅細胞分布寬度與心力衰竭的病變程度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臨床上可通過紅細胞檢查疾病預后情況,利于疾病的治療,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慢性心衰;紅細胞分布寬度;早期診斷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1]而引發(fā)心肌受損、心功能與結構的變化等,主要以呼吸困難、乏力[2]等作為主要的臨床癥狀,而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仍持續(xù)存在上述癥狀。許多患者主要是由于乏力、呼吸困難、運動耐力降低等至醫(yī)院就診,臨床上對該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旨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減少死亡率、縮短住院時間、延緩心肌重構現(xiàn)象,且近幾年來慢性心衰患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有關研究[3]發(fā)現(xiàn),慢性心衰患者與紅細胞分布寬度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為了進一步探究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本次研究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早期診斷中采用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選取同時間段的健康體檢者72名作為實驗對照,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后疾病被確診,均符合慢性心衰的判定標準,且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自愿納入本次實驗。按照心力衰竭程度進行分級,共分為Ⅱ級26例、Ⅲ級24例、Ⅳ級20例,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別為52.86%(37/70)、47.14%(33/70),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63.5歲;健康體檢者中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別為52.78%(38/72)、47.22%(34/72),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64.2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檢驗方法
對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收集兩組研究對象2 mL的靜脈血液標本,給予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紅細胞分布寬度與心力衰竭之間的關系。隨著心力衰竭患者病變程度的上升,紅細胞分布寬度也在不斷上升,與健康體檢人群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力衰竭程度與紅細胞分布寬度之間的關系分析(n,%)
心力衰竭屬于臨床上一類病情十分復雜的癥候群,臨床上會因為心功能活性與心功能結構發(fā)生病變并使得心室充盈或者心室射血能力受到損傷,引發(fā)心排血量的不足,使得機體代謝需要不能夠及時滿足[4]?;颊邥霈F(xiàn)肺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淤血癥狀等,該類疾病的發(fā)生機制較為復雜,疾病預后較差,且為進行性病變情況。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十分危險的一類疾病,并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該類疾病進行科學有效的臨床檢驗十分重要,其中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方式對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檢驗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次研究對不同病變程度的慢性心衰患者進行紅細胞分布寬度檢驗,結果顯示,隨著心力衰竭患者病變程度的上升,紅細胞分布寬度也在不斷上升,與健康體檢人群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有關學者的研究結論相一致。由此可說明,紅細胞分布寬度可以用于反應心衰患者病情發(fā)展程度的臨床指標,并依據檢驗結果進行干預,幫助患者及早獲得痊愈。進行疾病治療時對于伴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需及時進行干預,使得指標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日常生活中無需劇烈運動,保持平穩(wěn)的情緒,并適當進行相應的有氧運動,包括散步、打太極等,提高身體免疫力;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日常飲食中減少動物內臟、辛辣油炸等食物的攝入;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等。
當紅細胞分布體積增加時,將可能使得慢性心衰的病變程度加劇,究其原因主要是與紅細胞無效生成、神經內分泌激活、腎功能受損等因素相關。另外,有關研究表明[5],當紅細胞分布寬度增高時,與血BNP水平異常增高之間的聯(lián)系較為緊密,兩者之間為相互促進的關系,且血BNP將使得血管出現(xiàn)收縮現(xiàn)象,導致患者預后受到影響;此外,當慢性心衰引發(fā)紅細胞無效生成時,紅細胞分布寬度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且病變情況與疾病治療、病程進展等因素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另有關學者研究表明,紅細胞分布寬度和腎功能強度之間聯(lián)系緊密,兩者之間呈現(xiàn)負相關,當患者腎功能受到損害時,顯示疾病預后效果較差。
綜上所述,紅細胞分布寬度與心力衰竭的病變程度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臨床上可通過紅細胞檢查疾病預后情況,利于疾病的治療,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1] 程 蕾.有氧運動和抗心衰藥物聯(lián)合作用對慢性心衰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心功能及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1):52-56,77.
[2] 張英波.紅細胞分布寬度與患者血漿N末端腦鈉肽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07(28):47-48.
[3] 凱塞爾·阿不都吾甫爾,艾合麥提江.紅細胞分布寬度與心血管疾病預后的關系[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4,41(1):33-35,64.
[4] 胡 欣,馮姝敏,李月芳,等.老年男性慢性心衰患者細胞分布寬度與心功能的關系[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1(5):552-554.
[5] 楊義明,張瑞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的檢測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4):3039-3041.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R541.6
B
ISSN.2095-6681.2015.03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