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章敏
【摘 要】創(chuàng)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關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情、處理兩個基礎之上的更高的要求,它是一種更高的思維活動,也是其它一切學科所必須具體的能力,而在語文教學中,關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就有其明顯的基礎性和責任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的目的在當代總的來說應為三個方面:一即“情”,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取、消化,從而轉化為內在的營養(yǎng),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陶冶性情。“動情”從而達到真正的人文思想的目的。二即現代的信息文字的處理能力。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語文教學的另一重要的能力培養(yǎng)是要求學生對瞬息萬變的世界里的各種信息、文字的高度的智能化的處理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生產力,這是以往教學所不具主要的方面。三是關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是“情”、“處理”兩個基礎之上的更高的要求,它是一種更高的思維活動,也是其它一切學科所必須具體的能力,而在語文教學中,關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就有其明顯的基礎性和責任性。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把創(chuàng)新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呢?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幾點探索。
一、啟迪興趣,為創(chuàng)新打開大門
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興趣對求知對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也就是說,學習知識要有興趣,如果學生情緒不高,興味索然,心理上無準備,感知生理器官呈閉滯狀態(tài),還談何創(chuàng)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啟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達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學習那種躍躍欲試的地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為了刺激學生的興趣,在拿到本學期教材時候,我就對本學期教材進行充分感知、細致規(guī)劃。根據每單元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詳細,較為科學的學時計劃。在上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盡量將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并且認真落實教學要求,除語文基礎知識外,特別重視對每篇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深挖,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達到與作者感情的共鳴,注重情感的培養(yǎng),人文思想的教育。應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啟迪學生的興趣,為創(chuàng)新打開大門。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師可以《我與小女孩比童年》為題,讓同學聯系自身的童年進行“說話”訓練。經過這樣聯系實際的訓練,喚起了同學的濃厚興趣,改善了同學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使同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更符合實際。教師還可以采用游戲激趣、以導語激趣、活動激趣等方法,激發(fā)同學學習興趣的“導火線”,誘發(fā)同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廣覽博取,嘗試處理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作為語文教學,必須提高對信息、文字處理的責任。高度發(fā)達、智能化的文字信息處理,要求一批高素質的人材,而文字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就要有其基礎性。
開學初,我就要求學生大量訂閱報刊、雜志,全班共訂閱報刊、雜志40份。在語文教學中,首先,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不把學生單純局限在書面上。課堂上、學校內,讓他們了解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人情、冷暖、風雨、鳥蟲,只有更加走進生活,客觀的感知生活,采擷了解多方面的信息,才更有理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提高,豐富信息量,開闊眼界,從而更有力于支持課堂教學。
怎樣將課堂教學與文字信息處理有機結合在一起?這學期,我進行兩次大膽嘗試,一次是學習《長城》一文后,要求全班19個小組,以組為單位辦一期關于《長城》知識的圖畫展,并配以文字。通過一周的努力,一張張圖片展,呈現在我面前。學生對文字、信息的處理,進行初次嘗試,雖談不上系統(tǒng)化、個性化,但第一步已走出了。第二次圖畫展承接上次的經驗、教訓后,一道與學生進行規(guī)化、設計,找出不明之處,要求學生對圖片加以處理,要精、要突出一個方面,不要散,要專一,確立一個主題,然后,再進行版面設計,并配發(fā)文字說明,提煉表達能力,第二次是學習《鳥的天堂》之后,關于“鳥類知識”的圖片展,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一次大的跨步。
三、豐富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正確誘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進行再造想象,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yǎng)了想象力。同時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讀寫練習,培養(yǎng)想象力。如教學《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錄相,當狼撲向羊時定格,引導想象,問:“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嗎?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給故事加個結尾。”學生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打開,很快就編出了好幾種故事結尾。我課前通過個別了解把一個學生的想象的故事結尾制成光盤,此時播放說:“這就是王紅同學所編的故事結尾,真生動!請同學們繼續(xù)大膽想象,大家一起評出幾個精彩的故事結尾,老師再把它制成光盤,我們一起欣賞?!边@就更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課堂上,同學們躍躍欲試,連平時不大愛發(fā)言的幾個同學也舉起手來。大多數學生都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種種逃脫的辦法,沒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學生設想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饒,結果還是被狼吃掉??傊?,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尾,在學生的腦子里誕生了。教師相機評點、總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訓練和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大膽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呢?這是一個令人值得深思的問題。本學期來,在“創(chuàng)新”方面,著力進行了嘗試,尤其是在“學生作文”方面。首先,我對以往的評改進行了創(chuàng)新,由原有的教師批閱轉為學生互批互閱,互下批語。以往的批閱方式,存在很大局限性,往往是教師批改后的結果,學生連看也不看,作文教學主動性不強。這學期來,我開始就將科學的、統(tǒng)一正軌化的批改方法教給學生,從批改符號、批閱程序等全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捕魚”。其次是大膽進行將“文字轉化為圖畫”、“音樂轉化為文字”的嘗試。在上完一篇較好的寫景的文章后,讓學生將現有的文字,在理解基礎之上,將其轉化為繽紛多彩的畫面,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為以后將美麗的風景轉化為文字進行“逆訓練”?!耙魳纷魑摹庇柧殻透衅浣Y果,通過音樂的初步欣賞知識的介紹,引導性的欣賞,以及初次的“聽、想、寫”三部的訓練,學生的想、聽、賞得以大大加強,學生的作文已刊于學校的文學報紙上面,為“創(chuàng)新教育”作了一次較好的引導和探索。最后是在藝術節(jié)和學生的元旦聯歡的大型活動上,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設計、自我導演,從節(jié)目的編排,串詞的處理,要求學生自主能動的完成,將所學盡量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引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