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 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它要經歷生活積累、思維訓練、寫作實踐等幾個階段。教師只要鼓勵他們、欣賞他們、啟發(fā)他們,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會逐漸提高,就會寫出得心應手的創(chuàng)新作文。本文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習作,是檢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學生一生都必備的一種能力,然而,習作歷來都是困擾著廣大師生的一個難題。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如何改變學生總寫“雷同”作文的現(xiàn)狀?如何讓學生寫出創(chuàng)造性的習作?如何讓學生不再恐懼作文,發(fā)自內心地愛上作文?……說到“習作”這個話題,有太多的“如何”。為此,筆者談談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些體會。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思維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維空間中才能孕育、誕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精神負擔,心情舒暢的情況下,大腦皮層才容易興奮,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動才處于最佳狀態(tài)。這時,最容易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不僅僅把自己當作知識的傳授者,還應該把自己當作學習者,孩子的朋友,孩子意見的傾聽者……教師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中去,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的思維才會在寬容的學習氛圍中無拘無束,縱橫千里,任意馳騁,才會講真話、講實話,積極思考,發(fā)表見解,而在這時,教師更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寫作,不僅需要直接經驗,而且需要大量的間接經驗。閱讀的過程就是吸收間接經驗,并且積累語言,形成語感的過程。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別人是如何認識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的,既彌補了直接經驗的不足,又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寫作方法的影響。正如葉圣陶所說:“要文章寫得象樣兒,應該在拿起筆前多做準備功夫?!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1.進行多詞造句訓練
簡單地說,就是教師給學生兩個或兩個以上互不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利用這些詞語寫成句子或一段話。如:用“飛翔、葡萄”造句,學生有的說:“一只有著五彩羽毛的神鳥銜著一顆葡萄在天空中飛翔?!?有的說:“我好久沒吃葡萄了,特別想吃,到了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仙子,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尋找葡萄園的下落?!薄@種訓練,通過不斷變化詞語的排列、組合的結構,再充分利用想象和聯(lián)想中的合理性,多層次、多角度地展開思考,從而提高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作文時所具備的敏捷的構思能力。
2.讓學生推測故事結局
有些課文雖然結尾了,但意猶未盡,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空白”,教師可指導學生續(xù)寫、擴寫,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原文的終點作為習作的起點。學生可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的感性材料的內在聯(lián)系,對有可能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變化,做出推理和假設。這類訓練可以促使學生對生活做出合理的想象,加強對故事的整體認識,強化集中思維。如:在學完《普羅米修斯盜火》一課后,可讓學生推測:普羅米修斯被希臘大英雄赫剌克勒斯救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他的生活過得怎樣?……
3.讓學生寫假想性命題作文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體驗生活中可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并與之發(fā)生感情上的聯(lián)系。這樣,學生在學完課文后,便會感觸頓生,不僅僅把自己當作讀者,更多的時候,把自己融入到事件中去,于是便有了“情動于中,不吐不快”的感覺。這時,就可讓學生寫假想性命題作文了。如:在教學完《溫暖》(西師版六冊)以后,學生紛紛被雷鋒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所折服,此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片段練習——《假如雷鋒來到我們班》,這種訓練帶有想象的性質,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在習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1.淡化作文概念,強化生活意識
愛因斯坦說:“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使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币虼?,在課堂上應該盡量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負累,利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研究、去追憶、去想象、去推測、去感悟……誘發(fā)出學生的情感、靈感和神思,使其產生出寫作的欲望和沖動,進而寫出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文章。同時,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明白,作文并不難,我們也不是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說就說,想寫就寫,寫多可以,寫少也可以,沒有字數、結構、體裁的限制,老師只要求你們:觀察要更細,發(fā)現(xiàn)要更多,感悟要更深。教師可根據教材習作的要求,盡最大努力,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把課堂變成一次游戲、一次比賽、一次購物、一次實驗、一次手工制作……這些活動,使學生不再有負擔,學生即情即寫,下筆如有神,才會“妙筆生花”,課標所提出的“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這一目標,才能真正實現(xiàn)。例如:西師版六冊習作三是要學生寫校園一景的作文。我發(fā)現(xiàn)我們校園里的菊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很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于是,上課之前,我絲毫沒有提到作文兩字,只是說:“孩子們,秋天到了,校園里的菊花也開了,想去看看嗎?”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答到:“想!”于是,我便把孩子們帶到校園中去觀察。孩子們穿梭在各種菊花之間,欣賞著菊花的美麗。此時,我又問:“這么多漂亮的菊花,你最喜歡那幾種呢?”這時,孩子們跑到自己最喜歡的菊花面前,仔細觀察起來?!斑@么多的菊花,你們能不能說說它們都像什么呢?”孩子們思維的閘門被打開,有的說像媽媽的卷發(fā);有的說像一個個大黃球;有的說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像一個個小燈籠……在真切快樂的感受中,孩子們的想象空間得到了最大的發(fā)展。
2.重視習作前的指導,但絕不可面面俱到
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教師除了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教學內容和寫作基本功的訓練外,還應在每次習作之前,重視習作內容的指導。如:寫人,就應該提前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各種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寫物,就應該提前指導學生觀察各類物品的形狀、顏色、作用……總之,應根據習作要求,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收集和積累必要的素材。
寫作,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生產活動,應該留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和自主空間。因此,學生動筆之前的指導,并非每次都搞,要視學生的客觀實際而定,如是學生已經熟悉只需反復練習加以提高的,則可省略;如是學生比較生疏的,則需指導;但有一個原則必須注意:指導應突出重點,不應全面具體,只要引起學生的寫作沖動便可嘎然而止,切不可定一些束縛學生心態(tài)和情感思維的框框,應讓其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總之,只要老師們結合孩子的身心特點,多下功夫,多想好點子,多用好教法,孩子們一定可以達到“我手寫我心,我文抒我情”的習作境界,快樂習作,創(chuàng)造性地習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