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摘 要】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負責、管理自己的學習,自己選擇學習目標、內容、策略,從而獲得有效的自主能力。學習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在建構主義者看來,知識是人們永無休止的探索。教師不能把所有知識教給學生,只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成為一個自主學習者。
【關鍵詞】想象力;高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落實;路徑
在我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笨梢?,關于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比單純的傳授知識更為重要。要培養(yǎng)學生獨自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要從小培養(yǎng)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養(yǎng)成高度發(fā)揮想象能力和善于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習慣。
一、在歷史敘述中想象
歷史教學中最常見的方法之一是敘述法。在敘述歷史的過程中,教師恰當地運用想象,借助生動流暢的語言來談人物、道往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同時展開想象。比如,對于“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教師若用下面的表達方式,學生接受的效果可能會更好,“請同學們跟隨老師的描述,來感受一下經濟全球化。早上,當你還在熟睡的時候,被蘋果手機里的賈斯汀·比伯的歌聲鬧鈴吵醒,于是有點掃興地走進衛(wèi)生間,牙膏、牙刷、洗發(fā)水、沐浴液……到處都是寶潔的字眼。洗漱完畢,時間不早了,父母催著你趕緊上學。你腳踩耐克,身穿阿迪,路過一家麥當勞,買好早餐,站在路邊等公交車。嘿,還真巧,碰見了剛從歐洲留學回來的表姐,還開著她新買的大眾甲殼蟲。搭順風車趕到學校,才想起今天是英語早讀啊,抓緊時間嘰里呱啦背單詞吧……說起來,全球化就在我們身邊,伴隨著我們每天的生活?!边@樣,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很容易展開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情境,從而加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
二、在角色換位中想象
“角色換位”就是給學生營造歷史事件發(fā)生時的客觀環(huán)境氛圍,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生活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某一歷史人物,以此“角色”來想象、推斷事物發(fā)展的可能軌跡,進而完成史實教學的一種方法。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假設,讓學生設身處地,造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期縮短與某一歷史事件的心理差距。在《“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課中,學習了道、儒、墨、法幾大學派的觀點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當時諸侯國的統治者,你會采納哪家學派的觀點呢?為什么?”于是,學生會把自己想象成統治者,站在這樣的立場,認真思考,討論開來,有的選儒家,有的選道家,有的選法家……并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原因。這個問題的設置給了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實際上也有利于鍛煉其思維,深化他們對各家學派思想的認識。
三、在手繪歷史中想象
新課改之后,新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圖和內容詳盡的圖冊,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更為提高學生的歷史想象力打開方便之門。其實,除了借助插圖、圖冊,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歷史想象畫,充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上《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一課時,講述完“市的變遷與發(fā)展”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設問:“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象,用畫圖的形式,描繪一個北宋人的日常生活,注意要突出時代的特點哦!”如果學生能用想象畫把北宋人的日常生活場景描繪出來,并涉及了北宋時坊市界限打破、店鋪林立,出現了早市、夜市和更多的娛樂場所,做生意不再受官府直接監(jiān)管等內容,就說明他對知識的把握比較到位。繪畫內容的合理程度反映了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程度,這種想象畫要求的重點是對歷史的“再現”,意在通過歷史想象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
四、在編演歷史中想象
編演歷史短劇或故事,能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提供想象的知覺材料,培養(yǎng)豐富的想象力,中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做一些這方面的嘗試。如在《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中,筆者事先布置作業(yè):“根據書上的對郡縣制與分封制爭論的內容,自編歷史小短劇?!比缓笤谏辖坏淖髌分?,挑選一個適合課堂容量的較生動的小短劇,交給三個活躍的學生去排練,他們分別飾演秦始皇、李斯和王綰。上課表演之前,筆者提出了問題:“如果你是秦始皇,會選擇哪一種制度,為什么?”學生邊思考邊看表演。隨著表演的深入,講臺下的學生很容易就理解郡縣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五、在文學描述中想象
文學語言極具風格和極富想象的表達形式,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具有史料價值的文學描述來為歷史教學增色,其感染力顯而易見。例如,在講到明清時期的科舉制時,可以引用蒲松齡對參加考試的舉子形象的描寫:“一是提著籃子入考場時像乞丐;二是點名時被官吏呵斥像囚犯;三是回到考試期間暫住的號舍里,上面露頭,下面露腳,像秋末的蜜蜂;四是出考場后像出籠的病鳥;五是等待放榜時坐立不安,像被捉住的獼猴;六是知道名落孫山后面色死灰,像叮了藥餌的蒼蠅;七是大罵考官有眼無珠,然后心灰意冷,但過了一段時間,氣也平了,又想再試一次,像剛破殼的小雞?!蔽膶W作品中的想象拓寬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也使科舉制度發(fā)展到明清時期所產生的消極影響躍然紙上。
六、在大膽質疑中想象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思維又和想象緊密聯系。在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多問為什么,可以激活其思維,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并逐步打開想象的大門。比如,有一次上“義和團運動”,在揭露八國聯軍無惡不作的罪行時,曾有一名學生說:“老師,我聽說義和團在戰(zhàn)爭之前就無故槍殺德國和日本的外交人員,還把北京很多洋樓、民居和商店燒了,逃生的大批外國人和中國教民都聚集在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qū)。是不是義和團違反了國際法?
總之,“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睈垡蛩固拐J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闭怯辛讼胂?,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guī)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想象和創(chuàng)新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因此我想:何時能讓學生思維達到“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境界,那便是歷史教學成功之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