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慧
[摘 要]應用題既是小學數學的重要題型,又是對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如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判斷能力等有效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問題——建?!獞谩蹦J皆跀祵W應用題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是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重要措施,更是從學生的發(fā)展入手,促進學生全面進步的有效策略。從“問題——建?!獞谩蹦J叫枰⒁獾膯栴}入手,圍繞其具體做法提出實施的策略和措施,旨加強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應用題 問題 建模 應用 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9-038
應用題既是小學數學的重要題型,又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皢栴}——建?!獞谩蹦J绞墙⒃趩栴}基礎之上,通過師生合作與數學模型,對問題進行實際解決的過程活動。這一模式在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及邏輯推斷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而且能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問題——建?!獞谩蹦J街行枰⒁獾膯栴}
“問題——建?!獞谩笔且环N較為科學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對其進行充分運用,不僅能有效輔助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推動與促進作用。雖然“問題——建模——應用”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獨特的優(yōu)勢,但如果沒有處理好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結果仍會事倍功半。
1.處理好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
數學和生活比較,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生活相對來說更為寬松,而數學更多體現的是嚴謹。如果在教學中的建模不科學,就會對學生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生活為數學提供了好的背景及運用環(huán)境,但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認識有限,他們無法很好地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習數學。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正確引導并幫助學生去除糟粕,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同時,在教學建模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利弊的,只有做到發(fā)揮長處,避免短處,把生活中的現象和數學知識進行聯(lián)系、溝通,才能真正發(fā)揮數學知識的作用。
2.處理好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
建模思想蘊含于知識基礎教學之上,而不是與數學教學獨立分開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好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而且要把知識基礎與智力開發(fā)等作為學生能力提升的機會;不僅重視學生智力的開發(fā),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要重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的系統(tǒng)性。同時,教師不可忽略知識的來源和教學,還要重視學生觀察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生活中的佼佼者。
3.處理好新知與舊知之間的關系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找到有用信息,如何從問題中理解本質,找到隱藏問題,從而將實際問題及學過的數學知識相聯(lián)系,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然后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構建數學模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問題——建?!獞谩蹦J降木唧w實施策略及措施
“問題——建?!獞谩蹦J降膽檬腔诂F實問題基礎之上,運用數學的相關知識,通過師生的合作交流,側重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途徑?!皢栴}——建?!獞谩蹦J皆跀祵W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融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學生的軟肋,所以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為他們提供操作以及觀察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從生活中學習、運用、理解數學。例如,教學“長方體面積計算”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到的長方體物體,或以某一物體作為參考,讓學生進行觀察、測量、計算。又如,教師可以學生游玩的素材為例,提出問題:“大家一起去玩,都想劃船,公園里有7艘小船,每艘可坐6人,結果還有18人在岸上等。那么,要如何分配才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坐船?”……以生活實際中的素材創(chuàng)編問題,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而且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構建數學建模思想
建立相應的模型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數學知識及數學運用間的橋梁,而構建、處理數學模型的過程,是將數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的過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學生得到“創(chuàng)造”數學的機會,并在構建數學知識中理解數學、自然、社會三者間的聯(lián)系。例如,教學“長度單位換算”時,教師先圍繞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這樣的等量關系對學生進行現場快問快答,學生由于各自的認知不同,會出現不同的解決方式與途徑。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相應的模型,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靈活運用拓展變式
在解題思想形成后,要讓學生運用初步所獲得的思想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不斷去引導學生對解題思想的應用過程進行反思,加深他們對解決問題中要素的理解,以鞏固形成的解題思想。在學生解決問題時,教師要注意變式與拓展,并進行必要的指導,避免學生形成模式化思維。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在小結和反思過程中體會形成數學思想的價值,使學生加深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如有這樣一題:“將水泥、黃沙、小石子根據2∶3∶5的比例配置一種混凝土,如果這三種材料都有18t,那么當黃沙用完后,水泥還剩多少?小石子又增加了多少?”教學時,教師先問學生是否理解題目的意思,結果很多學生并不知道怎么理解,甚至有些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出現了偏差。這時教師要注意對問題進行拓展、變式,讓學生明白三種材料都是18t,黃沙所用的份額比水泥要多,因此會出現黃沙全部用完而水泥不夠的情況。在這樣的基礎上對題目進行深入拓展、理解,能讓學生明白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總之,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題意,特別是對于解題思想進行回顧性的反思,能使學生加深對解決問題中要素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解題思想,在實際運用時注意拓展、變化,完成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和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邢艷春,段君麗.小學數學應用題“問題——建?!獞谩苯虒W模式[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7):115-116.
[2] 孫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2.
(責編 藍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