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嫣然
摘 要: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對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主要對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進行了簡述,指出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的作用,并總結了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策略。
關鍵詞:反思教學;師生互動;互動策略
一、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簡述
1.反思教學
反思教學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反思教學指的是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教學理念等進行調(diào)節(jié)性的思考。反思教學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知加工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情感與認知的參與。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中的感性經(jīng)驗進行分析、思考和總結,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課堂師生互動
通過師生互動,師生雙方心理或行為都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狹義上來說,師生互動是在教學活動之中,師生群體或師生個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這種影響或作用是發(fā)生在教育教學情境下的。一般所說的師生互動,都屬于狹義范疇上的互動。
課堂師生互動主要指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等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這種影響和作用可具有促進性,也可具有抑制性。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活動,主要目的不是交往,而是為了促進師生雙方的進步,尤其是促進學生的認知與社會性的發(fā)展。課堂師生互動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有機結合學生個體自學、合作探究和學生群體討論,即有機結合個體、小組、班級的學習,鼓勵每一名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的作用
1.提升教師素質(zhì)
反思教學,是使教學活動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項重要條件。進行反思教學,教師更易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反思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對多個方面的因素進行思考,例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對于教學活動中的本質(zhì)特征才能有正確的認識和把握,成為具有理智頭腦和豐富經(jīng)驗的教學實踐者。教師若不開展反思教學,沒有吸取自己的教學教訓并吸取、繼承教學經(jīng)驗,只能獲得對教學的感性認識,教學水平很難獲得提高。通過開展反思,教師得以進一步開展教學研究,推動教師由“經(jīng)驗型”向“研究型”轉(zhuǎn)變。反思教學的過程是全面的,從教育活動中的各種現(xiàn)象到教師的教學行為等,進行整體的檢查分析和調(diào)整,再通過課堂師生活動,將教師真正融于教學活動之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活動和教學行為。
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是教師的全面發(fā)展過程,強調(diào)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學會教學。反思教學就是教師“學習教學”的過程,在這個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而且自身要學會教學,成為學者型教師。教師不僅要對教學結果有全面的把握,更要對產(chǎn)生結果的原因進行深刻的思考,提高問題意識和解題能力。
2.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九年級數(shù)學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教師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進行資料查找,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自主性較強,擁有許多可支配因素,可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過程。通過基于反思教學的課堂師生互動,教師對學生個體的差異有了清晰的認識,對于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將課堂緊密聯(lián)系學生個體實際生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其真正將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獲得更多、更真切的知識感悟。
3.促進教學改革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教學改革工作也步入新的領域。課程改革中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不斷對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提高教學水平。通過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教師能夠自覺將教學實踐視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深刻的思考與總結,對教學狀態(tài)進行優(yōu)化,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教學活動更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三、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策略
1.教師進行反思
(1)對教學態(tài)度進行反思
在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開展反思教學時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反思教學態(tài)度。教師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可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在開展反思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端正教學態(tài)度,熱愛學生,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例如,在進行視圖與投影的教學時,有學生提出問題:一個正方形的紙片在陽光下的影子是什么形狀?很多教師怕麻煩,只在教室進行講解,這也是教學態(tài)度不積極的一種表現(xiàn)。實際上,若教師能夠通過實際操作教學,起到的效果會更好。教師在對教學態(tài)度進行反思時,應注意教學過程是否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否能夠做到喚醒、賞識學生,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能力,是否做到了對學生的充分尊重等。
(2)對教學策略進行反思
教師在課堂互動中通過反思,產(chǎn)生新的觀點,用以指導新的教學,并在新的教學活動中實踐新觀點。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二次根式一節(jié)時,為讓學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定義,直接引出“什么是二次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然而并沒有收到想象中的效果。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不能過于直接地設置問題,應當多列舉一些二次根式,由學生判斷哪些是二次根式,并給出判斷依據(jù)。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熟練掌握概念的本質(zhì)。因此,教師應客觀分析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分析問題的癥結,必要時將教學困惑告訴同事,與同事分享自己的反思案例,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積極尋求相應的解決對策,通過分析歸納對教學策略作出相應的改進,在以后的教學中避免走彎路,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反思中成長。
(3)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通過課堂師生互動,不僅要了解學生對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要了解學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否能夠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自主地完成課后的學習。從多次考試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基本題目的掌握并不是很熟練,經(jīng)常在一些基本題型上犯錯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總感覺這些問題比較簡單,不需要再進行強調(diào),實際上這些問題很嚴重,因此,平時應加強落實學生練習的反饋與矯正。教學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師應該反思影響教學效果的每一項因素,反思各個環(huán)節(jié),將教學效果的提高切實落實到具體環(huán)節(jié)上,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
(4)對教學得失進行反思
在課堂教學結束以后,教師應該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思考學生學習的成功之處,對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從中獲得教學啟發(fā)。在特定的師生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常常產(chǎn)生一些教學靈感,這些教學靈感具有一定的瞬時性,教師應將這些教學靈感和感悟及時記錄下來,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進。當然,課堂師生互動中除了有得之外,還有失。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等都有很大的不同,教師所進行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等難免出現(xiàn)不相適應的地方,比如對例題的講解、教學方法的運用等,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沒有達到理想狀態(tài)。
例如,要在寬為28 m的海堤公路的路邊安裝路燈,路燈的燈臂AD長3 m,且與燈柱CD成120°角,路燈采用圓錐形燈罩,燈罩的軸線AB與燈臂垂直,當燈罩的軸線通過公路路面的中線時,照明效果最理想,問:應設計多高的燈柱,才能取得最理想的照明效果?
對于該題的解答,學生往往無從下手,而許多教師直接講解會使學生更加困惑。這便是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理清題目中的條件與問題,通過畫圖尋找邊角關系解決問題。教師需要反復思考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仔細的研究琢磨,以便采取及時的補救措施。
2.學生進行反思
(1)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反思情境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要向?qū)W生灌輸反思意識,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過程中應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反思情境,使學生明白什么是反思,明白反思的作用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在互動過程中,學生通過反復的思考、認真的調(diào)整可有效完成學習任務,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反思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講解隨機事件一節(jié)時,教師可提出下列幾個情境:(1)將白糖放入一杯溫水中并攪拌,白糖溶解;(2)測量某天氣溫,結果為-150℃;(3)物體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4)兩個正數(shù)相加,結果是負數(shù)。要求學生思考上述現(xiàn)象哪些是必然發(fā)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現(xiàn)象的結果是否確定,對于其中一些問題,可進行必要的實物演示。在課堂互動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提問,幫助學生升華和梳理知識,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因人而異鼓勵學生反思和質(zhì)疑,提高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2)引導學生對學習策略進行反思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典型案例進行反思,幫助學生對思維過程進行整理,對解題思路進行回顧分析,總結概括解題經(jīng)驗。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根據(jù)具體的情景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到情景的制約,若不進行反思和提煉,便將解題方法局限在一定范圍之內(nèi),很難進行遷移。
例如,求證:順次連接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根據(jù)這個問題,教師可巧妙設計變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變式(1)將矩形各邊中點順次連接可得到什么圖形?變式(2)將菱形各邊中點順次連接可得到什么圖形?變式(3)將正方形各邊中點順次連接可得到什么圖形?
通過反思,教師可引導學生概括出四邊形對角線的特征是影響組成圖形形狀的本質(zhì)。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反思后將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數(shù)學基本方法,在解題完成后及時進行反思,對具體方法進行再加工,結合反思提出新的問題,提煉出可廣泛應用的一般數(shù)學思想方法。幫助學生培養(yǎng)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引導學生對典型案例進行反思
在課堂師生互動過程中,一些案例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反映了一定原理、思想等。典型案例是課堂教學中真實的故事,是教學實踐中一些典型的困惑。在為學生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實際應用以后,引導學生反思回想原來所學的方程的實際應用的知識點,經(jīng)過類比,學生可發(fā)現(xiàn):與一元一次方程實際運用的解題思路相比,二元一次方程的實際應用與其思路相通,都是先審題,再設置未知數(shù),尋找等量關系列相關方程,解方程,再檢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典型案例進行反思,在這個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不斷豐富教學經(jīng)驗,提高教學水平。
(4)建立互動的反思關系
在課堂師生互動過程中,在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時,若有他人合作,將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反思效果。建立互動的反思關系,要求通過課堂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協(xié)調(diào)能力,建立民主和諧的學習關系,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完成數(shù)學能力與道德水平的雙重構建。
例如,已知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過點(1,0),在y軸上的截距為3,對稱軸是直線x=2,求它的函數(shù)解析式。教師可向?qū)W生征求解法,一個同學的解法如下:設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為y=ax2+bx+c,把(1,0),(0,3)代入,得
a+b+c=0 c=3
又因為對稱軸是x=2,所以-b/2a=2
所以得a+b+c=0 c=3 -b/2a=2
解得a=1 b=-4 c=3
所以所求解析式為y=-4x+3
對此,教師應與學生進行互動,指出兩點代入二次函數(shù)一般式必定出現(xiàn)不定式,能想到對稱軸,從而以三元一次方程組解得a,b,c,并提出除此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要求大家互相討論,通過課堂討論與反思,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利用頂點式、兩根式求解該題的方法。
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建立互助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共同反思,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建立互動的反思關系,可有效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效果。
基于反思教學的九年級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有利于提升教師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學改革?;诮虒W反思,教師應該采取恰當?shù)恼n堂師生互動策略,教師進行反思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沈艷微.中學數(shù)學課堂師生互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
[2]胡芬.基于反思教學的特殊教育課堂師生互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