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棟
【摘要】長沙市某商業(yè)大廈底板最厚達6000mm,施工難度大,地基易開裂,本文介紹了這種大體積混凝土的材料選擇、施工工藝、質量控制及養(yǎng)護,可有效防止大體積混凝土開裂,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控制;施工工藝;養(yǎng)護
工程簡介
長沙市某商業(yè)大廈總建筑面積157108m2,由2棟塔樓組成,裙樓通過鋼結構連廊連成一體,1號塔樓地上28層,結構主體高度98.5m,計入出屋面結構時,總高度103.7m; 2號塔樓地上16層,結構主體高度53.6m,計入出屋面結構時,總高度63.1m。地下建筑面積為40232 m2,底板厚度厚達1200~3200mm,最厚達6000mm.
1、澆筑過程
1.1混凝土供應
選擇兩家混凝土攪拌站,日產混凝土量共達4000m3庫存砂石2萬m3,可保證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供應。
兩家攪拌站分別有罐車45輛(罐車容量分別為16,12,10,9m3)和50輛(罐車容量分別為16,12,10,9,8m3),根據現(xiàn)場布泵情況、每臺每小時澆筑量和實時路況確定罐車數(shù)量。兩家攪拌站距離本工程所在地均在15km以內,對每臺混凝土泵所需配備的罐車數(shù)量進行計算,在道路順暢情況下,30min左右可達現(xiàn)場。
1.2.1混凝土泵平均輸出量計算
Q1=Qmaxα1η (1)
式中Q1——每臺混凝土泵實際平均輸出量(m3/h);
Qmax——每臺混凝土泵的最大輸出量(m3/h);
α1——配管條件系數(shù),取0.8~0.9;
η——作業(yè)效率,取0.50~0.7。
根據混凝土泵管直徑和泵管布設距離,每合泵的最大輸送能力取80m3/h;α1取0.8;η取0.6。
Q1=80×0.8×0.6=38.4m3/h,實際按35m,進行計算。
根據B4層兩段實際澆筑情況(I段每h平均澆筑134.8m3,II段每小時平均澆筑143.8m3,每臺泵實際平均輸出量為:[(134.8+143.8)/2]/4=34.875(m3),可按35m3/h計算。
1.2.2 混凝土罐車數(shù)量計算
N1=Q1/V1(L1/S1+T1) (2)
式中 N1——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臺數(shù);
Q1——每臺混凝土泵實際輸出量(m3/h);
V1——每臺混凝土罐車容量(m3);
S1——混凝土罐車的平均車速(km/h);
L1——混凝土罐車往返距離,取15km;
T1——每臺混凝土罐車停歇時間(h)。
N1=(35/10)×(15/40+0.5)=4(輛)
根據計算,正常情況下每臺混凝土泵需配備4輛罐車,考慮一些客觀因素,配備25輛混凝土罐車即可滿足施工要求。
1.2現(xiàn)場施工組織布置
B4層底板分為中心區(qū)和放坡區(qū),中心區(qū)面積為10326㎡,以后澆帶為界分為兩個施工區(qū)(圖1)。
圖1 混凝土泵布置示意
B4層中心區(qū)域底板混凝土澆筑共布置4臺混凝土泵,其中2臺汽車泵,2臺拖車泵。兩臺汽車泵型號分別為SY5418THB52E(6)和SY5313THB46E。拖車泵共2臺。
現(xiàn)場布置情況見圖2。
圖2 混凝土泵布置示意
B4層I段底板于3月25日9:00開始澆筑,至3月27日11;00結束,共澆筑6745m3.II段底板于4月1日20:30開始澆筑,4月3日16:30完成,共澆筑6330m3。澆筑時間一般安排在夜間或休息日,以減少因道路堵塞、交通管制等造成運輸中斷的情況。澆筑情況見表1。
表1 B4層澆筑情況
1.3質最控制
1.3.1混凝土質量控制
(1)罐車進場后需檢查混凝土配合比、出場時間及坍落度,本工程采用C35P1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
(2)現(xiàn)場配置攪拌站的質量管控人員,收集現(xiàn)場信息(澆筑情況及混凝土質量情況)后向攪拌站反饋。攪拌站對反饋信息及時進行處理,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如罐車供應不足、現(xiàn)場壓車過多等),對混凝土的供應和配合比進行調整。
1.3.2澆筑質量控制
(1)混凝土振搗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做到快插慢拔,插點均勻,不得漏振,振搗時間控制在20~30s,至混凝土表面不出現(xiàn)氣泡且不再下沉為止。
(2)及時清理混凝土表面產生的泌水和浮漿層,控制混凝土澆筑的間歇時間?;炷翝仓另斆婧螅媚灸ㄗ臃磸痛昶?。在初凝階段即填平硬化過程中產生的收縮裂縫,防止混凝土表面龜裂。
2、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2.1對混凝土原材料的技術要求
2.1.1材料選用
采用普通硅酸鹽42.5水泥; I級粉煤灰;水洗中砂,細度模數(shù)不小于2.4;機碎石,粒徑5~25mm?;炷翂A含量不超過3kg/m3(表2)。
表2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性能指標
2.1.2技術要求
B4層底板混凝土澆筑量共13070m3,分兩次澆筑,澆筑時間超過40h,屬大體積混凝土連續(xù)澆筑,其配合比須符合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收縮值,降低內部水化熱。具體做法如下:(1)使用水化熱較低的普通硅酸鹽水泥,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變形;(2)增加粉煤灰摻量,以減少水泥用量,從而降低混凝土的收縮和水化熱;(3)砂石含泥量對混凝土的收縮影響較大,應嚴格控制在2%以內;(4)加人減水劑,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增大混凝土的密實度;(5)延長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初凝時間不小于lOh,終凝時間不大于24h,以延長加水化熱的釋放時間,避免水化熱集中釋放。
本工程每m3C35P10混凝土的配合比為:水泥240kg,水165kg,砂760kg,石1040kg,粉煤灰70kg,礦粉80kg,減水劑9kg。
2.2混凝土測溫
B4層底板厚度分別為3200,2800,2500,1200mm,局部底板厚達8850mm,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與表面及大氣溫度差較大,且澆筑后水泥水化熱仍繼續(xù)發(fā)展,內部溫度也將持續(xù)上升,故須對混凝土進行測溫,觀察其內部溫度變化并相應延長養(yǎng)護時間。
2.2.1測溫點設置
B4層測溫點設置見圖3。測溫儀器為熱電偶,每個測溫點熱電偶感應頭分別埋設在底板表面下50mm,底板底面向上50mm和底板中心,測定溫度并同時記錄大氣環(huán)境溫度。
2.2.2測溫程序
從澆筑抹面完畢12h后開始測溫,升溫階段每4h測溫1次,2}5d后混凝土溫度達到峰值后,每隔8h測溫1次,至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后可停止混凝土養(yǎng)護。
本工程測溫時間為每日2:00,6:00,10:00,14:00,18:0和22;00共6次。
2.2.3混凝土溫度變化記錄
B4層I段混凝土澆筑完成時間為3月27日11;00,測溫從3月28日7;40開始至3月31日11:30。本文取I段5個測溫點(板厚3200mm,設3個測溫點,編號為w4-2,w4-3,w4-4;板厚2500~設2個測溫點,編號為w4-1,w4-5)。每隔8h測定混凝土的內外溫度,其溫度變化情況見表3。
表3 測溫記錄 ℃
測溫記錄表明,混凝土澆筑完成48h后內部溫度(水化熱發(fā)熱量)基本達到峰值,水化熱速率開始降低,但內部溫度并不隨之降低,且還會間斷性繼續(xù)上升。在混凝土澆筑完成40h后,內部溫度升至50~60℃,此后內部溫度會有細微升降變化,但溫度并未降低。至完成
澆筑97h后,內部溫度平均已達60℃,說明溫度還在持續(xù)上升,故該段底板還需繼續(xù)測溫,待內部溫度開始下降后可縮短測溫間隔,直至內外溫差降至25℃以內。
在大體積混凝土中設置測溫點,就是為觀察混凝土溫度升至最高及開始下降的時間,并以此為根據調整養(yǎng)護時間。根據測溫記錄,該標段的養(yǎng)護時間應適當延長,延長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內外溫差確定。
2.3混凝土養(yǎng)護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所以控制早期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防止混凝土裂縫,主要在于養(yǎng)護工作是否到位和及時。若混凝土溫度緩慢下降,則混凝土中的拉應力會相應減少?;炷恋酿B(yǎng)護時間較長,可有效減少裂縫的產生。
2.3.1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
根據澆筑時間的環(huán)境溫度、混凝土原材料溫度計算內外溫度的差額,從而確定是否需覆蓋養(yǎng)護及采取何種覆蓋養(yǎng)護方式。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期間內,還需根據具體測溫記錄調整保溫層的厚度。在升溫期可加厚保溫層厚度;降溫期可白天掀開保溫層,夜間覆蓋,使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降至控制范圍內,以防止因溫差產生裂縫。
圖3 B4層測溫點布置示意
本工程采用1層塑料薄膜和2層4cm厚阻燃草料被覆蓋,在混凝土表面收光后至硬化階段(初凝)前進行。覆蓋不及時會導致表面熱量喪失過快,水分快速蒸發(fā),面層急速收縮而開裂。對邊緣及棱角部位,保溫層厚度應增加至面層的兩倍。
2.3.2澆水養(yǎng)護
澆水養(yǎng)護應在混凝土終凝(12h后)開始,養(yǎng)護時間為7d,本工程底板為抗?jié)B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應為14d。
澆水養(yǎng)護可降低混凝土表面溫度,減少內外溫差,保持混凝土的濕度,彌補水泥硬化過程中蒸發(fā)的水分。混凝土硬化階段水分流失較大,不僅會導致混凝土收縮,還會使面層碳化加快,內部也會因缺水而影響強度的正常增長。
本工程在混凝土澆筑完成6h內開始覆蓋保溫,12h后進行澆水養(yǎng)護。因養(yǎng)護措施到位和及時,B4層底板面層未產生裂痕。
3、結束語
大體積混凝土的主要特點為澆筑量大,水泥水化熱釋放較為集中,內部升溫較快造成內外溫差較大,導致產生溫度裂縫。但是,只要注意以下幾點:1)采取正確的施工工藝,保證混凝土連續(xù)澆筑;2)嚴格按工藝施工,加強養(yǎng)護工作;3)注意質量防護,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是可以防止大體積混凝土開裂的,從而有效地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
參考文獻
[1] GB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2] 張家明,超高層建筑土建施工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應用[J],建筑施工,2011。
[3] 肖亮群.宏運大廈A塔樓筏形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防裂技術. [S],建筑技術,2013,44(6):534-536.
[4]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