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教學方法
阿莫納什維利非常重視教學方法問題,要求教師技藝精堪,掌握某些像演員演戲一樣的舞臺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語言藝術、臉部表情、手勢、身體姿勢、運用兒童能理解的幽默等,其目的是為了使教學對學生有吸引力和教育感染力。他認為,教學的表情手段可以使課上得生動有趣,使教學內容深深印入兒童的腦海和心靈,激起他們對掌握知識的渴望和激情。只有在充滿激情的情況下感知的東西才掌握得深刻和持久,才能成為對學生具有個人意義的東西。他非常重視教師的語言表達力,認為這是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標志之一。
這里介紹阿莫納什維利在教學中采用的幾種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他的教學藝術。
(1)齊聲回答。這種方法在沒有進行個別提問必要時采用,可吸引全體學生參加到共同的教學活動中來,節(jié)約時間,把孩子們聯(lián)合起來,創(chuàng)造樂觀、愉快的情緒,看上去像游戲一樣。
例如:語文課教師站到黑板左側,面向全班,鏗鏘有力地、以一定的速度和有吸引力地說:“我說出幾個語音,你們要立即齊聲念出它們是哪一個單詞(幾秒鐘停頓)。你們都準備好了嗎?”
孩子們:“準備好了!”
教師清楚、響亮地念一個語音,停頓一下,似乎在思考下一個語音該是哪一個,需要停頓是為了使兒童們記住該語音,并默默地念它,在桌子上放一塊拼字板。
教師:“第一個音……S……”
教師在念的同時,用右手把語音S“丟給”(假動作)孩子們。停頓一下。
孩子們用手在空中“抓住”語音S,默默地念,在課桌上放出一塊拼字板。
教師:“第二個音(“思考”的樣子),……我想起來了……(突然)是U!……”
教師把第二個語音u“丟給”孩子們。停頓。
孩子們在空中“抓住”u,默念,在課桌上放第二塊拼字板。
教師:“第三個音……(“沉思”的樣子,低聲地自言自語)第一個音是S……,接下去是……u……Su……(堅定地)噢,對啦,第三個音是n……”
教師把第三個音“丟給”孩子們。
孩子們“抓住”它,默念,在課桌上放第三塊拼字板,看看拼字板“讀”單詞(或回憶)。
教師:“請大家想一想!”(中止學生“讀”單詞)
老師豎起右手食起,表示“別急于說”。停頓一會后突然向前伸出右手掌,表示“一起說!”馬上又用右手做一個有力的動用,好象在空中“抓住”孩子們齊聲讀出的單詞。
孩子們(齊聲)“Sun!”(太陽)
教師表示驚嘆地說:“好樣的!……(引起好奇心似地說)要不要我給你們說一個更難的單詞?”
孩子們:“要”!
[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說第二個單詞“People”(人民)的語音]
在孩子們齊聲說出后,教師十分驚呀地說:“真沒有想到,這個單詞比上一個單詞要難上一倍,
你們也說對了。我簡直不知道,怎樣的單詞才能難倒你們!”
例如:數(shù)學課
教師:“你們已學會了解越來越難的數(shù)學題的方法,今天讓我們再一次來考驗考驗自己,你們同意嗎?”
孩子們(齊聲):“同意”!
教師(預告):“請大家注意!……5+4……”(停頓。這是為了使學生有計算的時間)
學生們計算,輕聲地自言自語進行思考,在課桌上擺拼字板。
教師:“從答數(shù)中減去3……”(教師自己出“思考”,輕聲地自言自語)
學生們計算。
教師:“再減去5(停頓),再加上9(停頓)?!?/p>
接著教師豎起右手食指(表示“別叫喊!”),伸出左手手掌(表示“準備好!”),右手一揮(表示“一起說!”)。
孩子們(齊聲說):“等于10!”
教師(驚呀地):“好樣的!……我差點搞錯了,而你們卻非常出色地做對了這樣難的習題,……讓我再給你們做一道更難的習題……”
這種方法以延續(xù)兩三分鐘為宜,每一次都應連續(xù)給幾個新的、越來越難的作業(yè),并加快進行的速度。應該使孩子們養(yǎng)成與教師的手勢、表情表示的暗示相配合的習慣。“別出聲!”“準備好了嗎?”“一起說”等用語都用手勢暗示。教師自言自語地思考,這是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特殊形式。
這種方法可在兒童懂得運算規(guī)則,需要進行操練,借以鞏固技能、技巧的情況下采用。如果有的孩子耐不住而叫喊著說出了答案,教師表示惋惜,不追究誰這樣做了,立即布置第二道題。
(2)悄悄話。小學低年級學生很喜歡回答教師的提問,要求回答的愿望非常強烈,往往未聽完教師的提問內容,就舉起了手要求回答。他們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想與教師交際,每一個兒童都希望教師提問他,與他交談些什么。悄悄話可以滿足兒童的這種愿望。
采用這種方法還有另一個原因。舉例來說,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一個圖形,要求學生確定圖形共有幾個正方形(見下圖)。
如果教師指明一名學生回答,這名學生答對了,這個有趣的、要求學生開動腦筋的作業(yè)就失去了意義,沒有找到正確答案的學生就不再去思考、探索了。教學要求需要的是讓所有的學生都找到正確的答案,怎樣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回答?用悄悄話的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在提出問題后,立即對孩子們說:“每一個人都把答案用悄悄話告訴我。”接著走向第一個舉手的兒童。學生用悄悄話把答案告訴教師。如果他說對了,教師大聲說:“對啦!”好樣的!謝謝!”如果他說錯了,教師也用悄悄話在他耳邊說:“錯了。你再仔細看一看黑板上的圖形,再想一想,我過一會再來聽你的回答?!?/p>
對答錯的學生也可以給以必要的提示,如:“仔細看一看,在大正方形里是否有兩個中等大小的正方形,除了你數(shù)出的外,還有沒有別的正方形”?必要時也可提示學生共有6 個正方形。提示的內容視作業(yè)的特點而定。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都答錯了,教師可以說:“看來,這道作業(yè)非常難,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做?!苯處熃探o學生完成類似作業(yè)的方法。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都答對了,教師可請一名學生向全班大聲論證自己的答案的正確性。
低年級學生喜歡與教師交際、回答問題,悄悄話可以滿足他們的這種愿望,也有助于完成純教學的任務,促進發(fā)展兒童的理解力和觀察力,幫助所有的兒童獨力思考和探索。教師對兒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和充滿活力的節(jié)奏(教學速度)是這種方法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3)閉著眼睛做作業(yè)。這種方法像說悄悄話一樣,也可促進兒童獨立思維,有助于教師在短時間內與每一個兒童交往。這種方法往往與上述方法配合運用。例:
教師:“請大家低下頭,閉上眼睛!……(略一停頓,接著降低嗓音,低聲地、慢慢地說)我想出一個數(shù),給它加上6,等于9,請問,我想出的是哪個數(shù)?請伸出手指頭告訴我!”
孩子們低著頭,閉著眼睛進行心算,伸出手指頭做出回答。
教師迅速地在坐位間來回走動,碰一碰孩子們的伸出的手指頭。對答對的學生說:“對!好樣的,一點不錯!”對答錯的學生,用悄悄話在他耳邊說:“我想出一個數(shù),給它加上6,等于9,我想的是哪個數(shù)?再想一想!”
在檢查完畢后,教師對全班說:“請把手放下?!苯又纸档蜕ひ簦贾昧硪坏李}。
這種方法延續(xù)時間一般不超過3 分鐘。
在語文上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例如,“太陽”一詞有幾個語音?幾個聲母,幾個韻母?在“媽媽上班去了”這個句子中有幾個單詞?最后一個單詞有幾個語音?
(4)教師“犯錯誤”。這里所說的“錯誤”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運用的“錯誤”,是另一回事,這是教師高超的教育藝術的體現(xiàn)。這種方法的本質在于發(fā)展兒童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培養(yǎng)分析、論證自己和他人的意見、論斷正確與否的能力。在與教師辯論(阿莫納什維利稱做“智力搏斗”)、共同探索正確答案的過程中,兒童會感到自己是課的積極參加者,這促進了他們學習積極性的發(fā)展。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促進他們掌握知識的自覺性、
牢固性和深廣度,教會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的活動。
在集體共同的學習活動中,教師的“錯誤”給學生指出了探索的方向,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的智力始終處于“戰(zhàn)斗準備”狀態(tài)。
采用這種方法的要求是:
第一,教師要精心設計“錯誤”的對象:“犯”哪一種“錯誤”,利用哪一部分教材,發(fā)展兒童的什么能力。明確設計“錯誤”情景的目的:強化兒童的認識活動,使他們深入領會學習對象的原理,鞏固技能、技巧,掌握學習對象的真諦。
第二,要把“錯誤”設計成一種真正的學習情景,而不是開玩笑。在這時,教師應顯得嚴肅、認真、操心的樣子:“難道我真的錯了嗎?這不可能,無論如何不可能!讓我們一起再來檢查一遍!”孩子們相信,教師不是在跟他們開玩笑。這樣他們就能真誠地愿意“幫助”教師,熱烈地、活躍地參加討論,揭示真理。此外,學生也知道,教師并非真的不懂,激于游戲的情景,他們樂意順應這種虛假的情景,興致勃勃地充當探索正確答案的積極參加者。
第三,在學生糾正“錯誤”后,教師應向兒童表示感謝,感謝他們的細心,幫助糾正了“錯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