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莊
讀書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應該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教學的落腳點在于學生的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組織者、促進者。指導學生科學地讀書,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現(xiàn)結合本人的教學體會,談幾點做法。
一、導讀課文應該是教師備課的一項常規(guī)內容
初中階段的起始年級,初一新生的依賴性強,自學能力弱,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從初一開始指導學生閱讀數(shù)學書本的方法,逐漸培養(yǎng)他們自覺學習的習慣。教師在備課時要先編擬好閱讀的提綱,課堂上讓學生依照提綱的要求看書,尋覓需要掌握的知識,等到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已看書,自已找出書中的要點。后一個要求比較高,一般學生能達到前一個要求就行了。
二、預讀課文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貴自悟”,有目的地預習讀書是學好數(shù)學的良好開端。為了讀有所悟,并且能夠堅持不懈,教師必須以合作者的身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教師要想到,學生回家是否把讀數(shù)學課文當作一回事?即學生對數(shù)學課文有興趣嗎?學生對預習數(shù)學課文有責任感嗎?為了提高學生讀書和教師檢查的可操作性,教師可與家長聯(lián)系,以求互相協(xié)作,防止學生“惰性”發(fā)生,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理科書的習慣。教師還可設計一些基于課本內容的一般性問題,要學生書面作答。在新教材中,我們注意到編者很重視“學貴自悟”。教材是基于每個學生都是好學的本性出發(fā)而編寫的,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下,課堂教學必然是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新教材配以個性化的卡通人物對話,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誘學生把教科書作為一種娛樂性很強的書來看,然后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思考教科書中富有人情味的“枯燥”問題。
三、閱讀課文應該是一項教學內容
數(shù)學課本是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載體,概念引入和形成之后,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數(shù)學課本,不僅可以正確理解書中的基礎知識,同時可以從書的字里行間挖掘出更豐富的內容,通過學生對概念的閱讀,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潛移默化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準確簡練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
(一)閱讀內容的選擇
要根據(jù)課本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安排閱讀內容。例如數(shù)學課本里的黑體字多數(shù)是概念、定義、定理等,是課本里精髓所在,這些內容都是大綱里明確要求必須記憶、理解、掌握、運用的內容,這些黑體字應列入重點閱讀的內容,只有通過閱讀、講解、練習等方法,學生才能夠記憶、理解和運用。這些黑體字內容較短,閱讀所花的時間少,容易實施。另外也可以選一些例題、習題、定理的推導過程、單元小結等做為閱讀的內容。選擇閱讀的目的是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我們平時在批閱學生作業(yè)時,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會自行構造定理或運用是似而非的定理來解決問題,這就說明學生缺乏閱讀課文,對定理、定義記憶不深。近年來,中考試卷里閱讀題型有所增加,學生若平時沒有經(jīng)過閱讀訓練,就很難把握題意,容易失分,影響成績。閱讀理科材料不能單純地看作讀書,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伴隨著概括、提煉、類比、推理、分析、綜合等能力的訓練。
(二)閱讀時間的安排
教師可選擇適宜學生閱讀的內容,照顧到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出閱讀時間。閱讀時間要合理控制,才能調動學生閱讀的注意力??砂才判抡n前、講解后或板書的空隙,新課結束前等時間。形式要多樣,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閱讀時間一般應控制在十分鐘以內,這樣效果較好??傊恳还?jié)應花一些時間讓學生來閱讀課本。單元小結是幾條綱目,就象骨架,學生閱讀時,應找具體的內容進行充實,特別是還沒有掌握的內容要及時彌補缺陷,應該在這種再閱讀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有一定閱讀能力以后,學生就會慢慢地習慣閱讀其它材料。這種閱讀能力應靠各年級數(shù)學教師長期培養(yǎng)。
(三)閱讀的方法
1.帶讀
剛開始我就利用課堂時間對教材內容進行帶讀,就教材內容帶著學生逐字、逐句、逐段地示讀,教給學生怎樣讀書。如何讀懂概念,怎樣抓關鍵語句,怎樣抓重點,怎樣分析各段的內含,了解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怎樣對書中敘述的概念中有本質特征的關鍵詞句仔細品味,深刻理解其語意,并不時地提出一些反問。
2.議讀
由于初中生處于人生的似懂非懂階段,看到有些概念法則僅僅寥寥數(shù)字,就認為一讀便知,不求甚解,而放松了教師所要求的那種“讀”勁,這便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釀造錯誤。為此,適時設置一些易混易錯的“陷井”題目,有意讓學生練習,然后讓他們再讀有關課本內容,進行議論評判。
3.精讀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精讀教材,教師要站在全體學生的立場上,仔細權衡教材的整體知識結構,準確把握單位課節(jié)的重點與關鍵,恰到好處地指導學生精讀重點內容,在讀書中悟出知識要點。在精讀中悟出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四、解題訓練是檢驗閱讀效果的手段
“學數(shù)學不做題,如同玩兒戲”,進行閱讀訓練,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通過解題訓練,反過來對定義、定理、性質、法則的記憶就更加深刻,才能融匯貫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增強。通過解題訓練揭示知識的精確內涵,教材中的隱含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以及知識間的相互關聯(lián),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驅力,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課堂四十五分鐘效率,真正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會學習的人。
為什么有許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沒上過一天大學,甚至中學未畢業(yè),卻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內獨領風騷呢?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提高了自學能力,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把學習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們教育教學工作者,不能以淺短的眼光看待學生,更不能以一時成績的優(yōu)劣論成敗,要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這是教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