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彩皎
文言文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與民族精神的載體,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積淀了古圣先賢對宇宙、自然、社會與人生的思考,古代文人墨客的自然描寫、情感抒發(fā)、史事記載,形成了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因子,這些構建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緊緊圍繞文言文這一載體,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引領學生多層次認識生命、欣賞生命、把握生命,有著非凡的意義,從中讓他們在體味和感悟中獲得對人的生命意義的理解,從而學會努力地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這應是我們在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貫徹生命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
一、激發(fā)學習熱情,喚醒生命自覺
德國著名文化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教育對象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學生,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并不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文言文教學與人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有著天然的聯系,在語文課中學習大量的經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用他們健康的心靈世界去影響和規(guī)范學生的心理結構。文言文教學,教師如果只注重對文言文字詞翻譯和句式的掌握,課堂仍成為灌輸知識的場所。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有“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傾入“生命”與“激情”,激發(fā)學習熱情,喚醒生命自覺,讓他們從文言文中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進而學會到要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最后再從生命中學會包容、尊重、接納他人的生命。
二、深入文本,將根植于文本之中的生命意識挖掘出來
《語文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語文教學要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而“豐富的人文內涵”就包含對生命意識的重視,與對一切生存狀態(tài)、生存環(huán)境、生命價值的思考與教育。初中語文新課程所選錄的文言文經歷了上千年的錘煉,載負著璀璨的華夏文明,是我們民族精神內涵的源頭活水,許多課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對生命意識的體驗與思考,處處蘊含“生命情感的信息”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材料,為生命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資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文本,從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通過對文本的解讀,使學生對“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這些問題產生正確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關愛生命、敬畏生命、呵護生命的生命意識,幫助學生形成對生命意義、生命價值的正確判斷,從而使學生建構起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以此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編入初中語文課本的大量文質兼美的文言文,直接闡釋生命、呼喚熱愛生命,是我們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生命教育的素材。作為教師就要深入文本,把課文中所包含生命教育的內涵充分發(fā)掘出來,并貫徹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之中,以此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教師應善于去發(fā)現類似表現生命教育主題的文章,引導學生去認識、欣賞和感受生命,從而賦予生命教育以豐富內涵,讓學生自由、快樂、文明、健康,有尊嚴、有責任、有愛心地成長。
一是引領賞讀,感受生命價值的升華。初中語文教材里有許多是與“生命”主題相關的文言文,可以借此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審美教育的過程就是生命教育的過程。通過引領學生賞讀美文名篇,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跳動,感受到生命價值的升華。
二是引導體驗,領悟生命教育的意蘊。雖說是“紙上得來終覺淺”,但教師若能引領學生通過對紙上文字的品讀想象,找到一點“躬行”的體驗,也是很有教益的。
三是注重課堂生成,獲取意外的教育成效。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嚴謹細致的教學設計往往會束縛學生的個性和思想,而在課堂上貫徹生命教育則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tài),所以教師的教學設計當粗而不疏,留有充分的空間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課堂的不斷生成中,隨機適時地進行生命教育。
三、在多元活動中貫徹生命教育
語文活動是學生聯系課本與生活的橋梁,它也是進行生命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初中語文課本的文言文,大多都是作者“情動于衷,不吐不快”的產物,是作者真摯的情感的凝聚。這些鮮活的教材,教育人們修身養(yǎng)性、自我完善,要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抱有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不僅要活著,還要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要愛國憂民、承擔道義,要胸懷壯志豪情,建功立業(yè),施展抱負。在文言文教學中,以多元活動為載體,引入生命問題的題材,可以促使學生思考生命問題,從中體會生命的偉大、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可敬,體會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在文言文教學中,除了閱讀文本,我也經常通過誦讀競賽、辯論賽、編演課本劇等各種方式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感受真實情景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讓學生在多元活動中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效果明顯。
德國教育家普斯朗格曾經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痹诙嘣恼Z文活動中,學生入乎文本之內,與相距千年的巨匠們進行精神對話,思想撞擊,獲得豐富的生命體驗,又超乎文本之外,喚起自身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思考。
文言文高揚的生命旋律,蘊含的生命教育意蘊,是當前生命教育中值得珍視的寶貴資源。在文言文教學中貫徹生命教育,無論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還是對于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學生行為的導航燈,要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為學生撐開一片藍天,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健康的成長,使他們的生命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